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马永,字天锡,迁安人。生而魁岸,骁果有谋。习兵法,好《左氏春秋》。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劾,擢永代。镇守蓟州。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佣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武宗至喜峰口,欲出塞,永叩马谏。帝注视久之,笑而止。中路擦崖当敌冲,无城堡,耕牧者辄被掠。永令人持一月粮,营崖表,版筑其内。城廨如期立,乃迁军守之。录功,进署都督同知。

永上书为陆完请恤典,且乞宥议礼获罪诸臣。帝大怒,夺永官。巡按御史丘养浩言:“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祈曲赐优容,俾还镇。”永竟废不用。永杜门读书,清约如寒士。久之,用荐佥书南京前府。

辽东兵变。中官王永战败。辽东自军变后,首恶虽诛,漏网者众。悍卒无所惮,结党叫呼,动怀不逞。广宁卒佟伏、张鉴等乘旱饥,倡众为乱,诸营军惮永无应者。伏等登谯楼,鸣鼓大噪,永率家众仰攻。千户张斌被杀,永战益力,尽歼之。

永畜士百余人,皆西北健儿,骁勇敢战。辽东变初定,帝问将于李时。时荐永,且曰:“其家众足用也。”帝曰:“将须文武兼,宁专恃勇乎?”时曰:“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至是,竟得其力。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洁,宜仍用之蓟镇,作京师藩屏。”未及调,卒。辽人为罢市。丧过蓟州,州人亦洒泣。两镇并立祠。

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尚书郑晓称永与梁震有古良将风。

(节选自《明史·马永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B.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C.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D.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永治军有方,足智多谋。他淘汰军中老弱者,扶持健壮者,所带部队称雄各军镇;他面对特殊地理位置,采取针对性防御措施,立下功劳。
B.马永敢于进谏,善于用人。他劝谏皇帝不要出塞,被皇帝接受;他替陆完说话触怒皇帝;他善于识人,所提拔的人后来大多有出息。
C.马永拥有威力,奋力平叛。辽东兵变被平定后,形势复杂,佟伏等人趁机作乱,军队因害怕马永而无人响应,马永率家兵平定叛乱。
D.马永文武兼备,被人称赞。他养了一百多个西北勇士,李时认为他文武兼备,有威力,应镇守辽地;王廷认为他善于用兵,而且廉洁,应当重用。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03:21: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硃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脱粟:糙米饭。②纠擿(tī):举发纠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B.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C.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D.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又称“春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织造是明清于苏杭等地设立的负责织造衣料、制帛以供皇帝及宫廷之用的专局。
C.缙绅原本是指古代朝会时官宦将记事的手板插于腰带,后来成为官宦的代称。
D.谥帝王或官员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海瑞谥为“忠介”,是表扬他忠诚耿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瑞为政清廉,都御史从淳安县经过,海瑞招待简陋,让鄢懋卿非常愤恨,但也只能收敛威风离开。
B.明世宗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却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2)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岳,字汝乔,汶上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督饷宣府,吏进羡金数千,拒之。出知庐州府。税课岁万金,例输府,岳以代邮传费。西山薪故供官爨①,岳弛以利民。以忧去。服除,改保定,治如庐州。历山西副使、浙江参政、湖广按察使、山西右布政使,并以清静得民。

迁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奏裁征发冗费十六七,民力遂宽。甫浃岁,引疾去。久之,以贵州巡抚征。寻进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

隆庆元年,历吏部左、右侍郎,京察竣,给事中胡应嘉有所申救。岳诣内阁抗声曰:“科臣敢留考察罢黜官,有故事乎?”应嘉遂得谴。迁南京礼部尚书,就改吏部抑浮薄,杜侥幸,南都缙绅惮之上疏陈六事,帝颇纳其言。寻改兵部参赞机务未上病卒诏赠太子大保谥介肃。

岳清望冠一时,禔躬②严。尚书马森言平生见廉节士二人,岳与谭大初耳。岳知庐州时,王廷守苏州,以公事遇京口。岳召为金山游,携酒一缶,肉一斤,菜数束。廷笑曰:“止是乎?”岳亦笑曰:“足供我两人食矣。”欢竟日而还。去庐日,假一盖御雨,至即命还之。

(选自《明史·吴岳传》,有删改)

注①爨(cuàn):做饭。②提(zhī)射:修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改兵部参赞/机务未上/病卒/诏赠太子太保/谥介肃
B.寻改兵部/参赞机务/未上/病卒/诏赠太子太保/谥介肃
C.寻改兵部/参赞机务/未上/病卒诏赠太子/太保谥介肃
D.寻改兵部参赞/机务未上/病卒诏赠太子/太保谥介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明代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太宗、康熙。
B.服除,守丧期满。守丧,旧俗尊亲去世后,在守丧期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官史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D.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是臣子向帝王献策言事的重要途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岳为官清正廉明。他到宣府监督粮饷,有官吏进献巨额金钱,被他拒绝;他在山西、浙江、湖广等地任职,都凭着为政清正得民
B.吴岳体恤百姓,被朝廷信任。他上奏请求裁减征收多余的费用十分之六七,使百姓财力充足。他多次升官,很多建议被皇帝采纳。
C.吴岳刚正敢言。他在吏部任职,官员胡应嘉申诉请求留任,吴岳到内阁抗议,指出留任不合格官员没有先例,最终胡被罢免。
D.吴岳修身严谨,有清白名声。他被尚书马森誉为两个廉洁有节操的人之一;他邀请王廷同游金山,只备了俭朴的酒菜,游玩结束还不忘归还借的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西山薪故供官爨,岳弛以利民。
(2)抑浮薄,杜侥幸,南都缙绅惮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何鉴,字世光,浙江新昌人。成化五年进士。授宜兴知县。征拜御史,巡宣府、大同。劾巡抚郑宁以下数十人不职,按裨将孟玺等罪。还巡太仓。总督太监犯法,逮治之,为所构,下錦衣狱。得释,再按江北。凤阳皇陵所在,近境取寸木,法皆死,陵军多倚禁虐民。鉴请以山麓为限,他樵采勿禁,遂著为令。出为河南知府。振累岁饥,条行荒政十事。历四川左、右布政使。弘治六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江南,兼理抗、嘉、湖三府税粮。苏、松水灾,用便宜发漕米十五万石振之。与侍郎徐贯疏吴淞、白茆诸渠,泄水入海,水患以除。复巡抚山东,迁刑部侍郎。母忧去。十八年还朝。时承平久,生齿日繁。孝宗览天下户籍数乃视国初反减,咎所司溺职,欲厘正之。敕鉴以故官兼左佥都御史往河南、湖广、陕西阅实户口。因疏善后十事及军民利病以闻。会孝宗已崩,武宗悉采纳之。正德二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鉴前抚江南,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嗛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六年正月,召为刑部尚书。八年,宣府送迤北降人脱脱太等至京,命充御马监勇士。鉴等上言:“今使降人出入禁中,假宠逾分,且生慢侮。万一北寇闻之,潜使黠贼伪降,以为间谍,宁不为将来患哉?”帝不听。宁王宸濠谋复护卫,鉴力遏之。都督白玉以失事罢,厚贿豹房诸幸臣求复,鉴执不从。诸幸臣族炯事者发鉴家僮取将校金钱,言官遂交章劾鉴,致仕去。阅九年卒,年八十。

(选自《明史•何鉴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
B.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
C.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
D.尝按千户张文冕罪/文冕亡去/至是构于刘瑾/而瑾亦嗛鉴不与通/遂坐以事连罚米/贫不能偿/奏诉获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之后可以被授予官职的人。
B.弘治,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用一个。
C.刑部,中国古代官署,在明代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D.幸臣,指被皇帝亲信、宠爱的臣子,也就是指得宠的臣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鉴恪尽职守,严格执法。何鉴巡视宣府、大同时查办了巡抚郑宁的副将孟玺等人的罪行,巡按太仓时逮捕并法办了违犯法令的总督太监。
B.何鉴做事认真,皇帝认可。孝宗发现国家人口增加但户籍数减少,就令何鉴核查,后来何鉴上书陈述对瞒报户籍的军民的处理意见,朝廷认可。
C.何鉴一心为公,关心民生。苏、松两地发生水灾,何鉴开仓发放漕粮赈灾,后与侍郎徐贯一起疏通吴淞、白茆一带的许多水渠,消除此地水患。
D.何鉴不畏权势,遭遇弹劾。宁王朱宸濠想恢复护卫的职务,因渎职罢官的都督白玉想恢复官职,何鉴都坚决阻止,由此小人作祟,后被谏官弹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凤阳皇陵所在,近境取寸木,法皆死,陵军多倚禁虐民。
(2)万一北寇闻之,潜使黠贼伪降,以为间谍,宁不为将来患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颖敏,有权略。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①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②士,寻进礼部尚书。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文贞。

(选自《明史•徐阶传》,略有删改)

(注)①鐍(jué),锁闭。②青词,指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又称绿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
B.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
C.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
D.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酒,指古代由朝廷任命的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校长。
B.尚书,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汉以后地位渐高,唐始为六部的最高长官。
C.锦衣,即锦衣卫,兼管刑狱、缉捕、审问之事,明中叶后与东西厂并为特务组织。
D.谥号,对已故的皇帝、皇后、诸侯和大臣等按其生平事迹给予褒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阶聪慧有才,深受器重。自从考上进士后,先后兼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以及文渊阁大学士。
B.徐阶虚心谦卑,礼贤下士。在吏部任职时,屈尊礼遇下级官员,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情况,赢得朝野的敬重。
C.徐阶正直敢言,颇有见地。关于精汰京城卫戍部队、关于抵御倭寇的入侵,他所提的建议全都得到皇帝的采用。
D.徐阶机敏自保,谨小慎微。闻渊任吏部尚书时独断专权,他为避免矛盾主动调离;严嵩猜害同列,他小心应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
(2)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蒋冕,字敬之,全州人,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太子出阁,兼司经局校书。进礼部尚书。冕清谨有器识,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近幸冒边功,大行升赏,冕及梁储亦廕锦衣世千户。两人力辞,乃改文萌。
帝之以“威武大将军”行边也,冕时病在告,疏谏曰:“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曩睿皇帝北征六军官属近三十万犹且陷于土木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不报。加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帝崩,与杨廷和协诛江彬。
世宗即位,议定策功,加伯爵,固辞。改萌锦衣世指挥,又辞。乃萌五品文职,仍进一阶。御史张鹏疏评大臣贤否,请罢冕。冕遂求去。朝议不平,诸给事、御史皆言其不可去。帝乃命鸿胪谕留,再下优诏,始起视事。嘉靖三年遣官织造江南,命冕草敕。冕以江南被灾,具疏请止,帝不从,敕亦久不进。帝责其违慢,冕引罪而止。
“大礼”议起,冕固执为人后之说,与廷和等力争之。帝始而婉谕,继以谯让,冕执议不回。及廷和罢政,冕当国,帝愈欲尊崇所生。逐礼部尚书汪俊以怵冕,而用席书代之,物情甚沸,冕乃抗疏极谏。因力求去。未几,乞体。帝益不悦,遂令驰传归,给月廪、岁夫如制
冕当正德之季,主昏政乱,持正不挠,有匡弼功。世宗初,朝政虽新,而上下扞格弥甚,冕守之不移。代廷和为首辅仅两阅月,卒龃龉以去,论者谓有古大臣风。《明伦大典》成,落职闲住,卒。谥文定。
(选自《明史•蒋冕传),有删改)
(注)大礼:明世宗是武宗的堂弟,继承皇位后,发生了关于以谁为世宗皇父(宗法意义上的父亲)的问题,蒋冕等人认为世宗应界崇武宗为皇父,反对世宗尊崇其生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曩睿皇帝北征/六军官属近三十万/犹且陷/于土木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
B.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曩睿皇帝北征/六军官属近三十万/犹且陷于土木/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
C.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曩睿皇帝北征/六军官属近三十万/犹且陷/于土木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
D.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曩睿皇帝北征/六军官属近三十万/犹且陷于土木/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礼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等职事,长官是礼部尚书。
C.五品,官职的等级。古代把官员分为九品,九品最高,一品最低,历代沿用,各代略有差异。
D.伯爵,指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世两位多有变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冕不贪功劳。他清廉递慎,有才华学识,有人谎报功劳,皇帝大举行赏,他也被封为锦衣世千户,但他推辞,改为文职。
B.蒋冕遭到非议,御史张鹏评论大臣是否贤能。请求罢免蒋冕,朝廷很多官员不同意张鹏的意见,皇帝也有意留下蒋冕。
C.蒋冕直言进谏。朝廷发生“大礼”之争,他的意见和皇帝相背,他不顾皇帝的劝告甚至呵斥,坚持己见,皇帝只好用席书代替他的职务。
D.蒋冕忠诚正直。他在正德政治混乱时期,有纠正辅佐之功;世宗时,朝廷纷争不断。他却守志不渝;他因故离职后,得到很高的评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冕以江南被灾,具疏请止,帝不从,敕亦久不进。
(2)帝益不悦,遂令驰传归,给月廪、岁夫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