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

神奇的克隆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许多植物先天就有克隆的本领。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这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从二十世纪开始,科学家就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有删改)

【小题1】短文介绍的先天具有克隆本领的植物中不包括(   )
A.马铃薯B.柳树
C.仙人掌D.玫瑰花
【小题2】“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B.列数字
C.打比方D.分类别
【小题3】文章开头以孙悟空为例,这样写的好处是(    )
A.使文章言简意明。
B.使读者一目了然。
C.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D.增加神秘感和趣味性。
【小题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起了什么作用?(   )
A.总述作用B.承上启下
C.归纳作用D.总结作用
【小题5】克隆技术有着哪些诱人的前景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挽救一些濒危物种。
B.培植人体器官。
C.培育高产、优质的粮食和蔬菜。
D.使恐龙重生。
【小题6】“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一句中“装配”的意思是移植,如果把“装配”一词直接换成“移植”,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克隆技术一定能给人带来好处吗?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27 10:50: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内阅读

海底世界

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

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呢?也不是。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  

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就拿大家族海藻来说,从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单细胞硅藻、甲藻、到长达几百米的巨藻,就有八千多种。

海底有山峰,也有峡谷。这里富含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小题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波涛  (______)的星星  (______)的世界 (______)的海底
【小题2】请用“——”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小题3】在括号里写出下面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_________)
(2)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_________)
(3)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__________)
【小题4】这篇科学小品文十分吸引读者,因为作者在介绍海底世界时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使内容具体生动。
【小题5】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课外阅读。

动物界的出色“老师”

野生动物界中也有一群和人类一样非常出色的“老师”——海岛猫鼬。海岛猫鼬虽然不会教语文或者数学,却会积极主动地教给自己的后代捕食的本领,而这在野生动物界是非常罕见的现象。

对海岛猫鼬进行长期观察后发现,这种动物会“有意识”地给自己的孩子开设捕食“课堂”。海岛猫鼬比其他动物要高明得多。它们并不是让自己的孩子冒着被蝎子蜇到的危险,在实践中经历反复的碰壁来学会本领。相反,它们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它们,哪些食物是可以吃的,哪些食物是危险的。在把蝎子给小猫鼬吃之前,成年猫鼬还会把蝎子的刺拔掉,拿给小猫鼬看。成年海岛猫鼬会刻意把捕捉到的猎物放在小猫鼬面前,让小猫鼬自己学习处置猎物。

海岛猫鼬十分注重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教小猫鼬吃蝎子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成年猫鼬先让小猫鼬吃死蝎子,然后吃受伤的蝎子,最后吃活蝎子,这种教育方式和人类极其相似。

海岛猫鼬,动物界最出色的“老师”,当之无愧!

【小题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罕见——(_______)    积极——(_______)
【小题2】用“      ”画出文中前后呼应的句子。
【小题3】海岛猫鼬的教育方式和人类有何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动物界的出色”老师“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5】你觉得海岛猫鼬是出色的”老师“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外阅读。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问题的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小题1】最后一段中,“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中的“那时”指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整个地球是由板块构成的B.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缓慢运动的。
C.板块之间可以被拉开、挤压或抬升。D.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
【小题3】“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中的“似乎”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南极洲与各大洲都不相连,然而科学家也在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
A.有些恐龙会游泳,游到了南极洲寻找食物。
B.大陆漂移造成恐龙足迹遍布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