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课文作者杨绛,原名____,剧作家、_____、散文家。作品有散文____、以及小说_____等,文中提到的默存,是她的丈夫,即_____,你所了解的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_______、短篇小说集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_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08-30 10:45: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材科,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未来,域市阅读或将具有以下四大势:第一,纸质书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主要的阅读主体,电子书阅读将持续上升,阅读载体将呈现多元化趋势。第二,实体书店仍将是内容销售的主要渠道,同时随着网络普及和支付方式的日益便捷,电商渠道逐渐向三四线地区下沉,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也涉足电商渠道,渠道融合势不可挡。第三,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阅读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二胎政算”的放开,绘本等童书阅读的市场前景广阔。第四,母婴教育、阅读推广等机构、活动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对进一步促进阅读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摘编自《阅读城市・城市阅读报告)出炉,北上广最爱阅读》,2016年4月21日新华网)

材料二:

阅读形式倾向分析

(摘编自琳,陆瑾,杨国立《2013-2017年国民阅读调查报音解读及启示》)

材料三:

对越来越多的读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一年读了多少本书,而是如何选择好书、读好书。

首先,“品质”成为国民阅读力提升的新引擎。数据显示,国民多爱购买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图书,以及被公认的大家之作。2017上半年虚构类销售TOP10包括《人间失格》《追风筝的人》《活着》《解忧杂货店》等;2017上半年非虚构类销售TOP10包括《我们仨》《自在独行》《人间词话》《万历十五年》等。

其次,大数据精准推荐好书。“当当”基于2亿多用户18年网购大数据获得的标签化需求,向用户进行个性化精准推荐,每月定期向用户推荐经典书单,以及名家、专家推荐书目,为读者“有所读有所不读”提供借鉴。

再者,原创品质与数量双向攀升。以往,读者过度依赖引进版童书,导致原创童书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如今引进和原创比例渐趋平衡。“当当”数据显示,上半年畅销童书TOP100中原创与引进比例为4:6,原创作品比去年増长10%。更令人惊喜的是,稳居畅销首的是充满时代气息、体现中文化情感的原创科普作品《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摘编自《五大度解析当下国民阅读倾向》,2017年8月17日《中国文化报》)

村料四:

地区产业分布形响功能性书籍的需求,像北京这样科技公司集聚的城市对科技类图书的需求较高;沿海地区读者有“文艺范儿”,偏爱阅读生活、人文和文艺类图书山东、河南、江西等文化大省,更关注教育、文艺、人文社科:责州、海南、甘肃则属文化新锐地区,对生活、经管励志和原版书比较偏爱。

(摘编自《大数据:不同者份有不同的阅读气质?》,2018年4月25日腾讯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传统纸质图书阅读方式的所占比例虽然呈明显下降超势,但仍是主流的阅读形式。
B.网络在线阅读和纸质图书阅读比例的下降,与移动互联、智能手机的兴起和普及有很大关系
C.运用电子阅读器和从网上下载打印后阅读的占比变化不大,采用这两种方式阅读的属于“小众”
D.信息技术的进步拓展了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对推动全民阅读具有积极意义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展实体书店要有对纸质阅读的信心,也要顺势而为,积极因应信息化潮流。
B.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家庭阅读的需求增强,促进了原创童书品质和数量的提升。
C.电商平台通过分折网购数据精准把握阅读热点,在融合实体书店时占得先机。
D.不同省份对功能性书籍的需求偏好,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的地区产业分布有关。
【小题3】从“全民阅读”走向“全民悦读”既是“可能”也是“需求”。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4

地球上的王家庄

毕飞宇

队长把鸭子统统交给了我。每天天一亮我就要去放鸭子。我把鸭子赶到河里,再沿河赶到乌金荡。乌金荡是一个好地方,水底长满了水韭菜。水下的世界是鸭子的天堂,它们的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很长,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为什么鸭子要长一只长长的脖子?原因就在这里。鱼就没有脖子,虾也没有。我已经八周岁了。按理说我应当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们讲刘胡兰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可是我不能。我们公社有规定,孩子们十岁上学,十五岁毕业,一毕业就是一个壮劳力。

那些日子父亲突然迷上宇宙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喜欢黑咕隆咚地和那些远方的星星们呆在一起。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那本从县城里带回来的《宇宙里有些什么》。整个晚上父亲都要仰着他的脖子,独自面对那些星空。看到要紧的地方,父亲便低下脑袋,打开手电,翻几页书,父亲的举动充满了神秘性,他的行动使我相信,宇宙只存在于夜间。天一亮,东方红、太阳升,这时候宇宙其实就没了。只剩下满世界的猪与猪,狗与狗,人与人。

父亲从县城还带回了一张《世界地图》。这张地图在王家庄闹起了相当大的动静。吃过晚饭之后,我的家里挤满了人,主要是年轻人,一起看世界来了。这张《世界地图》验证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世界是沿着“中国”这个中心辐射开去的,由此派生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世界地图》同时修正了我们关于世界的一个错误看法。王家庄的人们一直认为,世界是以王家庄作为中心,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纵情延伸。现在看起来不对。世界的开阔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知,也不呈正方形,而是椭圆形的。

看完了地图,我们来到了大队部的门前开始讨论。地图上什么都有,甚至连美帝、苏修都有,为什么反而没有我们王家庄?王家庄所有的人都知道王家庄在哪儿,地图它凭什么忽视了我们?这个问题我们完全有必要向大队的党支部反映一下。世界一定有一个基础,这个是肯定的。可它在哪里呢?如果支撑我们的那个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掉到什么地方去?这个问题吸引了所有的人。人们聚拢在一起,显然,开始担忧了。

王爱国又提出了一个令人害怕的问题,如果我们出门,一直往前走,一定会走到世界的尽头,白天还好,万一是夜里,一脚下去,我们肯定会掉进无底的深渊。我们只能不停地坠落,永远坠落。王爱国的话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感受到了无边的恐惧,我们几个小的紧紧地挨在一起。但是,王爱贫马上说,地图上清清楚楚世界的左边是大西洋,右边也是大西洋,我们怎么能走到大西洋里去呢?听了他的话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同时心存感激。然而,王爱国立即反驳说,假如我们坐的是船呢?王爱国的话又把我们甩进了无底的深渊。就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还是王爱贫挺身而出了。“如果船掉下去了,那么满世界的水都淌到了哪里?”我们看了看身后的鲤鱼河。水依然在河里,我们看到了希望,心安理得。王爱贫挽救了我们,同时挽救全世界。

但是我还是不放心,我要在父亲那里找到安全,找到答案。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手电,仰着头。我说:“王家庄到底在哪里?”父亲说:“我们在地球上。地球也是宇宙里的一颗星。”我从父亲的手上接过手电,到处照,到处找。星光灿烂,我急了,说:“地球在哪里?”父亲说:“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父亲对着漆黑的四周看了几眼,用手掸了掸身边的萤火虫,犹豫了半天,说:“我们不说地球上的事。”我把手电塞到父亲的手上,掉头就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对着父亲的方向我大骂了一声:“都说你是神经病。”

我坐在小舢板上,鸭子围绕在我的四周,我要带着我的鸭子,一起到世界的边缘走一走,看一看。我把鸭子赶出乌金荡,来到了大纵湖。大纵湖一望无际,我坚信,穿过大纵湖,只要再越过太平洋,我就可以抵达大西洋了。我没有能够穿越大纵湖。事实上,进入大纵湖不久我就彻底迷失了方向。我是第二天上午被两位社员用另外一条小舢板拖回来的。鸭子没有了,这一次不成功的探险损失惨重。队长提起我的耳朵,把我拽到了大队部。大队书记在那儿,父亲也在那儿。父亲无比谦卑,正在给所有的人敬烟,给所有的人点烟。父条一看见我立即走了上来,厉声问:“鸭子呢?”我用力睁开眼,说:“掉下去了。”“掉到哪里去了?”“掉下去了,还在往下掉。”父亲仔细望着我,摸了摸我的脑门,掴了我一个大嘴巴,告诉大队支书说我有神经病。

“神经病”从此成了我的名字。我非常高兴。它至少说明了一点,我八岁的那一年就和我的父亲平起平坐了。

(选自毕飞宇短篇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文字有删改)

(注释)①美帝:于冷战时期前苏联对美国的描述,在民间,“美帝”仅指美国本身。②“苏修”一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的产物,意指前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偏离。此处指代前苏联。“美帝”“苏修”经常出现在文革结束前的中国官方宣传中,大众耳熟能详。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题目“地球上的王家庄”用“地球”这个大概念做“王家庄”这个小村庄的修饰语,两者形成巨大反差,一大一小之间,体现出荒谬性与深刻性。
B.父亲作为落后年代的知识分子,有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但他却不希望儿子因去探索世界而被人嘲笑,这从他告诉大队支书“我”有神经病中可以看出。
C.小说中的父子俩因或执著或幼稚的探索行为而有别于周围的人们,在王家庄村民眼里,他们是一对“神经病”,都属于异类,这是以村民反衬这对父子。
D.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便于展示人物心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行文轻快戏谑,表面上淡化了时代的伤痛,实则加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小题2】《世界地图》这一情节道具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多次出现“世界”词,请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给我们展现了哪几个“世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17日,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这是中国银联连续第十年跟踪消费者支付习惯及风险偏好的变化情况。

手机闪付成为2017年市场份额增速最快的移动支付产品,6成受访者表示使用,较2016年增长1倍。主要原因在于手机闪付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捷,并具有金融芯片级安全防护,获得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手机品牌及华为、魅族、小米、中兴等国产手机主流厂商的高度认可。同时,使用人群结构变化更为明显,从中高端人群走向社会大众。随着手机厂商的大力支持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手机闪付的普及程度或向扫码支付看齐。

数据显示,传统密码验证方式的使用比例较2016年下降25%,动态验证码的使用比例连续两年下滑,2017年再次下降20%。与此同时,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本次被调查者中使用指纹识别方式的比例为48%,呈现出逐步替代传统密码的趋势。

(摘编自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有删改)

材料二:

调查显示,5成以上的消费者通过手机支付完成线下购买实物、信用卡还款、外卖、打车及充值缴费等日常支付。其中,打车、叫外卖是90后、80后常用场景,买电影票、发红包是70后常用场景,资金转账则成为60后的首选。值得注意的是,外卖消费场景崛起迅速,移动支付比例超过6成,而80、90后男性群体对其增长贡献最大。

报告显示,70后、80后是网络消费主力军,其中男性月均网上消费额超过5000元的比例(23%)首次超越女性(15%)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90后收入情况虽不及其他年龄段人群,但每月网上消费金额高于5000元以上的比例(23%)却高于其他所有年龄段人群,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巨大潜力。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8年1月,有删改)

材料三:

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代际特征一览表

(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1月18日,有删改)材料四:

90后人群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往往看中便捷性,对安全性有所忽略,如泄露注册金融账号并透露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在Wi-Fi网络下输入移动支付密码等。

70后、80后中仍有超过一半人群并未购买账户安全险,对于账户安全险的重视度不够,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被盗刷的可能性低,没有必要办理。

60后人群容易受优惠信息的吸引,对于不明二维码防范意识差,对于任何渠道有优惠的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去扫一扫。

调查显示,相比2016年,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下降12%,其中商业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遭遇诈骗后,及时联系银行挂失卡片可帮助减少损失。受访者中,拨打银行客服挂失卡片,遭遇诈骗但未蒙受损失的比例为47%,而通过第三方挂失等其他方式止损的比例仅为30%左右。

(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1月18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呈现出逐步替代传统密码的趋势。
B.80后和90后这两个群体的消费习惯的改变,使得外卖消费移动支付场景崛起迅速,移动支付比例超过6成。
C.手机支付改变着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不同年龄群体常用的消费场景各有不同,资金转账是60后的首选。
D.70后、80后是网络消费主力军,有超过一半的人没有购买账户安全险,说明他们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重视不够。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分析了手机闪付成为增速最快的移动支付产品的原因,便捷性、安全性以及国内外一些手机生产商的认可是其主要原因。
B.材料二概括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在移动支付比例上升中的贡献,其中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巨大潜力。
C.材料三显示,60后人群发生损失后,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段,因而,他们一旦遭骗后,遭受的损失可能相对较大。
D.材料四显示,在消费者遭遇诈骗后,商业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可以使消费者没有损失。
【小题3】消费者在移动支付时,如何规避风险,减少损失?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