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操军不利,引江北 次:驻扎
B. 可烧而也 走:逃跑
C.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轻锐:轻装精锐
D. 引军还 北:北面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裹帷幕,上建旌旗 中江举帆,余船次俱进
B. 取蒙冲斗舰十艘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得过
C. 顷,烟炎张天 悉使羸兵负草填
D. 进,与操遇赤壁 豫备走舸,系其尾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与操遇于赤壁”略写进军过程,交代决战地点。
B.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反映了曹军的骄傲情绪以及由此产生的麻痹心态。
C. “初一交战……瑜等在南岸”略写初战,交代两军方位,为下文“东南风急”,风助火威作铺垫。
D.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这些话都证实了诸葛亮的预言是正确,从一定侧面说明了曹操失败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12-17 11:01: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月,家乡的槐树开花了
我家门出来的街巷口有棵大洋槐树,听老舅说它有近百年的树龄了,要三四个大人才能将它抱住,树冠能越过瓦房的房脊,在它周围形成一大片树荫。高高的树干一般人爬不上去,我一直想征服它,很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在人们的心中,槐树的口碑一直不太好。有人说,槐树是树中之鬼,上了年岁的槐树会成精。一些故事和传说里经常将槐树视为妖魔鬼怪的藏身之处。现实中,人们也不愿意将槐树当作吉利树来栽培,院子里一般不会栽种。我倒觉得不以为然,反而记忆中,槐树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
小时候,村子周围有一大片树林,其中洋槐树最多,这片林子是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每逢放假或过礼拜天,往林子里一钻就是一整天。那时,春天极易刮风。大风肆虐日子,我们躲在林子里玩耍,听风从树头掠过,看着洋槐树枝上的喜鹊窝在风中摇摇欲坠。待风停了,爬到树的顶端眺望,整片林子尽收眼底。因为小时候有爬树的经历,以至于多年来,我经常做梦爬上树梢,重回童年。大风过后不久,洋槐树开始发芽,淡绿色的嫩叶随着春风摆动,用不了多久整棵树就会被更深的绿色包裹。我们习惯在树荫下聚堆儿,农闲时候邻居的婶予大娘们在树底下的阴凉处,纳鞋底,搓麻绳,做些针线活;从地里干活回来的叔叔大爷们,把锄头往地上一搁,口袋里掏出根烟卷抽上一口,悠然惬意。每到饭点,大树底下的石条上、水泥墩上、木头疙瘩上到处都是吃饭的人,小孩子们也掺杂其中,有时玩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每每提及此事,儿时槐树底下的一幕又会出现,这场景总让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莫过于槐花了。每年的五月份,所有的洋槐树都会开花。白花花的槐花挂满枝头,只把枝叶压得很低很低,从远处望去整个树林仿堡是下了一场大雪;走进又仿佛是置身于一个童话的世界里,满树的槐花发出阵阵清香,蜜蜂在花丛中欢乐地舞来舞去。不知从何时起,养蜂人已悄悄的进驻,他们在树下搭起帐篷,任由蜂儿们四处活动。
街巷口的大槐树,虽说已有好些年了,但不耽误开花结果,每到此时也会花满枝头。站在树下,一阵风吹来,满树的槐花随风落下,好似穿行于天宫中的花园里。我们放学后,三五玩友会在树林间穿来穿去,一会儿爬到树上,一会儿又蹲在草丛里;从枝头摘下的槐花,不用清洗,也不用任何佐料,满满的捋上一捧,直接入口嚼下,汁液有一股特有的甘甜味;饿了,还可以把它充当干粮。槐花的吃法有好多种,生吃是一种;淘洗干净开水焯一下,凉拌也不错。说起槐花的吃法,当属小姑做的好吃,她把洗干净的槐花掺上玉米面,上笼蒸熟了,然后再蘸着蒜汁吃,别有一番味道。每次看到开放的槐花,我总会想起有这么一道特别的菜肴。
槐花不只白色一种,还有淡粉、淡黄、粉红、紫红等。家乡的槐花大多是白色的,其他颜色很少见。其实国槐也开花,与洋槐树相比,国槐树的花期要晚些,但它用处却比洋槐花要大得多,不但能吃还可以入药。因为有此功效,每年槐花开放的时节,都会有很多的人拿着各种工具去采集,收来卖钱。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现在很少有人去吃槐花和采集槐米了。
很多年过去了,村子里的树林慢慢地被新建的楼房给挤没了,街巷口的大槐树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了,只留下一个塌陷的树墩……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我家门出来的街巷口有棵大洋槐树”,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了本文所要描述的对象。
B.在人们的心中,槐树的口碑一直不太好,而我却对槐树印象深刻,情有独钟,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C.作者多次回忆起儿时在槐树下度过的美好时光,意在突出对童年时光的缅怀以及对当下生活的不满和厌恶。
D.本文文字朴素、平和,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得到作者对家乡的槐树和槐花深沉的情感。
【小题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小题3】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尾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