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之如仇敌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 ②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鸱枭(chī xiāo):两中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意/与日去。B.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C.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D.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
(2)广
(3)
(4)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小题4】(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甲)文强调“________”是学习的前提,(乙)文则告诉我们“________”是学习的目的。(用原文中的字词填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2 11:46: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①,率取数十倍以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③,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故人亲党皆绝。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垄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①缘贡:趁着进贡的机会。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贡数量。③峭直:严厉刚直。
【小题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此悉贞良节之臣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率取数十倍以权贵
(4)平居无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B.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故人亲党皆绝 当余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D.奉命危难之间 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岳阳楼记》)
【小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小题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甲)文第2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2)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   ,包拯告诚后世子孙要   。(各用一个4字短语回答)
(3)请用(甲)文中一个词(短语)概括包拯这个人物形象。

同类题2

读历史故事,感人物精神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于是朝议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淮河以南地区。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于是朝议玄北讨()(4)必济事()
【小题2】翻译下列语句。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小题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
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小题4】郗超认为谢玄率师讨伐苻坚能够成功的依据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小题5】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诸葛亮:    郗超:

同类题3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选自《出师表》)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志虑纯:____________ (2)悉以之: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太宗房玄龄等曰  太守
B.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    予求古仁人之心
C.立亮卒  卒获有所
D.病而死 舜于畎亩之中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小题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
【小题5】(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用原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