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面对文中的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夜间燃的火叫烽,白天烧的烟叫燧。
B.榭,①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木屋。多为游观憩息之所。②古代的讲武堂。③藏乐器之所。
C.州治,州的官署所在地。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地为“州”。州,和郡、县相同。
D.奉化军,五代后唐同光元年设立,治清苑县,天成三年升奉化军为泰州,仍治清苑。后周显德六年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27 07:44: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传序》欧阳修)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B.少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用牛、羊各一头叫少牢。太牢: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C.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D.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一叹一问,一退一进,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一起笔就发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不仅使论点醒人耳目,而且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本文主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作者从得与失、难与易、成与败、兴与亡等方面层层深入的论述了“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
C.全文语言委婉,气势充沛。疑问句与感叹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
D.“晋王三矢”的故事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作者把这则材料用于《伶官传序》的“序”中并加上“世言”二字,这表现了他写史的谨严态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