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请赏析下面三句话:
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3-26 10:49: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秘书晁监①还日本国
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②为通。
(注释)①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历仕三朝(玄宗、肃宗、代宗),任秘书监等职。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 ②若,如何。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诗不同于一般的赠别诗,开篇便是一声慨叹:茫茫沧海简直不可能达到尽头,又怎么能知道沧海以东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劈空而来,震人心神,但十分突兀。
B.中国以外,哪里为最遥远呢?恐怕要算迢迢万里之外的日本了,去那里真像登天一样难啊!诗歌前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的渺远难即,氛围迷惘深沉。
C.诗歌第三联和第四联四句实写友人渡海的情景。“日”字双关,兼指太阳和日本国。友人乘船归国,海上波涛汹涌,巨鳌和大鱼出没,画面光怪陆离,神秘、奇诡、恐怖。
D.王维的“诗中画”大多是“绘画所描绘不出的画境”,第四联两句展现出四种色彩:黑、红、蓝(天)、碧波。诗人利用色彩本身的审美特性来表情达意,很富创造性。
E. 这首五言排律是中日两国传统友谊之歌,诗人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出一幅路程遥远、归途艰险的画面,使全诗神采焕发,充分唤起读者的情感体验。
【小题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客夜与故人偶集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②翻疑:反而怀疑。翻,义同“反”。③寒蛩:深秋
的蟋蟀。④羁旅:指客居异乡的人。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轼曾高度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从此,“诗中有画”就成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定评。
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山”两字点出此处山中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C.王维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D.“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写的是诗人在家与同乡的如约聚会,实属难得。欣喜之中竟怀疑是在梦中相遇。
E. “相留畏晓钟”的“畏”字运用得恰到好处。“畏”字意谓害怕听到钟声,流露出诗人怕夜短天明,晨钟报晓,表现出诗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同乡深厚的友情。
【小题2】这两首唐诗写的都是时令已值清秋或晚秋的景物,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各自的秋景特点及烘托了诗人怎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