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途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途中。”

(节选自《庄子·秋水》)

[注]①濮水:水名,在今河南濮阳。②往先焉:指先前往表达心愿。③累:lèi,烦劳,托付。④笥:sì,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名词作动词用,用竹匣装。⑤曳:拖。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富贵不能  ②往之
③楚王使大夫二人 ④庄子持竿不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公 孙 衍、张 仪 岂 不 诚 大 丈 夫 哉?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②宁生而曳尾途中。
【小题4】甲乙两文均用“类比”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1 02:02: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丙)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A.管夷吾于士  举:B.行乱其所为 拂:
C.亲戚之 畔:D.贫贱不能 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劳筋骨,饿其体肤 如土石何?
B.环而攻之不胜    征于色,发于声,后喻
C.域民不封疆之界  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D.以顺为正者,妾妇道也    已而细柳军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小题4】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孟子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形成排比,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千古名言。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D.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小题5】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

同类题2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 ,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出文段中所缺的句子。
(1)   (2)     (3)     (4)
【小题2】解释句中划线词语。
(1)可以 (2)
(3)穷乏者 (4)为身死而不受
【小题3】翻译。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小题4】文首用人们对鱼和熊掌做取舍的现象打比方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这种论证方法叫什么?
【小题5】“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两个事例在性质上成相反性,以此特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叫什么?
【小题6】议论文中根据论点联系实际而提出的希望、措施等叫结论,本文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的希望?
【小题7】请你用当今两个性质相反的事例替换掉 “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两个事例,你会换成哪两个?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晏列传》)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人过 ②而后
③鲍叔终善之     ④小白立为桓公
【小题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九 合 诸 侯 一 匡 天 下 管 仲 之 谋 也
【小题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小题4】甲文告诉我们“磨难造就人才”,乙文中的管仲经历了哪些磨难?管仲的成功,还借助于哪些外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