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初,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大帝于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复进号宸妃。永徽六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高宗称天皇,武后亦称天后。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大帝崩,皇太子显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既将篡夺,是日自临朝称制。嗣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秋七月,突厥骨笃禄、元珍寇朔州,命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拒之。慧星见西北方,长二丈余,经三十三日乃灭。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光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垂拱二年三月,初置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由是人间善恶事多所知悉。四年夏四月,魏王武承嗣伪造瑞石,文云:“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令雍州人唐同泰表称获之洛水。皇太后大悦,号其石为“宝图”,擢授同泰游去将军。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乙酉,加尊号曰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嗣。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神皇父赠太尉、太原王士覆为孝明皇帝。证圣元年春一月,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极言正谏秋九月,亲祀南郊,大赦天下,大辟罪已下及犯十恶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大酺九日。神龙元年春正月,上不豫,制自文明元年已后得罪人,除扬、像、博三州及诸逆魁首,咸赦除之,冬十一月壬寅,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是日,崩于上阳宫之仙居殿,年八十三,谥曰则天大圣皇后,二年五月庚申,祔葬于乾陵。

(节选自《旧唐书·本纪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极言正谏/
B.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极言正谏/
C.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极言正谏/
D.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板言正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圣元年”采用年号纪年法,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如《琵琶行》“元和十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等。
B.“擢授”,提升。古代对于官员的授予和升降各有专称,如授于官职有“除、拜、征、召”等。升官有“拔、擢、升、晋”等,贬官有“贬、放、谪、左迁”等。
C.“七庙”,按古代礼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后以“七庙”泛指帝王的宗庙,也可借指王朝、国家。如贾谊《过秦论》中有“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之句。
D.“不豫”,天子有病的讳称。豫,本意为“安乐,安逸”,不豫就是不舒服,也可以来泛称尊长有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则天兼具关貌才干。14岁因美貌而被太宗召进宫,封为才人;后又被高宗立为皇后,她辅政数十年,威势与皇帝没有区别,和高宗并称“二圣”。
B.武则天对天命心存敬畏。高宗驾崩,她临朝称制后,突厥寇境,彗星出现一个多月才消失,因此武则天大赦天下,并改易年号。
C.武则天善于体察民情、听取民意。在朝堂设木匣子,有上书言事的任听投递,也方便自己了解民间疾苦、政事善恶。
D.武则天施政宽仁、深得民心。她多次大赦天下,并特许百姓举行宴饮庆祝,但临死之前却被勒令去除帝号,恢复原来的皇后名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
(2)亲祀南郊,大赦天下,大辟罪已下及犯十恶常数所不原者,咸赦除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04:58: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隋内史令、安平公德林子也。为童儿时多疾病,祖母赵氏故以百药为名。七岁解属文。父友齐中书舍人陆乂、马元熙尝造德林宴集,有读徐陵文者,云“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并不知事。百药时侍立,进曰:“《传》称‘鄅人藉稻’。杜预《注》云‘鄅国在琅邪开阳’。”乂等大惊异之。
太宗重其才名,贞观元年,召拜中书舍人,赐爵安平县男。受诏修定《五礼》及律令,撰《齐书》。二年,除礼部侍郎。朝廷议将封建诸侯,百药上《封建论》。太宗竟从其议。
四年,授太子右庶子。五年,与左庶子于志宁、中允孔颖达、舍人陆敦信侍讲弘教殿。时太子颇留意典坟,然间燕之后,嬉戏过度,百药作《赞道赋》讽焉,辞多不载。太宗见遣使谓百药曰:“朕于皇太子处见卿所献赋,悉述古来储贰事以诫太子,甚是典要。朕选卿以辅弼太子,正为此事,大称所委,但须善始令终耳。”因赐綵物五百段。然太子卒不悟而废。十年,以撰《齐史》成,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左庶子,赐物四百段。俄除宗正卿。十一年,以撰《五礼》及律令成,进爵为子。后数岁,以年老固请致仕,许之。太宗尝制《帝京篇》,命百药并作,上叹其工,手诏曰:“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壮,何齿之宿而意之新乎!”二十二年卒,年八十四,谥曰康。
百药以名臣之子,才行相继,四海名流,莫不宗仰。藻思沉郁,尤长于五言诗,虽樵童牧竖,并皆吟讽。性好引进后生,提奖不倦。所得俸禄,多散之亲党。又至性过人,初侍父母丧还乡,徒跣单衣,行数千里,服阕数年,容貌毁悴,为当时所称。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穿池筑山,文酒谈赏,以舒平生之志。有集三十卷,子安期。
(选自《旧唐书·李百药传》,有删改)
下列各项中,画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并不知事 太宗竟从
B.百药作《赞道赋》讽焉   年老固请致仕
C.太宗见遣使谓百药曰     何齿之宿意之新乎
D.侍讲弘教殿     朕皇太子处见卿所献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障,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朗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不千里皆随宗元师法B.时人
C.成以其小,D.辄数家之产
【小题2】柳宗元想以自己的柳州换刘禹锡的播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柳宗元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又被推荐为宏辞科因此被授予校书郎、永州司马等职务。
B.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正赶上皇帝居位不久王叔文的想法没有实现。
C.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D.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才华得到世人称赞但政治上的才能却没有显示出来表现在还没被重用就遭贬了。
【小题4】文章用简练的语言叙写了柳宗元的一生,他写出了柳宗元哪些方面的特点,试析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关播,务元,卫州汲人也。天宝末,举进士。邓景山为淮南节度使,辟为从事,累授卫佐评事,迁右补阙。善言物理,尤精释氏之学。陈少游领浙东、淮南,又辟为判官。李灵曜阻兵,跋扈于梁汴,少游自总兵镇淮上,所在盗贼蜂起。播调阅州兵,令其守备,又为政清净简惠,既无盗贼人,甚安之。杨绾、常衮知政事,荐播为都官员外郎。德宗登极,湖南山洞中有王国良者,聚众为盗,令播往宣抚之。临行,召对于别殿,上问政理之要,播奏云:“为政之本,须求有道贤人,乃可得理。”上谓播云:“朕下诏求贤良,当躬新阅试,亦遣使臣黜陟,广加搜访闻荐,擢其能者用之,冀以傅理。”播奏曰:“下诏求贤,黜陟举荐,唯得求名词之士,安有有道贤人肯随牒举选乎?”上悦其言,谓播曰:“卿且使去,回日当与卿论政事。”播又奏曰:“臣今奉诏招抚,国良不受命,臣请便宣恩命,语邻境速出兵翦除。”上曰:“卿言深合朕意。”使回,改兵部员外,迁河中少尹。建中初,张镒为河中少尹。镒寻入相,二年七月,迁播给事中。旧例诸司甲库皆是胥吏掌知为弊颇久播始建议并以士人知之至今称当。卢杞以播柔缓,冀其易制,骤称荐之。寻迁吏部侍郎,转刑部尚书。奏上元中,诏择古今名将十人于武成王庙配享,如文宣王庙之仪。播以:“太公古称大贤,今其下称亚圣,于义不安。又孔子十哲,皆是当时弟子,今所择名将,年代不同,于义既乖,于事又失。臣请删去名将配享之仪及十哲之称。”从之。贞元四年,回纥请和亲,以咸安公主出降可汗,令播以本官加检校右仆射、兼御史大夫,持节充送咸安公主及册可汗使,奉使往来,皆清俭谨慎,蕃人悦之。使回,迁兵部尚书,固辞疾,请罢官,改太子少师致仕。播致仕之后,减去僮仆车骑,闭关守静,不萦外事,士君子重之。贞元十三年正月卒,时年七十九。

(选自《旧唐书·列传·卷八十》)

(注)文宣王庙:即夫子庙。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旧例诸司/甲库皆是胥吏/掌知为弊颇久/播始建议/并以士人知之/至今称当
B.旧例诸司/甲库皆是胥吏/掌知为弊颇久/播始建议并以士人知之/至今称当
C.旧例/诸司甲库/皆是胥吏/掌知为弊颇久/播始建议/并以士人知之/至今称当
D.旧例/诸司甲库/皆是胥吏掌知/为弊颇久/播始建议并以士人知之/至今称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及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
B.“释氏”,佛姓释迦的略称,亦指佛或佛教,文中的“释氏之学”指佛教学说。
C.“刑部”,是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刑部最高长官称为刑部侍郎。
D.“配享”,是一种祭祀仪式,文章指的是把挑选出的古今十位名将送进姜太公庙中接受祭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播执政有法,人们得以安心。陈少游出兵征讨反叛朝廷的李灵曜时,境内盗贼蜂起,关播调兵御守,为政清廉仁爱,百姓得以安宁。
B.关播别殿奏对,见解鲜明。关播被皇帝命令去招降王国良,临行前,他告知皇帝治政之本,指出下诏寻求和使者举荐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贤人。
C.关播脾气温和,得到卢杞的敬重推荐。卢杞认为关播性格温和、有耐心,便极力称赞推荐他,不久改任礼部侍郎,又升任礼部尚书。
D.关播上疏反对配享仪式。上元年间,皇帝下诏挑选历代名将十人进入武成王庙接受祭祀,关播请求除去这一礼仪和“十哲”的称号。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今奉诏招抚,国良不受命,臣请便宣恩命,语邻境速出兵翦除。
(2)持节充送咸安公主及册可汗使,奉使往来,皆清俭谨慎,蕃人悦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 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B.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C.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D.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是京城至地方做官,与后文“入为司宾主簿”中的“入”相对。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一般用“孟、仲、季”来表示。
C.“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周时将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二者皆为政务中枢,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与凤阁、鸾台协商处理政务之意。
D.“赠”指古代朝廷对已死的功臣本人追封官爵,一般追封官职都比他生前的官职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嗣业最终被任命为荆州司马而非益州司马。为此,益州的百姓属吏专门编了顺门溜,称赞杜景俭的心意与上天(天子)相通,料事如神。
B.“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从流传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处理案件,但杜徐二人的方式与来侯二人的方式不同。
C.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皇帝施政“有亏礼典”,上天发出的预警。
D.调任秋官尚书期间,因为漏泄了皇帝在皇宫内和身边亲近的人说的不公开的话,杜景俭被贬司刑少卿,外调担任并州长史,在赴任途中不幸病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
(2)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B.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C.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D.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称其表德之字。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是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的考试。
C.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用以纪年。在古代也用干支法纪年,如苏轼游赤壁于“壬戌之秋,七月既望”,那一年为壬戌年。
D.黜,指官职的贬退。文中“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中的“左降”等也表降职贬官,“转考功郎中”中的“转”则指提拔任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擅长处理一些世俗事务;后来他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升为监察御史。
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内移到江陵任职。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皇上下诏让韩愈撰写《平淮西碑》以表彰裴度。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小题4】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文以志。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