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韦鼎,字超盛,京兆杜陵人也。高祖玄,隐于商山,因而归宋。祖睿,梁开府仪同三司。父正,黄门侍郎。鼎少通脱,博涉经史,明阴阳逆刺,尤善相术。仕梁,起家湘东王法曹参军。遭父忧,水浆不入口者五日,哀毁过礼,殆将灭性。服阕,为邵陵王主簿。
初,鼎之聘周也,尝与高祖相遇,鼎谓高祖曰:“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黄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公相不可言,愿深自爱。”及陈平,上驰召之,授上仪同三司,待遇甚厚。上每与公王宴赏,鼎恒预焉。高祖尝从容谓之曰:“韦世康与公相去远近?”鼎对曰:“臣宗族分派,南北孤绝,自生以来,未尝访问。”帝曰:“公百世卿族,何得尔也。”乃命官给酒肴,遣世康与鼎还杜陵,乐饮十余日。鼎乃考校昭穆,自楚太傅孟以下二十余世,作《韦氏谱》七卷。时兰陵公主寡,上为之求夫,选亲卫柳述及萧瑒等以示于鼎。鼎曰:“瑒当封侯,而无贵妻之相,述亦通显,而守位不终。上曰:“位由我耳。”遂以主降述。上又问鼎:“诸儿谁得嗣?”答曰:“至尊、皇后所最爱者,即当与之,非臣敢预知也。”上笑曰:“不肯显言乎?”
开皇十二年,除光州刺史,以仁义教导,务弘清静。州中有土豪,外修边幅,而内行不轨,常为劫盗。鼎于都会时谓之曰:“卿是好人,那忽作贼?”因条其徒党谋议逗留,其人惊惧,即自首伏。自是部内肃然不言,威称其有神,道无拾遗。寻追入京,以年老多病,累加优赐。顷之,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隋书·韦鼎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速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
B.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
C.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
D.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鼎和其祖父担任的“上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都是高级官位,韦鼎父亲任职的“黄门侍郎”是皇帝的近侍之臣。
B.“父忧”是父亲病重的婉辞。“遭父忧“又称“丁父忧”,指遭遇父亲病重。古代做官的人在“父忧”期间,要回乡守孝。
C.“谱”,族谱,不仅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迁徙的轨迹,还包罗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D.“遂以主降述”一句中的“降”指帝王之女出嫁。因帝王位处至尊,故称降。有时也指宫女出嫁或富家女子下嫁寒士。
【小题3】对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鼎博学多才,尤其擅长相面术。年轻时就广泛涉猎经书和史书,通晓阴阳,能预测福祸,后来受到隋高祖厚待,与他曾为高祖相过面不无关系。
B.韦鼎对亲至孝,不排斥世俗礼节。为父守丧,五天不进滴水,因哀痛损毁身体超过了通常礼节,甚至将要毁灭自己的生命。服丧期间没出任官职。
C.韦鼎事君谨慎,说话懂得分寸。皇上每次设宴犒赏王公,韦鼎总能参与其中。对皇上为兰陵公主求夫一事,直言相告;对立嗣之事,却笑而不答。
D.韦鼎重视教化,判案如有神助。任光州刺史时,用仁德礼仪教育人,力求光大清静的品行,集会时揭发土豪偷盗之事。辖境内安定平静,路不拾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对曰:“臣宗族分派,南北孤绝,自生以来,未尝访问。”
(2)因条其徒党谋议逗留,其人惊惧,即自首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06 03:53: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善果母者,清河崔民之女也。年十三,出适郑诚,生善果。而诚讨尉迵,力战死于阵。善果以父死王事,年数岁,袭爵开封县公,巴一千户。开皇初,进封武德郡公。年十四,授沂州刺史,转景州刺史,寻为鲁郡太守。母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床,于障后察之。闻其制断合理,归则大悦,即赐之坐,相对谈笑。若行事不允,或瞋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食。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善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格来尝问私以身构国继之以死善亦望汝副其此心。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宴加瞋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失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以取罪戾。乌死之日,亦何面目见汝先人于地下乎?”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儿封候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善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来也。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根尔先人之徇命也。又丝泉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要,各有所制。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喜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性又节俭,非祭礼宾客之事,酒肉不安陈于前。静室端居,未尝辄出门阁。内外姻戚有吉凶事,但厚加赠道,皆不请其家。非自手作及庄园根赐所得,强亲族礼遗,悉不许入门。善果历任州郡,唯内自出馔,子街中食之,公廨所供,皆不许受,悉用修治廨字及分給僚佐。善果亦由此免已,号为清吏。煬帝遭御史大夫张衡劳之,考为天下最。

(节选自《隋书。列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B.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C.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D.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世子以外的其余继承人不能承袭爵位。
B.刺史,职官名在汉武帝时开始设置。刺史的职责是出行巡察郡县,“刺"的意思是检核问事。
C.茅土,指王侯的封爵。天子分封王侯,用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方向取色土,包以白茅授之。
D.姻戚,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包括血亲的配偶、配偶的血亲和配偶血亲的配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郑母年轻守寡,重视教育儿子。善果每次处理公事,如分析裁断合理,母亲就高兴:如果办事不公允,母亲就发怒斥责他,以此鞭策儿子。
B.郑母勤劳持家,从不骄纵享乐。虽然善果身居高位,官至三品,俸禄丰厚,但郑母仍自己动手纺纱织布,不贪图享受,不接受亲威的情赠。
C.郑母生活节俭,一向深居简出。不是为了祭祀祖先神灵或宴请宾客,酒肉不能随便端上桌;亲戚家有事,也只是多送礼品,她也不去走访。
D.郑母品德高尚,善果深受影响。善果历任多处州郡长官,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被人们称为清廉的官员,隋炀帝时他的政绩曾被等评为上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失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以取罪戾。
(2)非自手作及庄园禄赐所得,显亲族礼遗,悉不许入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字建平,河内人也,幼怀志尚,有骨鲠之风。年十五,诣太学受业,研精覃思,为同辈所推。衡又就沈重受《三礼》,略究大旨。累迁掌朝大夫。高祖受禅,拜司九侍郎。及晋王广为扬州,衡拜扬州总管掾,王甚亲任之。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以母忧去职,岁馀,起授扬州总管司马,赐物三百段。开皇中,拜开府。及王为皇太子,拜衡右庶子,仍领给事黄门侍郎。
炀帝嗣位,进位银青光禄大夫,迁御史大夫,甚见亲重。大业三年,帝幸榆林郡,还至太原,谓衡曰:“朕欲过公宅,可为朕作主人。”衡于是驰至河内,与宗族具牛酒。帝上太行,开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逢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衡俯伏辞谢,奉斛上寿,帝益欢。衡以藩邸之旧,恩宠莫与为比,颇自骄贵。
时帝欲大汾阳宫,令衡具图奏之。衡乘间进谏曰:“比年劳役繁多,百姓疲敝,伏愿留神,稍加折损。”帝意甚不平。后尝目衡谓侍臣曰:“张衡自谓由其计画,令我有天下也。”时齐王暕失爱于上,帝密令人求暕罪失,有人谮暕违制,帝谴衡以宪司皆不能举正,出为榆林太守。
明年,帝复幸汾阳宫,衡督役筑楼烦城,因而谒帝。帝恶衡不损瘦,以为不念咎,因谓衡曰:“公甚肥泽,宜且还郡。”衡复之榆林。俄而敕衡督役江都宫。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礼部尚书杨玄感使至江都,其人诣玄感称冤,玄感固以衡为不可。玄感具上其事,江都丞王世充又奏衡频减顿具。帝于是发怒,锁衡诣江都市,将斩之,久而乃释,除名为民,放还田里。
帝每令亲人觇衡所为。八年,帝自辽东还都,衡妾言衡怨望,谤讪朝政,竟赐尽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监刑者塞耳,促令杀之。义宁中,以死非其罪,赠大将军、南阳郡公,谥曰忠。
(节选自《隋书·张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B.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C.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D.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掾,佐助,后来成为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类似的还有参佐等。
B.宗族,宗是尊奉同一祖先的人,族是同一家族的人,同宗即同族。
C.太山,即东岳泰山,历史上帝王常有到泰山封禅祭拜天地的传统。
D.宪司,古时御史的别称。因为张衡时任御史大夫,故称其为宪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勤于学问,为人所重。他15岁就进入太学学习,因勤学精思被同辈推重,跟随沈重学习《三礼》,后受到重用。
B.张衡与帝有旧,恩宠非常。早在杨广镇守扬州时他就辅佐杨广,很受信任;杨广继位以后还曾留宿他家,君臣尽欢。
C.张衡体恤民情,直言进谏。炀帝想扣建宫室,张衡借机进谏,规劝皇帝爱惜百姓,惹得皇帝很不高兴,但他并不回避。
D.张衡失宠被杀,结局悲惨。他被贬为平民之后,仍然被皇帝派人监视,因被妾告发他批评朝政、最终被杀于自己家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2)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

同类题3

文段二:
杨尚希,弘农人也。父承宾,商、直、浙三州刺史。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周太祖尝亲临释奠,尚希时年十八,令讲《孝经》,词旨可观。太祖奇之,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仕明、武世,历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遂夜中从捷径而遁。迟明,迥方觉,分数十骑自驿路追之,不及,遂归京师。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督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寻授司会中大夫。
高祖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
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上欢然曰:“公爱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民赖其利。开皇十年卒官,时年五十七。
(节选自《隋书•卷四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B.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C.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D.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龆龀”,亦作“龆齓”,意为垂髫换齿之时,借指童年。古代多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代称年龄,比如垂髫、黄发等。
B.“释奠”是古代在学校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释奠”属于荀子“天地”“先祖”“君师”“三礼”中的“君师”之礼。
C.“国子博士”即国子监的博士,是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六国时就有博士,秦因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
D.“度支尚书”是官名,三国魏文帝设置,即掌管贡赋和税租的首脑。“度支”,即量入为出之意,到唐代,改称户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尚希很小时就死了父亲,十一岁就告别母亲外出求学;他刻苦学习,学问优异,受到皇上的高度重视。
B.杨尚希不仅学问好,而且也有相当的政治敏感,并决策果断,避免了一场人生灾难,还进一步受到皇上的信任。
C.杨尚希洞察时弊,积极进言献策,皇上不仅嘉奖他,还采纳了他的政治建议,撤消了天下的所有郡县。
D.杨尚希不仅在政治上为皇上分忧,而且在生活上也为皇上着想,皇上因此对他关爱有加,很关心他的身体健康。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令狐熙,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①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而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②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③。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①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②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③总管府:朝廷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B.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C.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D.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人的表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吏部,隋唐到明清中央行政机构之一,掌吏治,负责文职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吏部尚书。
C.下车,动词,意为官吏初到任,在文中指令狐熙初到汴州任职。另外,古代用作殉葬的粗陋之车,也称下车。
D.华夷,文中 “华”泛指中原地区的汉族,夷,古代称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为“夷”,而文中则指除汉族外的各少数民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狐熙不随意结交朋友,所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士。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又很懂音律。做官时以才能出众闻名。
B.母亲去世,令狐熙非常悲伤。父亲劝诫他大孝在于让父母安心,让家族延续后代,不能过度伤心委顿。他听从了父亲的劝告。
C.皇上对汴州因商贸富庶繁盛而不法之徒众多非常厌恶,派令狐熙前去治理。令狐熙治理效果显著。当年政绩考核天下第一。
D.岭南一带反叛的部落首领经常以武力威胁官府。令狐熙在管理此地军事时,广施恩德,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率众归顺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
(2)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窦荣定,扶风平陵人也。荣定沈深有器局,容貌瑰伟。周太祖见而奇之,授平东将军,赐爵宜君县子,邑三百户。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以功拜上仪同。后从武元皇帝引突厥木杆侵齐之并州,赐物三百段。袭爵永富县公,邑千户,进位开府,除忠州刺史。从武帝平齐,加上开府,拜前将军。
其妻则高祖姊安成长公主也。高祖少小与之情契甚厚,荣定亦知高祖有人君之表,尤相推结。及高祖作相,领左右宫伯,使镇守天台,总统露门内两箱仗卫,常宿禁中。
高祖受禅,来朝京师。上顾谓群臣曰:“朕少恶轻薄,性相近者,唯窦荣定而已。”赐马三百匹。坐事除名,高祖以长公主之故,寻拜右武候大将军。上数幸其第,恩赐甚厚。以佐命功,拜上柱国、宁州刺史。突厥沙钵略寇边,以为行军元帅,率九总管,步骑三万,出凉州。与虏战于高越原,两军相持,其地无水,士卒渴甚,至刺马血而饮,死者十有二三。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岁余,拜右武卫大将军,俄转左武卫大将军。上欲以为三公,荣定上书曰:“臣每观西朝卫、霍,东都梁、邓,幸托葭莩,位极台铉,宠积骄盈,必致倾覆。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臣每览前修,实为畏惧。”上于是乃止。
开皇六年卒,时年五十七。上为之废朝,令左卫大将军元旻监护丧事,赙缣三千匹。上谓侍臣曰:“吾每欲致荣定于三事,其人固让不可。今欲赠之,重违其志。”于是赠冀州刺史、陈国公,谥曰懿。
(节选自《隋书·窦荣定转》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B.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C.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D.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子”“公”“长公主”均为爵位。所谓“爵位”,也称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按国之大小待遇不同,权限也不同
B.受禅,也叫禅让,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种方式,節部落客次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如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魏文帝曹丕。
C.葭莩,本意是芦苇杆内的薄膜,常常用作为亲戚的代称;如文中的“幸托葭莩”就是有幸依赖妻女姊妹等有关的亲戚关系。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周太祖一见沉着稳健、气概不凡的窦荣定就感到奇异,授予他平东将军的官职,赐给他宜君县子爵位,食邑三百户,其被重视可见一斑。这对荣定而言,是平步青云的契机。
B.熊恭得触兵凉州,在高越愿与沙钵略开战,两军胜负难分。此地没有水,隋军官兵干渴难禁,竟有十二三个官兵被活活渴死。
C.窦荣定因为妻子的关系和功绩卓越,屡被封赐。当高祖还想封赐他三公的爵位时,窦荣定援引先例,担心自己重蹈先贤覆辙,高祖才作罢。
D.窦荣定逝世,高祖很悲痛,为此不上朝,命令左卫大将军元曼亲自掌管丧事,并追封窦荣定为冀州刺史、陈国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
(2)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