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进亦忧 进:在朝廷做官 | B.树林阴翳 翳:遮盖 |
C.太守谓谁 谓:为,是 | D.客此 客:客人 |
A.不以物喜 以钱覆其口 |
B.而不知人之乐 水陆草木之花 |
C.醉能同其乐 其如土石何 |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学而不思则罔 |
A.我常常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会是什么心情呢? |
B.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有时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会是什么心情呢? |
C.我常常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有时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是为什么呢? |
D.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是为什么呢? |
A.三段选文都提到了“乐”或“喜”。甲文表达了自己先忧后乐的思想,乙文抒发与民同乐的理想,丙文写到偶遇知音的惊喜。 |
B.三段选文都包含复杂情感。甲文在传达爱国爱民之情时暗含悲凉慷慨,乙文抒发乐百姓之乐时又有政治失意的苦闷,丙文表达遇知音的喜悦也有终是路人的悲哀。 |
C.三段选文都将几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甲文抒情和议论交融,乙文叙事和写景辉映,丙文叙事和抒情融合。 |
D.三段选文皆有否定句。甲文用“不”“微”表达自己明确的态度和追求,乙文用“不知”传达内心孤寂,丙文借舟子的“莫说”表达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逸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