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近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纷纷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文化遗产“用户体验”,利用诸如VR技术、虚拟空间技术等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强化展览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理解。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都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故宫博物院等富集文史资源的国有文化单位,基于传统文化“IP”,通过与游戏、动漫、影视、文学以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器物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人们争相体验的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截至2017年底,故宫文创产品已突破10000种,文创产品收入达15亿元。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和更大影响,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合适贴切的表达方法,最终呈现出既具备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进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进行“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伟大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当代中国人理解传承民族文化、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方面来说都需要发挥宏大传统优势。
B.每个时代都有它特色的文化形式,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C.将中国元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更好传播和更大影响。
D.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要借助数字技术手段,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论述了数字技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中的应用问题。
B.文章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
C.文章以《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证了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的观点。
D.文章运用举例论证,结合社会现实,论证了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全部借助数字技术。
B.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C.《经典永流传》《国家宝藏》等运用数字技术将中国元素与时尚表达结合起来,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
D.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20 09:49: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杂剧之父关汉卿
曹金洪
关汉卿,元代剧作家,号已斋叟,金末元初人。关汉卿生活在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特殊的时期:由蒙古族统治的元朝。关汉卿出身于行医世家,由于医术高明,他曾做过太医院尹这样的高官,但因有志而不能施展抱负,不久,便辞职离官。但关汉卿生性洒脱,没有沉湎于抑郁不得志的不快之中。
多才多艺的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在著名的散曲《南吕一枝花不服老》套数中,他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这篇散曲,写得诙谐老辣,笔力横肆,充满自信、自负、自嘲、自乐的情趣,不但是研究关汉卿生平思想的主要依据,也是元代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关汉卿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所以,在他的剧作中常把《周易》《尚书》等典籍的句子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不过,他又生活在仕进之路长期堵塞的元代,科举废止、仕子地位下降,使他和这一代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处于一种进则无门、退则不甘的难堪境地。和一些消沉的儒生相比,关汉卿在困难中较能调试自己的心态。他放下仕子的清高,转而以开阔的胸襟面向下层,流连市井,受到了生生不息、杂然相见的民间文化的滋养,因而写杂剧,撰散曲,能够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地运用民间俗众的白话、三教九流的行话,而作品中那些弱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也在流露着下层社会的生活气息与思想情态。关汉卿在文艺活动中吹拉弹唱、能歌善舞。他口齿伶俐、语言幽默,形象动人,经常粉墨登场,成为人们公认的“梨园领袖”。关汉卿擅长用文艺形式对人间的不平事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耳闻目睹大量的野蛮事件,常常义愤填膺,于是,他便把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编写成杂剧演出,有时甚至自编、自导、自演来揭露现状。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在人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情况下,关汉卿写下了自己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代表作《窦娥冤》,剧中描写了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诬“药死公公”,斩首示众。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害人民的罪恶。
关汉卿的剧作里,既有皇亲国戚、豪门权势之类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的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的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了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突出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赵盼儿、杜蕊娘等,性格鲜明,各具特色。他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他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他们的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他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他们敢于向黑暗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的主旋律。
有人说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这话没有任何夸张。他的部分作品,如《窦娥冤》《拜月亭》《单刀会》等七百年来一直上演不衰,并为我国戏曲里的悲剧、喜剧的关目处理、各种舞台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典范。
(相关链接)
①关汉卿长期生活在大都,南宋灭亡后,他到了杭州、扬州等地。他的散曲《杭州景》写下了他亲眼看到的杭州的繁荣和美丽。关汉卿的交往十分广泛,与杂剧作家、演员(青楼女子)、官员都有交往。
②在关汉卿创作的六十余种杂剧作品中,流传下来的仅有18 种,如《窦娥冤》《救风尘》《蝴蝶梦》《鲁斋郎》《拜月亭》等。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关汉卿曾做过太医院尹这样的高官,但因其高明的医术在官府无法得到施展,不久,便辞职离官,专注于治病救人。
B.在剧作中,关汉卿常把《周易》《尚书》等典籍的句子信手拈来,运用自如,由此可见他熟知儒家经典,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
C.关汉卿流连市井,受到了杂然相间的民间文化的影响,因而写杂剧,撰散曲,能够左右逢源,然而“白话”“行话”却损伤典雅。
D.关汉卿的作品中刻画了窦娥、赵盼儿、杜蕊娘等正直、善良、聪明、机智而又勇于反抗的普通妇女形象,她们性格鲜明,各具特色。
 
E.关汉卿生活在仕进之路长期堵塞的元朝,处于一种进则无门、退则不甘的难堪境地,却能调试自己的心态,保持清高品格。
(2)文中多次引述了关汉卿的作品及其内容,作用是什么?
(3)简要分析关汉卿作品在思想内容方面的特色?
(4)联系文本内容,谈谈关汉卿为什么被称为“梨园领袖”。

同类题3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别让图书二维码步入“歧途”

现在,很多人都熟悉了一个图案和符号——二维码。这个“黑质而白章”的小方块,正快速渗透到各行各业,图书出版业自然也不例外。然而,更多的图书二维码已经沦为出版社的微信公众号或者出版社网店导引,与该图书内容本身可以说是毫无关联。

图书二维玛,凭借简洁的视觉呈现、便利的使用方式、丰富多样的信息承载等优势,既吸纳了纸质图书内容的精华,又最大限度地拓展了纸质图书的内容维度,自然受到读者的欢迎。但现在通过扫描二维码看AR图书,曾颇受业界关注新型阅读方式,似乎要被遺忘掉了。

尽管眼下在图书封底,二维码成了标配。但所谓的二维码却几乎交成了广告导引,通过扫描二维码读AR图书,却变得稀有。尤其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图书出版商与相关商家合作,图书封底的二维码,一经扫描便链接到相应的推荐餐厅、景点、书店等。还有一些图书附赠的二维码。仅在新书出版后一至两年内可以使用,一旦过期则无法登录。之所以出现如此乱象, 主要原因在于可以使阅读“活起来”的AR图书成本要远远高于传统图书,而具备相应研发内容能力的出版社却太少。这样的二维码,充其量也就是宣传噱头,缺乏诚意,沦为商家广告的代言人。

二维码原本是个好东西,图书二维码物超所值就会成为所对应图书最大的卖点,乃至成为获得读者青睐的得力支择。二维码其实是一种媒介,更看重的是背后的内容和服务——也就是说,所链接的内容是否新颖、是否满足读者需要,才是决定二维码营销效果的关健。在如今图书出版领域的二维码,大多是一厢情愿,没有了解用户之所需,更没有延伸产品的附加值,的确让读者们寒心。

(摘自2019年06月12日《中华读书报》)

【小题1】文中画线句中的“标配”有哪些含义?
【小题2】产生当前图书二维码乱象的原因哪些?
【小题3】请结合材料概括出版社怎样才能让图书二维码回归正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代古典文学大师赵逵夫:“乐育英才亦解颜”
初冬和煦的阳光透过窗纱,越过窗边的盆栽与厚厚一叠论文,暖暖地洒遍了这间书房。书房堆满了书,正中悬挂的匾额上镌刻“滋兰斋”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滋兰”一词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屈原用栽种春兰与秋蕙,来比喻为国家培养人才。
年逾古稀的赵逵夫教授是这间书房的主人。赵教授个子不高,虽已两鬓染霜但依然精神矍铄,性情谦谦温和慈祥。身为古籍整理所名誉所长、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他,以研究古典文学、古代文献并取得诸多重大研究成果而闻名海内外学术界。赵逵夫作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两个博士点的博士生导师,执教杏坛滋兰树蕙,培养的人才早已遍布大江南北。
赵逵夫先生第一次在古典文学界引起震动,正是为屈原“正了名”。
“20世纪80年代初,在日本,有二十多所高校的学者们联合编纂了一本书,叫做《屈原生平考编》,在由日本学者铃木修次写的导论中,提出了屈原名下的作品是由当时南方蜀地民歌改编,由不知名的多数人集约而成。如此的 屈原否定论 ,毫无疑问同时否定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抒情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把屈原这座世界文学史上的高峰给 炸平 了。”赵逵夫如此回忆当时的情景。
看到这本书后,当时正在攻读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赵逵夫决定要做些什么。随后他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运用了音韵、文字、训诂、历史、文学、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完成了《屈氏先世与句亶王熊伯庸——兼论三闾大夫的职掌》这篇论文,论文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关注,在1983年大连举行的全国屈原学术研讨会上,会上专家认为此文驳斥了屈原是传说中人物的论点,维护了伟大诗人屈原的历史地位。
日本学者,著名楚辞学家竹治贞夫盛赞此文“发微阐幽,开显千古之秘,令人佩服”。据悉,美国华盛顿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达维给以高度评价。季羡林先生当时也在一些学术研讨会上多次提到这篇文章。
随着在屈原问题上的崭露头角,赵逵夫随后通过自己扎实的研究和独具一格研究方法,攻克了中国楚辞研究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未解之谜,也因此奠定了他在全国先秦文学研究中的显著地位,并先后当选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和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
“我在每一次授课和讲座中都讲,不要觉得学习古典文学传统文化没有用,要深入学习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只有这样才会铸造我们民族的灵魂。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心,什么也干不成,一个民族没有自信心,同样什么也干不成。”谈话时一直和蔼可亲笑眯眯的赵逵夫教授,在谈及自己的教学理念时变得分外认真。
正是这种“为往圣继绝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赵逵夫为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的研究培养出了一支遍布全国的新锐力量。至今为止赵逵夫教授已经培养了40余位博士,其中有20余人也已经成为了相关领域的教授。
赵逵夫教授现在依然奋斗在教学一线,每周他还会为他的6名博士生上课。这位屈原的仰慕者,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了千年前伟大爱国诗人要为国家培植栋梁的信念。
赵逵夫教授在一本诗集中找到了自己曾写过的一首诗:“三尺讲台万仞山,从容站定岂无难?伏中亭午寒冬夜,乐育英才亦解颜。”这位偏居一隅的大师,早已于历史深处筑起了一座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承的丰碑。
【小题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概括和表达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从赵逵夫先生的书房写起,意在通过这样的开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赵逵夫先生研究屈原作了铺垫。
B.赵逵夫先生的书房名为“滋兰裔”,用屈原栽种春兰与秋蕙的典故来表现赵逵夫先生执教杏坛滋兰树蕙,培养的人才早已遍布大江南北。
C.文章多次写到赵逵夫先生与屈原的渊源,对于屈原文学的研究可以算作他事业上的成就,但对于屈原本人,赵逵夫先生却持保留态度。
D.赵逵夫先生凭着“为往圣继绝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国家培育了大批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乐育英才”的他为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学者们联合编纂的《屈原生平考编》否定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抒情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刚刚毕业的赵逵夫看到这本书后决定要为屈原“正名”。
B.在1983年大连举行的全国屈原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赵逵夫的论文驳斥了《屈原生平考编》一书中的所有研究观点。
C.在屈原问题上崭露头角后,赵逵夫先生随后通过自己扎实的研究和独具一格的研究方法,攻克了中国楚辞研究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未解之谜。
D.赵逵夫先生认为学习古典文学传统文化非常重要,因为学习古典文学传统文化对培养一个人的自信心非常重要,他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心,什么也干不成”。
E. 至今为止赵逵夫教授依然奋斗在教学一线,他在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了千年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要为国家培植栋梁的信念。
【小题3】本文结尾引用了赵逵夫教授自己写的一首小诗,请简要概括这样写的好处。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黑龙江,从我瞳孔里流过

张爱华

 黑龙江,在春之晨醒来。

入夜,江的声响灌满枕头;轰隆隆——像一万种沉思的破碎,咔嚓嚓——好像有成群愤怒的鱼,以脊梁上耸起的利刺撞开冰的囚笼……

这是梦?或许不是。我忍不住又一次跑向江边。可面前依然横着残冬的破衣,青蓝的月光里,一道道流水痛苦地挤出母腹。

一迈入春的门槛儿,你就注意瞧这江吧,变化可快呢。春风乍起,江面旋着白爽爽的雪粒。骤然间,那雪粒儿轻轻一抖,江面变黑了,似黑油油的北大荒土,一点点渗出来。慢慢地,土粒儿在阳光里翻身,又被塑成蜂窝状。星星束束的晶光从江边到江心燃起来,如一双双亮眼睛。大江啊,就要敞开母亲的胸怀容纳一切了。黑龙江这时节一天几变,叫人为之瞠目,结人一种种神秘感。

我在这江边小镇一住几年,年年都看,年年新鲜,这开江哟,生怕错过机会,每晚跑去看几回。但是——

黎明,我被眼前的情景惊住了:不知昨夜里,江上偷偷地进行了这样的“换防”,那些蜂窝状的冰,那羞答答的流水,被一扫光啦,只见一道又一道白色的冰脊、冰山,峭然静立,似乎因一夜春风,它们感到茫然。

“昨晚?”听了我的诧异,身边一老汉说,

“……敲鼓似的,好几里外都听得到……”

我直跺脚。老汉笑了:“别急。你看这天和飘起小青雪,这是‘假开江’。”

最动心的,是那嘹亮的一声喊:“冰排来喽——”

苍茫天尽头,远远的,耸起一片白旌白桅。渐渐远了,连锁的沉雷在面前的浮流水下回撼,水下的冰面进裂,撞起,浮凹。那挣断冬 之枷锁的身躯有了生气,活了起来,拥拥撞撞,形成一支白盔白甲的哀兵。它们似乎正征讨什么而去。昨天,它们还默默地沉埋在残冬的陵墓里,今天,突然反戈。一块巨大的冰排,叫我想起铠甲上凝着白霜的项羽,勒起高扬的马首。又一块巨大的冰排,使我想到挥动链锤的壮士,正追杀前面一顶白轿。这一江壮碑林立的冰排,俨然是从秦陵方坑里奔腾而出的白色陶俑陶马,既为残冬送终,也为新春开路……

而后,是短暂的平静,如痛哭之人,喉咙一瞬间的哽咽。

又一支雄壮的大部队,白花花涌来。近些才发现,是队“娘子军”,嘁嘁嚓嚓移过。再近些,又变了,每一寸移动都是变化,都是一种否定,都呈现一次新鲜……活如带音响的艺术之宫:冰柱搭成“丛林”;“仕女”低首含羞;“熊猫”挺着肚皮,端坐晒太阳;玉洁晶莹的冰块,小的爬上大的脊背不肯下来,叠成了奇形怪状的山水人物。

人群,在岸边伫立。天宇晴丽起来,不知哪里飞出几只燕鸥,在冰块间捕食鱼的残躯。放目江尽头,天也低,冰也高,天冰一色,实在有些难辨是天在流动还是冰在流动。唯有春之牧羊女,挥动鞭儿催赶一江如云的羊。这些刚从严冬里挣脱出来的精灵,有的轻松滑行,有的负担沉重,有的半路搁浅,有的劈波斩浪……它们最终都顺从了春的意志,高唱起牺牲之歌。

这歌声容易叫人联想到雪崩、海啸、熔岩,总之,想起壮丽的事情!

面对冰排的奔涌,我任思绪去浮动、汹涌,沉浸了我,洗涤着我。

冰排流去,向东,向东!江面上已是满满的蔚蓝色了,这是自由和生命的颜色。一只江鸥在江面上低低一个回旋,然后一声高叫,直刺云天。此刻,冰排逝去,万籁俱寂,只有这热辣辣一声叫,叫暖了盼春人的心,叫红色北大荒的山山岭岭,同时也告诉我,不要悲哀,冰排并没消失,它换了个形式永存着,它融进更大的生命里去了。

我听懂了,江鸥。谢谢你的歌唱。让我们一同为冰排送行,为它们祝福。让我也化为一个洁白的精灵,融化在一个伟大和雄浑之中!

【小题1】第一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文中划线句进行欣赏。
【小题3】以下对文中部分语句所作欣赏,恰当的两项是:(   )
A.“江的声响灌满枕头”,其实应是“江的声响灌满空间”的曲折表达。
B.“一道道流水痛苦地挤出母腹”,隐含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坎坷遭遇。
C.“我直跺脚”,表现了作者惊讶、焦急、自责、后悔、失望等复杂心理。
D.“形成一支白盔白甲的哀兵”,绘色绘形绘神,表现了冰排所向披靡的气概。
E.“而后,是短暂的平静”,调节着行文的节奏,暗示着更大的冰排即将来临。
F.“春之牧羊女,挥动鞭儿催赶一江如云的羊”,表现了冰排与江流的力量消长。
【小题4】从文章内容看,标题“黑龙江,从我瞳孔里流过”的确切意思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