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是由上而下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
B.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丈人: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
C.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D.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11 03:21: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1,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汉五年,既定天下,论功行封。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
B.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
C.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
D.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秦,项羽破秦,三分关中地,分封三王,所辖之地合称“三秦”。故地在今陕西关中一带。关中,指陕西中部。
B.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封建王朝以社稷为国家政权的标志。
C.昆弟,指哥哥和弟弟,后比喻亲密友好。“昆仲”“昆玉”,均为称人兄弟的敬辞。另外,古代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
D.相国,源于春秋晋国,初称为“相邦”。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汉代相国与丞相一职是完全相同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善于识人,胸怀宽广。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凭为官的职权保护沛公;后又举荐韩信成为沛公麾下大将军;临终时又推荐与自己不和的曹参接替自己。
B.萧何不贪财物,深谋远虑。沛公进咸阳,唯独萧何不求取金帛财物,却率先收藏好秦王朝的律令图书,为日后刘邦一统天下、巩固政权起到巨大作用。
C.萧何小心谨慎,纳谏解危。采纳鲍生意见,派亲人到汉王营中效力;采纳门客意见,自污名节以消除疑心,结果反而加重高祖的怀疑并被斥责。
D.萧何忠心耿耿,不重私产。汉二年,萧何守关中,转运粮饷,供给军需,补充兵员,成为汉王坚实的大后方;自己生活节俭,田宅居处偏僻,房屋简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②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彦昭者,甘州张掖人也。父武孟,初以驰骋佃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佃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撰《河西人物志》十卷。

彦昭少以文辞知名。中宗时,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充修文馆学士。景龙四年,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赞普,中宗命彦昭为使,彦昭以既充外使,恐失其宠,殊不悦。司农卿赵履温私谓曰:“公,国之宰辅,而为一介之使,不亦鄙乎?”彦昭曰:“计将安出?”履温因为阴托安乐公主密奏留之,中宗乃遣左骁卫大将军杨矩代彦昭而往。

睿宗时,出为凉州都督,为政清严,将士以下皆动足股栗。又为宋州刺史,入为吏部侍郎,又为刑部尚书、关内道持节巡边使、检校左御史台大夫。

彦昭素与郭元振、张说友善。及萧至忠等伏诛,元振、说等称彦昭先尝密图其事,乃以功迁刑部尚书,封耿国公,赐实封一百户。殿中侍御史郭震奏:“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驱车造门,著妇人之服;携妻就谒,申犹子之情。于时南宪直臣,劾以霜宪,暂加微贬,旋登宠秩。同恶相济,一至于此。乾坤交泰,宇宙再清,不加贬削,法将安措?请付紫微黄门,准法处分。”俄而姚崇入相,甚恶彦昭之为人,由是累贬江州别驾,卒。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
B.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
C.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
D.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迁”指官职的调动,既可以是升职,也可以是贬官,“左迁”指升职,“累迁”则是指多次升职。
B.经史:按经史子集的图书分类,经部包括儒家经典和文字学方面的书籍,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和某些地理书。
C.吏部: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D.实封: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虚封之国并无疆土,封户亦徒有虚名;只有实封,才能享有所得封户之租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孟早年不读书,后受到他母亲激发勤奋苦学,考中进士,直接做了右台侍御史。
B.金城公主出嫁,赵彦昭充当外使,他心中不高兴,通过赵履温向金城公主求情得免。
C.郭震弹劾赵彦昭,说赵彦昭运用女巫赵五娘等诸姑的旁门左道扰乱纲常,应当按照法律给予处置。
D.姚崇做宰相之后,很讨厌赵彦昭为人,所以赵彦昭多次遭贬谪,最后贬作江州别驾。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为凉州都督,为政清严,将士以下皆动足股栗。
(2)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3)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药元福,并州晋阳人。幼有胆气,善骑射。开运初,契丹陷甘陵,围魏郡。少帝驻军澶渊,契丹阵于城北,元福以左千牛卫将军领兵居阵东偏。澶民有马破龙者告契丹曰:“先攻其东,即浮梁可夺。”契丹信之,尽锐来战。元福奋铁挝击契丹,左右驰突,无不披靡,契丹兵溃。少帝登城,见元福力战,召抚之曰:“汝奋不顾命,虽古之忠烈无以过之。”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明年,契丹复入。命元福与李守贞等御之于阳城。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契丹顺风扬尘,诸将皆曰:“彼势甚锐,俟风反与战,破之必矣。”守贞与元福谋曰:“军中饥渴已甚,若俟风反出战,吾属为虏矣。彼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以击之,此兵家之奇也。”元福乃率麾下骑,开拒马出战,诸将继至,契丹大败。

会灵武节度王令温以汉法治蕃部,西人苦之,共谋为乱,三族酋长拓跋彦超、石存、乜厮褒率众攻灵州。令温遣人间道入奏,乃以河阳节度冯晖镇朔方,召关右兵进讨,以元福将行营骑兵。元福与晖出威州土桥西,遇彦超兵七千余,邀晖行李。元福转战五十里,杀千级,禽三十余人。朔方距威州七百里,无水草,师须赍粮以行,至耀德食尽。彦超等众数万,扼要路,据水泉,以待晖军,军中大惧。元福曰:“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晖惊曰:“奈何?”元福曰:“彼虽众而精兵绝少,元福请以麾下骑先击西山兵,公但严阵不动,俟敌少却,当举黄旗为号;旗举则合势进击,败之必矣。”晖然其策,遂率众进击,敌众果溃。

后周世宗高平之战,刘崇败走太原,遂纵兵围其城。以元福为同州节度。时攻具悉备,城中危急,以粮运不继,诏令班师。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选自《宋史》卷二百五十四,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魔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B.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C.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D.车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庵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运”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皇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刘彻开创了年号纪年的先例。
B.“麾下”指将帅的大旗之下,也可以借指部下,还可引申为对将帅的敬称。此处的“麾下”与下文“以麾下骑”均指部下。
C.“节度”即节度使,是唐代始设的官名,它的职责是统管所辖地区的军政大权,初仅设于京畿附近,后边境也相继增设。
D.“班师”即“还师”,指调回出征的军队或出征作战的军队胜利归来,文中的后周世宗并未打胜仗,只是把军队调回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药元福作战英勇,奋不顾身。他在澶渊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奋力打击契丹军队,所向无敌,得到后晋少帝的高度评价。
B.药元福敢用奇兵,出其不意。他与李守贞在阳城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力排众议,迎风出击,打败了敌军。
C.药元福处险不惊,沉着应战。敌军人数众多、占据地利,他毫不慌乱,自告奋勇主动出战,率部进军出击,击溃敌军。
D.药元福知己知彼,分析精准。后周世宗因为粮草运送跟不上,打算退兵,药元福了解敌我形势,并做出了准确判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2)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

清张惠言

古之所谓良有司者,不待其莅政治民也,观其所以汲汲者,则其于守也可知矣。是故有躁进之心,则必有趋势之术;有患贫之心,则必有冒货之渐。虽有特达之才,廉耻之念,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呜呼!今之有志于吏道者鲜矣。今各省自州县自丞尉,谒吏部而出者,岁数百余人,其人皆有司牧之责,其间亦有知名义、识廉耻者。然吾观其所以进争尺寸之捷,较出入之势、进退之械,则未有不求熟者。及其选而得官,则哗然曰:“某地善,某地恶。”得之者忻戚色然。问其所以为善恶者,则非政之险易也,非民之淳浇也,曰“某地官富”,曰“某地官贫”。呜呼!士未莅官,未治民,而所汲汲者如此;古之良有司,其终不可见乎?

海盐张文在,强毅慷慨,喜任侠,然敦为孝弟。少举于有司,困不遂,走京师,供事国史馆,积若干年,以勤能,例得府经历。又几年,史馆移选人入吏部,文在例得与,而主者抑之,不得选。今年秋,以赀入,请试用,分发得甘肃。甘肃,地边塞,民穷官贫,自长吏以下,不能具舆马,士大夫宦者视为畏区;而文在以磊落才,抱负奇气,浮汩为吏十余年,更偃蹇摧困,始得一官;而当远绝西徼,家又甚贫,虽相知者,皆为文在不乐;而文在处之晏然。且曰:“吾闻甘肃民朴而政简,长官无奔走,宾客无徭役,此真吾所乐者。”君子于是知文在之贤:其不躁进也,其不患贫也,其有守也。他日莅政治民,其为良有司也无惑焉。于其行也,序以送之。

(选自《茗柯文编》,有删改)

(注)①靮:马缰。②淳浇:风俗的敦厚和浮薄。③西徼:西方的边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
B.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
C.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
D.其入于势利也/犹靮之在项/幂之在目/而以旋于磨/虽欲自拔/其足其势固不得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文武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
B.供事,职官名。清代宗人府、内阁等在京的衙门设供事,管理衙门事务,略同书吏。
C.以赀入,即捐官,士、民向国家捐资纳粟以取得官职,是封建社会时期缓解财政困难的一种方法。
D.徭役,古代官府指派成年男子义务性的劳役,包括修城、铺路、戍守边疆等工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叹有志于实践为官之道的人太少了,因为那些当官之人虽然都负有管理百姓的责任,但其中已经没有懂得名誉节义、知道廉耻的人了。
B.作者认为,有突出的才能,有廉耻观念的人,一旦陷入权势、利益之中,就很难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官了。
C.张文在少年时被有司选拔,却困窘不得志,任国史馆供事若干年,后来,他以赀进入吏部,被派发到甘肃某地。
D.作者赞叹历经摧困得边地一官的张文在是好官。全文前后呼应,把一个小吏坚强而有操守的品质刻画得非常生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其所以汲汲者,则其于守也可知矣。
(2)文在例得与,而主者抑之,不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