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任务一:品读《兰雪茶》

兰雪茶

(明)张岱

日铸者,越王铸剑地也。茶味棱棱,有金石之气。……(余)遂募歙人入日铸。A扚法、掐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培法、藏法,一如松萝。他泉渝之,香气不出。B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C以旋滚汤冲泻之,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D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余戏呼之“兰雪”。四五年后,“兰雪茶”一哄如市焉。越之好事者不食松萝,止食兰雪。

(选自《陶庵梦忆》,有删节)

(注)①日铸,即日铸岭,位于浙江。②棱棱,形容茶叶味道浓厚、清朗。③歙,安徽歙县。④松萝,当时的安徽名茶。⑤瀹yuè,煮。⑥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⑦清妃白,一种细瓷、色浅、形曲的杯子。⑧越,指浙江一带。
【小题1】阅读选文,用“/”标出下面句子停顿,标三处。
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
【小题2】有同学不理解文中“以旋滚汤冲泻之”中“旋”的意思,查阅了《古汉语字典》,下面四个义项中,符合语境的是(   )。
A.转动B.返回C.随即D.屡次
【小题3】下面是小黄在摘抄时,脱漏了的文字。它应该放在文中________________处。(在文中A、B、C、D中选择正确的位置。)
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郁。
【小题4】同学们特别喜欢文中“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这几句话,请你一起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外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29 10:45: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于泉上者,醉翁亭也。(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______)
(3)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而别。(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小题3】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临溪渔,溪深而鱼肥。/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
B.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C.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
D.往来而不者,滁人游也。/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小题4】甲文开头写景,富有特色:由“环滁皆山”到“西南诸峰”,再到“琅琊”和“酿泉”,最后推出“醉翁亭”;环环缩小,层层聚焦,简笔勾勒,层次井然。乙文划线句子写景更是千古奇绝,请至少从两个角度加以赏析。

同类题3

下面三段文言文,分别节选自《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的末段,阅读后完成各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乌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庙堂:指朝廷。
B.斯人 微:少。
C.树林阴 翳:遮盖。
D.此 客:客居。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处江湖远则忧其君   马千里者
B.醒能述文者   其境过清
C.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真无马邪
D.余强饮三大白别   国险民附
【小题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A.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惊异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B.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有时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C.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D.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有时惊异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段短文中,面对世事或人生的浮沉,作者的情感有别:甲文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乙文的随遇而安中是怡然平和;丙文的率性任真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B.三段短文中的一些句子表达也颇有深意:甲文“微斯人,吾谁与归”暗含滕子京,以此规劝勉励好友;乙文末“太守谓谁”的问与答,解开全篇悬念,余音绵绵;丙文“问其姓氏”而不言姓氏,则暗含诀别之意、家国之思。
C.三段短文的表达方式各有异同:甲文以议论、抒情为主;乙文在叙事中,融入议论和抒情:丙文在叙事中穿插了大量的人物描写。
D.三段短文中都有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甲文是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乙文则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丙文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包含了作者对“痴”字的称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各题 。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下列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余强饮三大白别  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
B.湖中得更有此人  始一反(《愚公移山》)
C.念无与为乐 晦明变化,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
D.相与步中庭 战长勺(《曹刿论战》)
【小题2】选出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    )(只填序号)
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人鸟/声俱绝。
C.湖中/人鸟/声俱绝。D.湖中人鸟/声/俱绝。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4】请比较两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岑、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岑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李岑: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②生:指男伶。③马小卿、潘小妃:女伶。④呆白:苍白,⑤苍头:年纪大的伙计,⑥欱:通“喝”。
【小题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余一小舟(________)
此(________)
③大雪深三尺(________)
④三鼓寝(________)
【小题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不同的一项是(   )
A.上下白/而或长烟B.长堤一痕/吾德馨
C.声为寒所慑/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下船/其家穿井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
【小题5】甲乙两文同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描写雪天出游之作,请简析写景方式和思想情感的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