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 巡按畿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之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句为课外,见文中画线的句子;②③④句为课内)
①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③彼且奚适也?
④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04:44: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日:“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日:“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  ②赔累:赔钱亏累。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通过殿试者的统称,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和“探花”。
B.“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C.“即岁稔不足支数日”中“稔” 的意思是“庄稼成熟”。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杲,并下令逮捕王杲,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2)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德完,字子醇,广安人。万历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改兵科给事中。德完上十议以规时,帝纳之。已,请裁李成梁父子权,劾褫黔国公沐昌祚冠服,罢巡抚朱孟震、贾待问、郭四维、少卿杨四知、赵卿。又发广东总督刘继文、总兵官李栋等冒功罪。半岁章数十上,率军国大计。累户科都给事中。上筹画边饷议,时弗能用。德完寻以疾归。

二十八年,起任工科。极陈四川采木、榷税及播州用兵之患。又言三殿未营,不宜复兴玄殿、龙舟之役。皆不报。复劾山东税使陈增、畿辅税使王虎罪。不报。已极陈国计匮乏,言:“近岁宁夏用兵,费百八十余万;朝鲜之役,七百八十余万;播州之役,二百余万。今皇长子及诸王子册封、冠婚至九百三十四万,而袍服之费复二百七十余万,冗费如此,国何以支?”因请减织造,止营建,亟完殿工,停买珠宝,慎重采办,大发内帑,语极切至。帝亦不省。

时帝宠郑贵妃,疏皇后及皇长子。皇长子生母王恭妃几殆,而皇后亦多疾。左右多窃意后崩,贵妃即正中宫位,其子为太子。中允黄辉,皇长子讲官也,辉从内侍微探得其状,谓德完曰:“此国家大事,或旦夕不测,书之史册,谓朝廷无人。”德完乃属辉具草。十月,上疏言:“道路喧传谓中宫役使仅数人臣不胜惊疑宫禁严秘虚实未审臣即愚昧决知其不然第台谏之官得风闻言事,果中宫不得于陛下以致疾与?则子于父母之怒,当号泣几谏。果陛下眷遇中宫有加无替欤?则子于父母之谤,当昭雪辨明。衡是两端,皆难缄默。敢效汉朝袁盎却坐之议,陈其愚诚。”疏入,帝震怒,立下诏狱拷讯。尚书李戴、御史周盘等连疏论救。忤旨,切责,御史夺俸有差。大学士沈一贯力疾草奏为德完解,帝亦不释。旋廷杖百,除其名。复传谕廷臣:“诸臣为皇长子耶?抑为德完耶?如为皇长子,慎无扰渎。必欲为德完,则再迟册立一岁。”廷臣乃不复言。然帝自是惧外廷议论,眷礼中宫,始终无间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路喧传谓/中宫役使仅数人/臣不胜惊疑/宫禁严秘/虚实未审/臣即愚昧决知/其不然/第台谏之官得风闻言事
B.道路喧传/谓中宫役使仅数人/臣不胜惊疑/宫禁严秘/虚实未审/臣即愚昧/决知其不然/第台谏之官得风闻言事
C.道路喧传谓/中宫役使仅数人/臣不胜惊疑/宫禁严秘/虚实未审/臣即愚昧/决知其不然/第台谏之官得风闻言事
D.道路喧传/谓中宫役使仅数人/臣不胜惊疑/宫禁严秘/虚实未审/臣即愚昧决知/其不然/第台谏之官得风闻言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在官职升降方面,有“调动”“放逐”等意思。“左迁”是指降职。
B.“冠婚”指行加冠,结婚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C.說辅,国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
D.万历,皇帝年号,年号是中国时建王朝用来纪年的种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德完匡正时弊,积极谏言。作为广安人,万历十四年考中进士,半年内就向皇帝上了数十道奏章,都是关涉军国大计。
B.王德完关心国事,反对铺张。他向皇帝指出宁夏、朝鲜、播州用兵耗费过大,又行册封诸事宜。国计匮乏,希望皇帝能拿出皇家的钱来补齐国用,皇帝没有采纳。
C.王德完维护朝削,正直敢言。他为了皇长子不致失宠直言进谏,因而触怒了皇帝,最终被皇帝杖责一百,除去官籍,王德完不得已缄默不言。
D.王德完触怒龙颜,朝臣援手。因皇长子事触怒皇帝后,多名大臣上疏营救,王德完虽遭刑罚,但皇帝也因为惧怕大臣的议论而礼遇皇后。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国家大事,或旦夕不游,书之史册,谓朝廷无人。
(2)大学士沈一贯力疾草奏为德完解,帝亦不释。旋廷杖百,除其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潘季驯,字时良,乌程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九江推官。擢御史,巡抚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广人大便。临代去,疏请饬后至者守其法,帝从之。四十四年,由左少卿进右金都御史,总理河道。与朱衡共开新河,加右副都御史。寻以去。隆庆四年,河决邳州、睢宁。起故官,再理河道,塞决口。明年,工竣,坐驱运船入新溜漂没多,为勘河给事中雒遵劾罢。万历四年夏,再起官,巡抚江西。明年冬,召为刑部右侍郎。是时,河决崔镇,黄水北流,清河口淤淀,全淮南徙,高堰湖堤大坏,淮、扬、高邮、宝应间皆为巨浸。大学士张居正深以为忧。季驯以故道久湮,虽浚复,其深广必不能如今河。议筑崔镇以塞决口,筑遥堤以防溃决。又:“淮清河浊,淮弱河强,河水一斗,沙居其六,伏秋则居其八,非极湍急,必至停滞。当藉淮之清以刷河之浊,筑高堰束淮入清口,以敌河之强使二水并流,则海口自浚。”季驯之再起也,以张居正援。居正,家属尽幽系。季驯言:“居正母逾八,旦暮必殁,乞降特思宵释。”御史李植动季党居正,落职为民。十六年,给事中梅国楼复荐,遂起季驯右都御史,总督河道。明年,黄水暴涨,冲入夏镇坏田庐,居民多溺死。季驯复筑塞之。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三疏乞休,不允。二十年,泗州大水,城中水三尺,患及祖陵。季驯谓祖陵王气不宜轻泄,议不合。都给事中杨其休请允季去。归三年卒。
(节选自《明史·潘季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B.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C.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D.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指父母之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称为“丁忧”,也称“丁艰”
B.给事中,官职名。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纠弹官吏。
C.乞休,指自辞官职,类似的说法还有“乞身”“乞骸骨”等。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
D.殁,是死的委婉说法之一。古人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对死亡各有其称,如天子死曰“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季驯心系百姓,为政造福一方。他任广东巡按时,推行均平里甲法,给当地百姓带来便利:他还上奏请求告诫后来的人也遵守此法,得到允许。
B.潘季驯成功治河,却遭弹劾罢免。黄河邳州和睢宁决堤,他负责治理河道,堵塞决口;工程完成后,因驱使漕运船只进入新河沉没过多而被弹劾罢免。
C.潘季驯知恩图报,敢于仗义相助。他能复出,是因为张居正的支持:张居正死后,家属全部被幽禁,他请求免去张居正年迈母亲的死罪。
D.潘季驯独抒己见,最终被迫去职。泗发大水,城中积水达三尺高,威胁到祖陵的安全:他认为祖陵的王气不宜轻泄,因见不统一,最终离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驯以故道久湮,虽浚复,其深广必不能如今河。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请命儒臣日讲《大学衍义》,孝宗嘉纳之。

   正德改元,刘瑾等乱政。谐请以瑾等误国罪告先帝,罪之勿赦。瑾摘其讹字令对状,伏罪乃宥之。帝命中官崔杲等往江南、浙江织造,杲等复乞长芦盐引。谐再疏争,皆不听。谐当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又诬以巡视十库时缺布不奏,复械至阙下杖之,谪戍肃州。瑾诛,释还乡,其党犹用事,竟不获召。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迁参政,历左、右布政使,皆在河南。久之,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军务。疏言:“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扬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又奏:“今天下差徭烦重。既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诸役,乃编审里甲,复征旷丁课及供亿诸费。乞皆罢免。”帝采纳之。

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海寇陈邦瑞、许折桂等突入波罗庙,欲犯广州,为指挥***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试”“秋闱”。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应试者为本省所有的生员,中者称为“贡生”。
B. 谥,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C. 里甲,是明代州县统治的基层组织,每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里甲制度,最大功能在于分配徭役及按丁纳税等。
D. 盐引,是商户从官府购得的取盐凭证,也是一种有价证券。古代盐业实行国家专卖,盐引也成为封建王朝财政的重要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谐为官一任,安抚一方。阳春、德庆两处叛贼互为呼应,危害地方,陶谐一连攻破了他们一百二十五座寨垒,但由于他曾经释放海盗许折桂,所以仅获得赏银,未能得到升迁。
B. 陶谐善于地方理政。他让人沿着河岸种植柳树,又在岸旁种植芦苇,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利用这些草木筑成堤坝、工事。后来这个方法推广出去,每年省下巨大的开支。
C. 陶谐爱惜民力,关心百姓疾苦。他认为原本已有多项徭役,编审里甲后又开征了许多新的课税,百姓的负担太重,请求朝廷减少一部分。他的意见得到了皇上的采纳。
D. 陶谐不畏权贵,正直敢言。他请求朝廷治罪刘瑾,得罪了宦官集团,后被诬告,贬谪肃州。刘瑾伏诛后,朝廷被刘瑾的党羽把持,所以陶谐一直得不到朝廷征召。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
(2)兵部以降贼群聚,恐乘隙为变,令解散其党。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课外选段:陈新甲,长寿人。万历时举于乡,为定州知州。崇祯元年,入为刑部员外郎,进郎中。迁宁前兵备佥事。宁前,关外要地,新甲以才能著。四年,大凌新城被围,援师云集,征缮悉倚賴焉。及城破,坐削籍。巡抚方一藻惜其才,请留之,未报。监视中官马云程亦以为言,乃报可。新甲言:“臣蒙使过之恩,由监视疏下,此心未白,清议随之,不敢受。”不许。寻进副使,仍莅宁远。

七年九月报右食都御史代焦源清巡抚寞府数甲以戒备久弛亲历塞埂经前人足迹所不到具得士马损耗城堡倾颓弓矢甲仗朽敝状屡疏请于朝,加整饬,边防赖之。杨嗣昌为总督,与新甲共事,以是知其才。九年五月,内艰归。

十一年六月,宣大总督卢象升丁外艰,嗣昌方任兵部尚书,荐新甲堪代。诏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夺情任之。会大清兵深入内地,诏新甲受代,即督所部兵协御。未几,象升战殁,孙传庭代统其军,新甲与相倚仗,终不敢战。

明年春,畿辅解严。顺夭巡按刘呈瑞劾其前后逗挠。新甲历陈功状,且言呈瑞挟仇,帝不问。既赴镇,列上编队伍、严哨探、明训练、饬马政、练火器、禁侵渔诸事,报可。麾下卒夜哗,新甲请罪,亦不问。给事中戴明说尝劾之,帝以轻议重臣,停其俸。

新甲雅有才,晓边事,然不能持廉,所用多债帅。深结中貴为援,与司礼王德化尤昵,故言路攻之不能入。当是时,闯贼蹂躏河南,开封屡被围,他郡县失亡相踵,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出关讨贼,先后陷殁,贼势愈张。言官劾新甲者,章至数十。新甲请罪章亦十余上,帝辄慰留。

(《明史·陈新甲传》)

课内选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年九月/擢右金都御史/代焦源清巡抚/宣府新甲以戎备久弛/亲历塞垣/经前人足迹所不到/具得士马损耗城堡倾颓弓矢甲仗朽敝状/
B.七年九月/擢右佥都御史/代焦源清巡抚/宣府新甲以戎备久弛/亲历塞垣经/前人足迹所不到/具得土马损耗城堡倾颓弓矢甲仗朽敝状/
C.七年九月/擢右佥都御史/代焦源清巡抚宣府/新甲以戎备久弛/亲历塞垣/经前人足迹所不到/具得士马损耗城堡倾颓弓矢甲仗朽敝状/
D.七年九月/擢右佥都御史/代焦源清巡抚宜府/新甲以戎备久弛亲历塞垣经/前人足迹所不到/具得士马损耗城堡倾颓弓矢甲仗朽敝状/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新甲由地方转任军队,工作勤勉。崇祯四年,大凌新城告急,援兵多,出战、修城等事全靠他处理
B.陈新甲面对人生沉浮,以德自持。他被“削籍”,替他说情,但他因惧怕名声受辱而甘愿接受处罚。
C.陈新甲深入边防一线,屡献边策。他亲自到边防墙堡视察,全面掌握边防设施损坏情况,积极献言献策。
D.陈新甲深得皇上宠信,为所欲为。他做了些有利于国家之事,但为官不清廉,且又深结中贵,令人不齿。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几,象升战殁,孙传庭代统其军,新甲与相倚仗,终不敢战。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