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   根本:树根。
B.人君神器之重 当:充当。
C.永保无疆之休:美好。
D.能终者盖寡  克:能够。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流远者,必浚其泉源 夫晋,何厌
B.根不固求木之长 则噪相逐
C.而况明哲乎 予之及死者,不知其几矣
D.则思无怒而滥刑 不赂者赂者丧
【小题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B.阙秦以晋,惟君图之
C.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
【小题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开篇以常见之物设喻,阐明治国之道,对唐太宗奢靡生活进行了委婉讽谏。
B.魏徵认为要保守天下,须“竭诚以待下”,忌“纵情以傲物”,为写“十思”铺垫。
C.魏徵从生活到政治、从个人欲望到品德修养劝谏太宗“十思”,其核心为正己安人。
D.本文多用骈偶句,铿锵成韵,一气呵成,气势雄健而有力,辞工文畅,振聋发聩。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5 12:46: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韦鼎,字超盛,京兆杜陵人也。高祖玄,隐于商山,因而归宋。祖睿,梁开府仪同三司。父正,黄门侍郎。鼎少通脱,博涉经史,明阴阳逆刺,尤善相术。仕梁,起家湘东王法曹参军。遭父忧,水浆不入口者五日,哀毁过礼,殆将灭性。服阕,为邵陵王主簿。
初,鼎之聘周也,尝与高祖相遇,鼎谓高祖曰:“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黄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公相不可言,愿深自爱。”及陈平,上驰召之,授上仪同三司,待遇甚厚。上每与公王宴赏,鼎恒预焉。高祖尝从容谓之曰:“韦世康与公相去远近?”鼎对曰:“臣宗族分派,南北孤绝,自生以来,未尝访问。”帝曰:“公百世卿族,何得尔也。”乃命官给酒肴,遣世康与鼎还杜陵,乐饮十余日。鼎乃考校昭穆,自楚太傅孟以下二十余世,作《韦氏谱》七卷。时兰陵公主寡,上为之求夫,选亲卫柳述及萧瑒等以示于鼎。鼎曰:“瑒当封侯,而无贵妻之相,述亦通显,而守位不终。上曰:“位由我耳。”遂以主降述。上又问鼎:“诸儿谁得嗣?”答曰:“至尊、皇后所最爱者,即当与之,非臣敢预知也。”上笑曰:“不肯显言乎?”
开皇十二年,除光州刺史,以仁义教导,务弘清静。州中有土豪,外修边幅,而内行不轨,常为劫盗。鼎于都会时谓之曰:“卿是好人,那忽作贼?”因条其徒党谋议逗留,其人惊惧,即自首伏。自是部内肃然不言,威称其有神,道无拾遗。寻追入京,以年老多病,累加优赐。顷之,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隋书·韦鼎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速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
B.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
C.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
D.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鼎和其祖父担任的“上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都是高级官位,韦鼎父亲任职的“黄门侍郎”是皇帝的近侍之臣。
B.“父忧”是父亲病重的婉辞。“遭父忧“又称“丁父忧”,指遭遇父亲病重。古代做官的人在“父忧”期间,要回乡守孝。
C.“谱”,族谱,不仅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迁徙的轨迹,还包罗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D.“遂以主降述”一句中的“降”指帝王之女出嫁。因帝王位处至尊,故称降。有时也指宫女出嫁或富家女子下嫁寒士。
【小题3】对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鼎博学多才,尤其擅长相面术。年轻时就广泛涉猎经书和史书,通晓阴阳,能预测福祸,后来受到隋高祖厚待,与他曾为高祖相过面不无关系。
B.韦鼎对亲至孝,不排斥世俗礼节。为父守丧,五天不进滴水,因哀痛损毁身体超过了通常礼节,甚至将要毁灭自己的生命。服丧期间没出任官职。
C.韦鼎事君谨慎,说话懂得分寸。皇上每次设宴犒赏王公,韦鼎总能参与其中。对皇上为兰陵公主求夫一事,直言相告;对立嗣之事,却笑而不答。
D.韦鼎重视教化,判案如有神助。任光州刺史时,用仁德礼仪教育人,力求光大清静的品行,集会时揭发土豪偷盗之事。辖境内安定平静,路不拾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对曰:“臣宗族分派,南北孤绝,自生以来,未尝访问。”
(2)因条其徒党谋议逗留,其人惊惧,即自首伏。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苏孝慈,扶风人也。父武周,周兗州刺史。孝慈少沉谨,有器干,美容仪。周初为中侍上士,后拜都督,聘于齐,以奉使称旨,迁大都督。其年又聘于齐,还授宣纳上士。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高祖受禅,进爵安平郡公,拜太府卿。于时王业初基,百度伊始,征天下工匠,纤微之巧,无不毕集。孝慈总其事,世以为能。俄迁大司农,岁馀,拜兵部尚书,待遇逾密。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欲重宫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于是拜孝慈为太子右卫率,尚书如故。明年,上于陕州置常平仓,转输京下。以渭水多沙,流乍深乍浅,漕运者苦之,于是决渭水为渠以属河,令孝慈督其役。渠成,上善之。又领太子右庶子,转授左卫率,仍判工部、民部二尚书,称为干理。数载,进位大将军,转工部尚书,率如故。先是,百僚供费不足,台省府寺咸置廨钱,收息取给。孝慈以为官民争利,非兴化之道,上表请罢之,请公卿以下给职田各有差,上并嘉纳焉。开皇十八年,将废太子,惮其在东宫,出为浙州刺史。太子以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仁寿初,迁洪州总管,俱有惠政,其后桂林山越相聚为乱,诏孝慈为行军总管,击平之。其年卒官。有子会昌。
(选自《隋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十一》)
注:苏孝慈(538—602)原名慈,字孝慈,是一位历事西魏、北周、隋三朝的将军,著名军事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B.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C.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D.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指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承受旧帝禅让的帝位,尧舜禅让是我国古代经典的传说。
B.廨钱,隋唐时期官府用以放债收息的公款,由各州令史负责,所收利息作为官员津贴。
C.迁,古代多指调动官职,包括迁、调、降三种情况,如迁升、迁授、迁谪等均指升职,左迁则为贬官。
D.工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职事,长官为工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孝慈颇具外交才能,曾两次奉命出使齐国,皇帝十分满意并因此提拔了他。
B.苏孝慈军事才能出众,先从武帝征伐齐国,后接受诏命,平定桂林山越叛乱。
C.苏孝慈管理能力突出,新帝登基之初,由他总管从全国各地征召而来的工匠。
D.苏孝慈为官心系百姓,任尚书时主动疏通渭水,反对官民争利,对民施行惠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欲重宫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
(2)太子以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行本,沛人也。起家武陵国常侍,与叔父璠同归于周,寓居新丰。每以读为事,精力 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府记室。累 迁掌朝下大夫。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使大夫取以进之。及 行本为掌朝,将进笔于帝,承御复欲取之。行本抗声谓承御曰:“笔不可得。”帝惊视问之,行本曰:“臣闻设官分职,各有司存。臣既不得佩承御刀,承御亦焉得取臣笔。”帝曰:“然。”因令二司各行所职。及高祖践阼,迁黄门侍郎。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上不顾。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
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三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并发明诏。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礼。”上嘉之,赐绢百匹。拜太子左庶子,领治书如故。皇太子虚襟敬惮。时唐令则亦为太子舍人,太子昵狎之,每令以弦歌教内人。行本责之曰:“舍人当匡太子以正道,何有嬖昵房帷之间哉!”令则甚惭而不能改。时刘臻、明克让、陆爽并以文学为太子所亲。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卿等正解读书耳。”复以本官领大兴令,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未几,卒于官,上甚伤惜之。
(节选自《隋书•刘行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B.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C.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D.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坐”指皇帝的座位,古代常用“御”指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如御制、御赐。
B.称呼我国古代的帝王可以用年号、庙号、谥号等,原文中的“高祖”用的就是谥号。
C.古代铜钱一枚为一文。除“文”外,古代用来作为货币单位的词还有贯、缗、吊等。
D.“下车”指的是新任的官吏就职。原文中的“下车之始”指的是初到任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行本学习刻苦,安贫乐道。寓居新丰时,他只是一心读书,即使衣服食物缺少甚至没有,也能安然面对。
B.刘行本性情刚烈,意志坚定。他做掌朝时,拒绝将笔交给承御大夫,认为官员应各司其职,笔不应先交承御大夫。
C.刘行本直言进谏,受到信任。他驳斥雍州别驾元肇,得到皇帝嘉奖;辞官不久就去世了,皇帝非常伤心痛惜。
D.刘行本端方正直,令人忌惮。他担任太子左庶子,太子很敬畏他;担任大兴令,权贵没人 敢去他家求情送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
(2)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颎,字昭玄,一名敏,自云渤海人也。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亦不辞灭族。”于是为相府司录。尉迟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唏嘘就路。因平尉迟迥。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任寄益隆。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数日,上曰:“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颎复位。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领新都大监,制度多出于颎。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其见重如此。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上默然而止。炀帝即位,拜为太常。时诏收周、齐故乐人及天下散乐。颎奏曰: “此乐久废,今若征之,恐无识之徒弃本逐末,递相教习。”帝不悦。帝时侈靡,声色滋甚,又起长城之役。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颎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及蒙任寄之后,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当朝执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治致升平,颎之力也。及其被诛,天下莫不伤惜,至今称冤不已。

(选自《隋书·高颎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颎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 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
B.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颎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 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
C.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颎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 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
D.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颎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 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卧内,原指古人睡卧起居的内室,皇帝在此设宴款待,说明其对高颎非常看重。
B.有司,古代中央政府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所以“有司”泛指朝廷中各级官员。
C.高蹈,原指远游他方,也表示过隐居的生活,这里指明苏威在前朝不肯做官。
D.殷鉴,原意为殷商子孙应以夏亡作为教训,后来指可以作为鉴戒的前人失败之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颎从小机敏,有很高的声名。他曾经读过一些史书,擅长与人交流,高祖刚刚主持朝政,就有意招揽他入府。
B.高颎深知进退,主动谦让职位。他为了避开备受信任和倚重的权力地位,主动上表请求放弃职务,让苏威接替。
C.高颎临危受命,不负高祖所望。尉迟迥起兵反叛,韦孝宽带兵到达河阳后便畏缩不前,只有高颎毫不畏惧,与母拜别,继续前行。
D.高颎忠君爱国,竭诚进言劝谏。他担忧炀帝沉溺于声色,又发动修筑长城的劳役,会使百姓劳苦而亡国,多次表达忧国的心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
(2)朝野推服,物无异议。治致升平,颍之力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源雄字世略,西平乐都人也。祖怀、父纂,俱为魏陇西王。雄少宽厚,伟姿仪。在魏起家秘书郎寻加征虏将军属其父为高氏所诛雄脱身而遁变姓名西归长安 周太祖见而器之,赐爵陇西郡公。后从武帝伐齐,以功授开府,改封朔方郡公,拜冀州刺史。时以突厥寇边,徙雄为平州刺史以镇之。未几,检校徐州总管。

及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时雄家累在相州,迥潜以书诱之,雄卒不顾。高祖遗雄书曰:“公妻子在邺城,虽言离隔,贼徒翦灭,聚会非难。今日已后,不过数旬之别,迟能开慰,无以累怀。徐部大蕃,东南襟带,密迩吴寇,特须安抚。藉公英略,委以边谋,善建功名,用副朝委也。”迥遣其将毕义绪据兰陵,席毗陷昌虑、下邑。雄遣徐州刺史刘仁恩击义绪,仪同刘弘、李琰讨席毗,悉平之。

陈人见中原多故,遣其将陈纪、萧摩诃、任蛮奴、周罗睺、樊毅等侵江北,西自江陵,东距寿阳,民多应之,攻陷城镇。雄与吴州总管于顗、扬州总管贺若弼、黄州总管元景山等击走之,悉复故地。东潼州刺史曹孝达据州作乱,雄遣兵袭斩之。进位上大将军,拜徐州总管。后数岁,转怀州剌史,寻迁朔州总管。突厥有来寇掠,雄辄捕斩之,深为北夷所惮。

伐陈之役,高祖下册书曰:“於戏!唯尔上大将军、朔方公雄,识悟明允,风神果毅。往牧徐方,时逢寇逆,建旟马邑,安抚北蕃。嘉谋绝外境之虞,挺剑息韦韛之望。沙漠以北,俱荷威恩,吕梁之间,罔不怀惠,但江淮蕞尔,有陈僭逆,今将董率戎旅,清彼东南,是用命尔为行军总管。往钦哉!”于是从秦王俊出信州道。及陈平,以功进位上柱国。赐子崇爵端氏县伯,褒为安化县伯,赐物五千段,复镇朔州。二岁,上表乞骸骨,征还京师,于家,时年七十。

(选自《隋书·源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魏起家/秘书郎寻加征虏/将军属其父为高氏所诛/雄脱身而遁/变姓名/西归长安/
B.在魏起家/秘书郎寻加征虏将军/属其父为高氏所诛/雄脱身而遁变姓名/西归长安/
C.在魏起家秘书郎/寻加征虏将军/属其父为高氏所诛/雄脱身而遁/变姓名/西归长安/
D.在魏起家秘书郎/寻加征虏/将军属其父为高氏所诛/雄脱身而遁变姓名/西归长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
B.丞相,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可以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战国时始置左右丞相。
C.乞骸骨,是古代官员自请退职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
D.卒,指大夫去世。崩、薨、卒、不禄、死都是古时对人死的称呼,它反映了古代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源雄身处名门,年轻有为。源雄的祖父、父亲皆为魏国陇西王;他年轻时为人宽宏仁厚,故担任过魏国秘书郎和征虏将军。
B.源雄忠君爱国,屡立大功。尉迟迥暗地里引诱源雄谋反,源雄始终不理会,并平定了叛军。陈朝攻陷城镇,源雄等人收复失地。
C.源雄雄才伟略,安定边塞。源雄为朔州总管时,突厥来犯,源雄捕捉并斩处了他们,断绝了外寇入侵的忧患。
D.源雄军功卓著,荫庇后人。源雄平叛军、收失地、镇边疆,一步步晋升为上柱国。高祖赐封了他的儿子源崇、源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日已后,不过数旬之别,迟能开慰,无以累怀。
(2)但江淮蕞尔,有陈僭逆,今将董率戎旅,清彼东南,是用命尔为行军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