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历史

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7年,日本的军事部门在广泛调查后提出《讨伐清国策案》,要求在5年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可乘之机、对中国采取突然袭击。

——摘自《大国崛起日本》

材料二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中国国民党和***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一一《***在纪念抗战胜利 6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中国采取突然袭击”是发动了什么侵华战争?该战争对我国领土主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哪一事件?《密电》中蒋介石的态度直接导致了什么后果?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东方主战场”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20-03-29 05:45: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9年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摘编自《安德鲁·翰德森致拉本特函》

(1)材料一中的“这场禁烟运动”指的是哪一个事件?中国被迫接受的“条件”写在哪一条约里?这些条件对中国社会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张晋松《我没有到过圆明园》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在这场战争前后攫取好处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材料三  


(3)指出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有哪些?(两例即可)根据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三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之间的关系。

材料四   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4)材料四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5)通过阅读以上材料和解决问题,你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