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障,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朗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不千里皆随宗元师法B.时人
C.成以其小,D.辄数家之产
【小题2】柳宗元想以自己的柳州换刘禹锡的播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柳宗元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又被推荐为宏辞科因此被授予校书郎、永州司马等职务。
B.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正赶上皇帝居位不久王叔文的想法没有实现。
C.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D.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才华得到世人称赞但政治上的才能却没有显示出来表现在还没被重用就遭贬了。
【小题4】文章用简练的语言叙写了柳宗元的一生,他写出了柳宗元哪些方面的特点,试析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3 05:08: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有功,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转蒲州司法参军,绍封东莞男。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曰:“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载初元年,累迁司刑丞。时酷吏周兴、来俊臣、丘神勣、王弘义等构陷无辜,皆抵极法,公卿震恐,莫敢正言。有功独存平恕,诏下大理者,有功皆议出之,前后济活数十百家。常于殿庭论奏曲直,则天厉色诘之,左右莫不悚栗,有功神色不挠,争之弥切。寻转秋官员外郎,转郎中。
俄而凤阁侍郎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人被构陷当死,则天谓公卿曰: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俊臣乃独引行本,重验前罪,奏曰:“行本潜行悖逆,告张知謇与庐陵王反不实,罪当处斩。”有功驳奏曰:“俊臣乖明主再生之赐,亏圣人恩信之道;为臣虽当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行本竟以免死。
道州刺史李仁褒及弟榆次令长沙,又为唐奉一所构,高宗末私议吉凶,谋复李氏,将诛之。有功又固争之,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奏有功曰:“臣闻两汉故事,附下罔上者腰斩,面欺者亦斩。又《礼》云:‘析言破律者杀。’有功故出反囚,罪当不赦,请推按其罪。”则天虽不许系问,然竟坐免官。久之,起为左台侍御史,则天特褒异之。时远近闻有功授职,皆欣然相贺。
寻起为左司郎中,累迁司刑少卿。有功谓所亲曰:“今身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诡辞以求苟免。”故前后为狱官,以谏奏枉诛者,三经断死,而执志不渝,酷吏由是少衰,时人比汉之于、张焉。或曰:“若狱官皆然,刑措何远。”
久之,转司仆少卿。长安二年卒,年六十二,赠司刑卿。
(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
B.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
C.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
D.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男:封建时代五等爵位的末等,这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无论哪一等次的爵位都是可以世袭的。
B.载初:一种年号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始于汉武帝,以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且一位皇帝年号自始至终不变。
C.大理:官名,掌管刑罚狱讼。秦、汉称“廷尉”。汉景帝时一度改称“大理”,北齐后改称“大理卿”。历代沿称。
D.起:起用、任用(官员)。“辛苦遭逢起一经”一句中的“起”就是起用、任用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有功为政宽厚。曾经和吏人相互约定,如果有谁触犯了法律,大家定要斥责、惩罚这个人,由此,徐有功获得了民众的支持,任职期间,没有杀过一个人。
B.徐有功正直无私。经常在殿上论奏案件的是非曲直,有时武则天厉色质问他,他面不改色,争论得更加急切,后来他就被调任其他职位了。
C.徐有功行事机智。面对酷吏执意要杀死裴行本的情形,他机智地借助皇帝的旨意,顺应皇帝的愿望,反驳了来俊臣等人,最终裴行本得以免除死罪。
D.徐有功司法实事求是。他认为关系人命,一定不能一味顺从旨意,不实事求是,来求得自身的安全。他的执法之心不渝,使得酷吏稍稍收敛。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俊臣乖明主再生之赐,亏圣人恩信之道;为臣虽当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
(2) 臣闻两汉故事,附下罔上者腰斩,面欺者亦斩。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反,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古代男子15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5岁左右的年纪。
C.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多以年号纪年。如文中的“开成二年”“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
D.“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指降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B.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李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造,字玄宰,博陵安平人。少涉学,永泰中,与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为友,皆侨居上元,好谈经济之略,尝以王佐自许,时人号为“四夔”。浙西观察使李栖筠引为宾僚,累至左司员外郎。与刘晏善,及晏遭杨炎、庾准诬奏伏诛,造累贬信州长史。朱泚之逆,造为建州刺史,驰邻州,齐举义兵,德宗闻而嘉之。及收京师,诏征造至蓝田,以舅源休明逆伏诛,上疏请罪,不敢即赴阙。上以为知礼,优诏慰勉,拜吏部郎中、给事中。贞元二年正月,与中书舍人齐映各守本官,同平章事。时兵乱之后,仍岁蝗旱,府无储积,德宗以造敢言,故不次登用。造久从事江外,嫉钱谷诸使罔上之弊,乃奏天下两税钱物,委本道观察使、本州刺史选官典部送上都;其尚书省六职,令宰臣分判。诸道有盐铁处依旧置巡院勾当河阴见在米及诸道先付钱物委度支依前勾当其未离本道者分付观察使发遣仍委中书门下年终类例诸道课最闻奏造与元琇素厚,罢使之后,以盐铁之任委之。而韩滉方司转运,朝廷仰给其发。滉以司务久行,不可遽改。德宗复以滉为江淮转运使,余如造所条奏。元琇以滉性刚难制,乃复奏江淮转运,其江南米自江至扬子凡十八里,请滉主之;扬子已北,琇主之。滉闻之怒,掎摭琇盐铁司事论奏。德宗不获已,罢琇判使,转尚书右丞。其年秋初,江淮漕米大至京师,德宗嘉其功,以滉专领度支、诸道盐铁转运等使,造所条奏皆改。物议亦以造所奏虽举旧典,然凶荒之岁,难为集事,乃罢造知政事,守太子右庶子,贬琇雷州司户。造初奏太锐,及琇改官,忧惧成疾,数月不能视事。明年九月卒,年五十一。

(节选自《旧唐书·崔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道有盐铁处/依旧置巡院勾当河阴见在米/及诸道先付钱物委度支依前勾当/其未离本道者/分付观察使发遣/仍委中书门下年终类例诸道课最闻奏/
B.诸道有盐铁处/依旧置巡院勾当/河阴见在米及诸道先付钱物委度支/依前勾当其未离本道者/分付观察使发遣/仍委中书门下年终类例诸道课最闻奏/
C.诸道有盐铁处/依旧置巡院勾当/河阴见在米及诸道先付钱物/委度支依前勾当/其未离本道者/分付观察使发遣/仍委中书门下年终类例诸道课最闻奏/
D.诸道有盐铁处/依旧置巡院勾当河阴见在米/及诸道先付钱物委度支/依前勾当其未离本道者/分付观察使发遣/仍委中书门下年终类例诸道课最闻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古代官府往来的一种下行文书,常用以征召、晓谕、声讨,也泛指信函。
B.诏书有一定的格式,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优诏是有关优惠照顾的诏书。
C.郎中本是帝王侍从官,后为分掌各司事务官员,为尚书、侍郎之下的高级官吏。
D.漕,漕运,古代中央政府将征收的粮食等从水路运往首都或指定地点的运输行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造少有志,好经邦济世之学。他年轻时就广博地涉猎学问,喜欢和志同道合者聚在一起谈论经世济民的方略,他们称许自己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B.崔造明礼法,处理事情很谨慎。京城收复后,皇上征召他,因舅父叛逆被处死,他上疏请罪,皇上认为他懂得礼仪法度,拜为吏部郎中、给事中。
C.崔造性正直,就钱谷使用进谏。他明了掌管钱谷的使官欺骗皇上的情况,对此非常痛恨,于是上奏朝廷,提出了关于两税钱物征收管理等意见。
D.崔造非相材,缺少政治家气度。他所奏条例被认为不合凶荒之年,还没施行就废止;元琇改官时,他因忧惧交加生病,数月不能处理政事,第二年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刘晏善,及晏遭杨炎、庾准诬奏伏诛,造累贬信州长史。
(2)时兵乱之后,仍岁蝗旱,府无储积,德宗以造敢言,故不次登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景俭,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吏为之语曰 人吏:百姓官吏
B.除书未到,即欲视事   视事:就职理事
C.转凤阁侍郎 寻:不久
D.漏泄禁中语 坐:徒,空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B.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C.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D.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中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例如,帝王之位称“九五”。
B.“出”,京官外调。古代涉及官职变动的词语很多。如“拜” “除”,授予官职;“迁”“ 谪”,贬官降职;“陟”“徙”,提升官职。
C.“忝”为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常见的谦称有鄙、敝、卑、窃、臣、仆等;常见的敬辞有台、尊、贤、仁、令等。
D.“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景俭从政谨慎。房嗣业在诏令未正式下来之前,就想大权独揽,景俭首先是劝说,劝说未果,于是叱散左右以防祸事发生。
B.杜景俭怀公正悲悯之心。天授中,他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审断钦犯案件的时候,人们传言称遇到景俭审案,就可以活下来。
C.杜景俭正直而不趋炎附势。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寻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
D.杜景俭敢于为他人请命。当时,外族入侵,国土沦丧。等到事已平定,河内王武懿宗要将沦陷地的百姓全部判罪,景俭向武则天提出自己看法,建议最终被采纳。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临,京兆长安人。武德初,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累转黄门侍郎,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临奏曰:“臣闻国家大典,在于赏刑,古先圣王,惟刑是恤。天下太平,应用尧、舜之典。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非是憎恶前人,止欲自为身计。以龄之受委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然既遣详议,终须近法。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高宗从其奏,岭之竟得流于岭外。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选自《旧唐书·唐临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B.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C.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D.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谢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就是京城,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的称谓。
B.吊丧,指至丧家祭奠死者。唐代吊唁者多着白服,死者亲属则须着五服。五服分别为斩、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C.大理卿,官职名,即大理寺卿。大理寺,古代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管刑狱案件审理。
D.岭外,泛指南方五岭以南地区,又名岭南、岭表。古时岭外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被称为“蛮夷之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临体恤民情,仁德爱人。他任万泉县丞时,让一些囚犯暂时回家春耕,这些囚犯感激他宽容体恤,果然全都按约定时间回到狱中。
B.唐临生活俭朴,宽厚待人。他在朝为官,家财丰厚,但生活节俭,不建宅第,并且十分宽谅下人,家仆几次出错他都宽厚处之。
C.唐临执法公正,明于断狱。任主管刑法的大理卿时,他执法宽严适度,判处案件时,使罪犯心服而无怨,得到高宗皇帝的赞赏。
D.唐临刚正不阿,敢于谏言。在萧龄之量刑一事上,皇帝看到群臣的奏议而要对萧龄之处以重刑,唐临直言奏告,使萧龄之被依法判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2)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