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举进士。诏为楚州官属。出盗贼白刃之冲,不畏不慑。李全反状已露,师雍密结都统时青图之,谋泄,全杀青,师雍不为动,全亦不加害。秩满,朝议褒异,师雍耻出史弥远门,不往见之。调婺州教授,学政一以吕祖谦为法。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皆荐之。师雍慕徐侨有清望,欲谒之,会其有召命,师雍曰:“今不可往也。”侨闻而贤之,至阙,以其学最闻,宗勉在政府,力言于丞相乔行简,行简已许以朝除。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知遂之龙溪,转运使王伯大上其邑最。行简罢,宗勉与史嵩之入相,召师雍审察,将至而宗勉卒。嵩之延师雍,密示相亲意,师雍不领。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博士刘应起首疏论嵩之,帝感悟,思逐嵩之。师雍拜监察御史,首疏削金渊秩,迭外居住。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故同舍,然以劾刘用行、魏岘皆清之亲故,清之不乐。清之犹冀师雍少贬,师雍曰,:“吾欲为全人。”终不屈。数月,坦卒劾师雍及高斯得俱罢。久之,以直宝文阁奉祠,陈垓又嗾同列寝之。清之卒,起师雍为左史,既而迁礼部侍郎,命下而卒于江西官舍。师雍简淡寡欲,靖厚有守,言若不出口,而于邪正之辨甚明,视外物轻甚,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

(选自《宋史·黄师雍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B.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C.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D.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政:在太学中传授学问知识以及技巧才艺的学官。
B.政府:唐宋时对宰相处理国家政务之地的一种称呼。
C.终丧:子为父母、妻为夫、臣为君服满三年的丧期。
D.左史:春秋时晋楚设置,职责是记载天子日常言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师雍不计生死,果敢面对。黄师雍担任楚州官属时,大胆出入强盗的兵刃之间,叛贼李全杀死黄师雍联合对付他的时青时,黄师雍没有害怕。
B.黄师雍为人贤良,受人称赞。黄师雍很想拜见有清廉名声的徐侨,但刚好朝廷有诏令征召他,就认为此时不适合拜见,徐侨认为他很贤良。
C.黄师雍不畏强权,刚直不阿。黄师雍刚进朝堂就写信劝说当时的宰相乔行简告老还乡,后来弹劾新宰相史嵩之,皇帝当即下诏强令史嵩之退休。
D.黄师雍坚守自我,追求完美。黄师雍弹劾了老同学宰相郑清之的亲戚故旧,郑清之准备贬谪黄师雍,而黄师雍没有惧怕这种恐吓,始终不屈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
(2)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
(3)(课内文言文翻译)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05:02: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溃,因致大狱。执中往代,终帖然。富民赂吏,将创桥所居以罔市利,执中疏其害,使者入吏言使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创也。”卒不能夺。
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檄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录功当迁秩,辞以及父母。
就徙转运判官,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元祐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致仕者,升朝籍,得封其亲。兼徐王府侍讲、翊善,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注者同坐,执中驳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中言:“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迁刑部侍郎。
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明年,谈笑而逝,年六十三。
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有删改)
【注】出入,指出入人罪。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罪,所谓“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B.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C.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D.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文中指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
B.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元祐,年号。古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可能会更改年号。
D.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职事,部长为刑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乔执中工作勤奋,善于治理。他任《五经》讲书时,五年没请假;有人不胜任官职,导致劳工混乱,他前去治理,稳定了局面。
B.乔执中嫉恶如仇,为人刚正。有富人贿赂官员,想借造桥取利,他不怕丢官,坚决反对;他反对恢复邢恕的官职,认为这会引起疑心。
C.乔执中为民请利,恪尽职守。有人提议收回各县牧地,他上奏朝廷请求还给百姓;黄河决口,他不顾危险登上堤坝,给众人做榜样。
D.乔执中反对滥刑,宽厚为怀。有人把“出罪”“入罪”同等对待,他认为这种行为会使百姓纷纷犯罪;他掌管刑狱时洗清了很多冤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王彦超,大名临清人,性温和恭谨,能礼下士。
周祖平内难后,北征契丹,以彦超为行营马步左厢都排阵使,从周祖入汴。会军变,周祖革命,即命彦超权知徐州节度。未行,湘阴公旧校巩廷美据州叛,真拜彦超武宁军节度,命讨之。彦超督战舰破其水寨,乘胜拔之。又与枢密使王峻拒刘崇于晋州,彦超以骑兵进,崇遁去,授建雄军节度。复以所部追贼至霍邑,贼步骑堕崖谷,死者甚众。
显德初,刘崇南寇,命彦超领兵取晋州路东向邀击,从战高平。彦超自阴地关与符彦卿会兵围汾州,诸将请急攻,彦超曰:“城已危矣,旦暮将降,我士卒精锐,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翌日,州将董希颜果降。遂引兵趣石州,彦超亲鼓士乘城,躬冒矢石,数日下之,擒其守将安彦进,献行在。师还,诏率所部浚胡芦河,城李晏口。工未毕,辽人万余骑来侵,彦超击败之,杀伤甚众。
宰相李谷征淮南,以彦超为前军行营部署,败淮南军二千于寿州城下。吴兵水陆来援,谷退保正阳,吴人其后。会李重进兵至,合势急击,大败吴人三万余众,追北二十余里。宋初,加兼中书令。太祖与彦超有旧,因幸作坊,召从臣宴射。酒酣,谓彦超曰:“卿昔在复州,朕往依卿,何不纳我?”彦超降阶顿首曰:“勺水岂能止神龙耶!当日陛下不留滞于小郡者,盖天使然尔。”帝大笑。彦超翌日奉表待罪,帝遣中使慰谕,令赴朝谒。
太平兴国六年,封分邻国公。七年,彦超语人曰:“人臣七十致仕,古之制也。我年六十九,当自知止。”明年,表求致仕,加太子太师,给金吾上将军禄。彦超既得请,尽斥去仆妾之冗食者,居处服用,咸遵俭约。雍熙三年,卒,年七十三。
开宝初,彦超自凤翔来朝,与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俱侍曲宴。太祖从容谓日:“卿等皆国家旧臣,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彦超知旨,即前奏曰:“臣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行德等竞自陈夙昔战功及履历艰苦,帝曰:“此异代事,何足论?”翌日,皆罢行德等节镇,时议以此许彦超。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驱以先登   傥:倘若、假使
B.吴人其后   蹑:追赶、追随
C.命彦超领兵取晋州路东向邀击   邀击:半路阻击
D.明年,表求致仕  致仕:做官,任职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彦超“识时务”的一组是( )
①乘胜拔之 ②傥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 ③奉表待罪 
④人臣七十致仕,古之制也 ⑤表求致仕   ⑥居处服用,咸遵俭约
A.②③⑥B.③⑤⑥C.①④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彦超南征北战,作战善于谋略,机智勇敢,立下了许多功劳,深得君王的信赖重用。但他一点也没有居功自傲。
B.王彦超在进攻汾州、石州时,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部署。既攻克了城池,又保护了士兵,充分显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C.王彦超面对太祖的问题,巧妙应对,既使太祖感到高兴,又让自己摆脱了窘境。第二天还上表请求太祖处治自己前一天“失言”的罪过。
D.当太祖想“释兵权”的时候,王彦超心领神会,主动请辞,而武行德等人争相自述往日的战功以及经历的辛苦,遭到皇帝的反驳。
【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引兵趣石州,彦超亲鼓士乘城,躬冒矢石,数日下之。
②太祖与彦超有旧,因幸作坊,召从臣宴射。
③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绘,字元素,绵竹人。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进士上第,通判荆南。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绘就视之,踪迹不类人所出入,则曰:“我知之矣。”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诏遣内侍王中正、李舜举等使陕西,绘言:“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曾公亮请以其子判登闻鼓院,用所厚曾巩为史官。绘争曰:“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帝为寝其命。绘亦解谏职,改侍读,绘固辞,滕甫言于帝。帝诏甫曰:“绘抗迹孤远,立朝寡援,不畏强御,知无不为。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卿其谕朕意。”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卒不拜。未阅月,复知谏院,为御史中丞。时安石用事,贤士多谢去。绘言:“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免役法行,绘陈十害。安石使曾布疏其说。诏绘分析,固执前议,遂罢,知亳州。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卒,年六十二。

(《宋史•杨绘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B.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C.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D.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谏院是宋代设立的舆论机关,权限很大,常常和宰相的意见不同,本文有所反映。
B.王安石的免役法是当役者交纳役钱,政府出钱募人应役,实际上对农民造成了负担。
C.元祐是宋哲宗的年号,元祐年间是由反对新政的旧党当政,客观上对杨绘的仕途不利。
D.天章阁待制是皇室藏书机构的文学侍从官,要随时听候皇帝的召唤陪从,应酬诗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绘办事效率高。他做开封推官时,未到中午一概能把问题解决。
B.杨绘查案细心。府中捉拿盗贼,他发现现场踪迹不像是人留下的。
C.杨绘敢于进谏。他劝说皇帝去改派宦官出使陕西,也曾痛斥权臣的做法。
D.杨绘性格执拗。他一再拒绝接受侍读的职务,坚持反对王安石的免疫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
(2)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人。居贫苦学,夜无灯,映月光读书。蹑屩从师,不远千里。过金陵,受经于王安石。熙宁三年,应举入京。适安石当国,首问新政,佃曰:“法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如青苗是也。”安石惊曰:“何为乃尔?吾与吕惠卿议之,又访外议。”佃曰:“公乐闻善,古所未有,然外间颇以为拒谏。”安石笑曰:“吾岂拒谏者?但邪说营营,顾无足听。”佃曰:“是乃所以致人言也。”明日,安石召谓之曰:“惠卿云:‘私家取债,亦须一鸡半豚。'已遣李承之使淮南质究矣。”既而承之还,诡言于民无不便,佃说不行。安石以佃不附己,不复咨以政。
更先朝法度,去安石之党,士多讳变所从。安石卒,佃率诸生哭而祭之,识者嘉其无向背。迁吏部侍郎,以修撰《神宗实录》徙礼部。数与史官范祖禹、黄庭坚争辨,大要多是安石,为之晦隐。庭坚曰:“如公言,盖佞史也。”佃曰:“尽用君意,岂非谤书乎!”
知江宁府。甫至,祭安石墓。句容人盗嫂害其兄,别诬三人同谋。既皆讯服,一囚父以冤诉,通判以下皆曰:“彼怖死耳,狱已成,不可变。”佃为阅实,三人皆得生。
吏部尚书,报聘于辽,归,半道闻辽主洪基丧,送伴者赴临而返,诮佃曰:“国哀如是,汉使殊无吊唁之仪,何也?”佃徐应曰:“始意君匍匐哭踊而相见,即行吊礼;今偃然如常时,尚何所吊?”伴者不能答。
佃执政与曾布比,而持论多近恕。每欲参用元祐人才,尤恶奔竞。佃曰:“今天下之势,如人大病向愈,当以药饵辅养之,须其安平。
转左丞。御史论吕希纯、刘安世复职太骤,请加镌抑,且欲更惩元祐余党。佃为徽宗言不宜穷治乃下诏申谕揭之朝堂谗者用是诋佃曰佃名在党籍不欲穷治正恐自及耳遂罢为中大夫、知亳州,数月卒,年六十一。
(选自《宋史·陆佃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段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佃为徽宗言不宜/穷治乃下诏申谕/揭之朝堂/谗者用是诋佃/曰/佃名在党籍/不欲穷治/正恐自及耳/
B.佃为徽宗言不宜/穷治乃下诏申谕揭之/朝堂谗者用是诋佃/曰/佃名在党籍/不欲穷治/正恐自及耳/
C.佃为徽宗言不宜穷治/乃下诏申谕/揭之朝堂/谗者用是诋佃/曰/佃名在党籍/不欲穷治/正恐自及耳/
D.佃为徽宗言不宜穷治/乃下诏申谕/揭之/朝堂谗者用是诋佃/曰/佃名在党籍/不欲穷治/正恐自及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多指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如熙宁、太宗、康熙等。
B.实录,文中指编年体史书,专门记录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
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
D.御史,文中指官名,汉以后,御史职衔多有变化,职责专司纠察弹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佃为政务实。王安石掌权时向他咨询政事,他如实告知自己对新政的看法,王安石派人核查,核查人从中使坏,致使王安石疏远了他。
B.陆佃有情有义。朝廷排斥王安石党徒,他却在王安石去世后带学生痛哭祭奠;他因修撰《神宗实录》多次与黄庭坚等人争辩,言辞激烈。
C.陆佃执法公正。他在江宁府任职时,有人杀兄害人,诬陷无辜的人,案件审讯已定,他力排众议,亲自核查案情,为百姓伸冤。
D.陆佃睿智善言。他出使辽国,回国途中遇辽主去世,辽国陪同的人返回吊唁,而讥讽他无礼,他给予辛辣回击,使辽国人无言以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衰如是,汉使殊无吊唁之仪,何也?
(2)今天下之势,如人大病向愈,当以药饵辅养之,须其安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始由太学上舍释褐,为相州教授。用蔡攸荐,召除秘书郎,擢右司员外郎。时三省大吏阶官视卿监者,立都司上,昌以名分未正,极论之。诏自今至朝请大夫止,以直龙图阁为湖南转运使,还为太府卿、户部侍郎,改开封尹,复为户部。昌本厚王黼,既而从蔡京,为黼所中,罢知德安府。又以乡人讼,谪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衡州。李纲之罢,太学生陈东及士庶十余万人,挝鼓伏阙下,经日不退,遇内侍辄杀之,府尹王时雍麾之不去。帝顾昌俾出谕旨、即相率听命。王时雍欲置东等狱,昌力言不可,乃止。昌再尹京,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而纵博弈不之问,或谓令所禁,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昌旧名山,至是,帝谓其有周昌抗节之义,乃命之曰“昌”。金人南侵,京师复戒严。拜同知枢密院,入谢,即陈捍敌之策,曰:“三关四镇,国家藩篱也,闻欲以畀敌,一朝渝盟,何以制之?愿勿轻与,而檄天下兵集都畿,坚城守以遏其冲,简禁旅以备出击,壅河流以断归路。前有坚城,后有大河,劲兵四面而至,彼或南下,堕吾网中矣。臣愿激合勇义之士,设伏开关,出不意扫其营以报。”帝壮之,命提举守御,得以便宜行事。会金人再议和,割两河,须大臣报聘。诏耿南仲及昌往,昌言:“两河之人忠议勇劲,万一不从,必为所执,死不瞑目矣。傥和议不遂,臣当分遣官属,促勤王之师入卫。”许之。昌往河东,至绛,绛人闭壁拒之。昌持诏抵城下,缒而登。州钤辖赵子清麾众害昌,抉其目而脔之,年四十九。建炎四年,始赠观文殿大学士,谥曰忠愍。

(选自《宋史·聂昌传》,有册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B.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C.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D.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本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文中指聂昌开始担任官职。
B.“阙下”文中指陈东及士庶因李刚被罢职而请愿跪伏的皇城大门。
C.“都畿”指京都及其周围的地区,文中的“都”指宋朝都城开封。
D.“报聘”文中指金人提出议和条件后,宋朝须要派使臣回访金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昌正直敢谏。无论是担任右司员外郎时还是同知枢密院时,他都积极谏言,且被采纳。
B.聂昌屡陷争端。先因随从蔡京被王黼中伤,不再担任德安知府,后因同乡官司被贬衡州。
C.聂昌惩恶有方。面对狡猾的凶恶少年他把他们全部正法,而对赌博的行为他却放纵不问。
D.聂昌深忧国事。他不但反对割让国土以求太平之策,而且主张积极备战以强化国家安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谓令所禁,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
(2)三关四镇,国家藩篱也,闻欲以畀敌,一朝渝盟,何以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