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源雄字世略,西平乐都人也。祖怀、父纂,俱为魏陇西王。雄少宽厚,伟姿仪。在魏起家秘书郎寻加征虏将军属其父为高氏所诛雄脱身而遁变姓名西归长安 周太祖见而器之,赐爵陇西郡公。后从武帝伐齐,以功授开府,改封朔方郡公,拜冀州刺史。时以突厥寇边,徙雄为平州刺史以镇之。未几,检校徐州总管。

及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时雄家累在相州,迥潜以书诱之,雄卒不顾。高祖遗雄书曰:“公妻子在邺城,虽言离隔,贼徒翦灭,聚会非难。今日已后,不过数旬之别,迟能开慰,无以累怀。徐部大蕃,东南襟带,密迩吴寇,特须安抚。藉公英略,委以边谋,善建功名,用副朝委也。”迥遣其将毕义绪据兰陵,席毗陷昌虑、下邑。雄遣徐州刺史刘仁恩击义绪,仪同刘弘、李琰讨席毗,悉平之。

陈人见中原多故,遣其将陈纪、萧摩诃、任蛮奴、周罗睺、樊毅等侵江北,西自江陵,东距寿阳,民多应之,攻陷城镇。雄与吴州总管于顗、扬州总管贺若弼、黄州总管元景山等击走之,悉复故地。东潼州刺史曹孝达据州作乱,雄遣兵袭斩之。进位上大将军,拜徐州总管。后数岁,转怀州剌史,寻迁朔州总管。突厥有来寇掠,雄辄捕斩之,深为北夷所惮。

伐陈之役,高祖下册书曰:“於戏!唯尔上大将军、朔方公雄,识悟明允,风神果毅。往牧徐方,时逢寇逆,建旟马邑,安抚北蕃。嘉谋绝外境之虞,挺剑息韦韛之望。沙漠以北,俱荷威恩,吕梁之间,罔不怀惠,但江淮蕞尔,有陈僭逆,今将董率戎旅,清彼东南,是用命尔为行军总管。往钦哉!”于是从秦王俊出信州道。及陈平,以功进位上柱国。赐子崇爵端氏县伯,褒为安化县伯,赐物五千段,复镇朔州。二岁,上表乞骸骨,征还京师,于家,时年七十。

(选自《隋书·源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魏起家/秘书郎寻加征虏/将军属其父为高氏所诛/雄脱身而遁/变姓名/西归长安/
B.在魏起家/秘书郎寻加征虏将军/属其父为高氏所诛/雄脱身而遁变姓名/西归长安/
C.在魏起家秘书郎/寻加征虏将军/属其父为高氏所诛/雄脱身而遁/变姓名/西归长安/
D.在魏起家秘书郎/寻加征虏/将军属其父为高氏所诛/雄脱身而遁变姓名/西归长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
B.丞相,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可以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战国时始置左右丞相。
C.乞骸骨,是古代官员自请退职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
D.卒,指大夫去世。崩、薨、卒、不禄、死都是古时对人死的称呼,它反映了古代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源雄身处名门,年轻有为。源雄的祖父、父亲皆为魏国陇西王;他年轻时为人宽宏仁厚,故担任过魏国秘书郎和征虏将军。
B.源雄忠君爱国,屡立大功。尉迟迥暗地里引诱源雄谋反,源雄始终不理会,并平定了叛军。陈朝攻陷城镇,源雄等人收复失地。
C.源雄雄才伟略,安定边塞。源雄为朔州总管时,突厥来犯,源雄捕捉并斩处了他们,断绝了外寇入侵的忧患。
D.源雄军功卓著,荫庇后人。源雄平叛军、收失地、镇边疆,一步步晋升为上柱国。高祖赐封了他的儿子源崇、源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日已后,不过数旬之别,迟能开慰,无以累怀。
(2)但江淮蕞尔,有陈僭逆,今将董率戎旅,清彼东南,是用命尔为行军总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5 08:51: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梁彦光,少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累迁岐州刺史,后数岁,转相州刺史。

②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③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④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

注①邺都:邺城,相州治所。 ②饧:饴糖。 ③发摘:揭发。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当吾宗 (2)其俗颇
(3)臣自废黜 (4)聪有闻者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儿有风骨B.称其不能理化
C.无复衣冠之望D.招致山东大儒
【小题3】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4】第③段画线部分反映了梁彦光当时间 的心理状态。
【小题5】梁彦光两次治理相州,成败迥异,请具体分析其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须陀,弘农阌乡人也。性刚烈,有勇略。弱冠从史万岁讨西爨,以功授仪同,赐物三百段。炀帝嗣位,汉王谅作乱并州,从杨素击平之,加开府。大业中,为齐郡丞。会兴辽东之役,百姓失业,又属岁饥,谷米踊贵,须陀将开仓赈给,官属咸曰:“须待诏敕,不可擅与。”须陀曰:“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吾若以此获罪,死无所恨。”先开仓而后上状,帝知之而不责也。

明年,贼帅王薄聚结亡命数万人,寇掠郡境。官军击之,多不利。须陀发兵拒之,薄遂引军南,转掠鲁郡。须陀蹑之,及于岱山之下。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须陀追之,至临邑,复破之,斩五千余级,获六畜万计。时天下承平日久,多不习兵,须陀独勇决善战。又长于抚驭,得士卒心,论者号为名将。薄复北战,连豆子贼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等众十余万攻章丘。须陀遣舟师断其津济,亲率马步二万袭击,大破之,贼徒散走。既至津梁,复为舟师所拒,前后狼狈,获其家累辎重不可胜计,露布以闻。帝大悦,优诏褒扬,令使者图画其形容而奏之。其年,贼裴长才、石子河等众二万,奄至城下,纵兵大掠。须陀未暇集兵,亲率五骑与战。贼竞赴之,围百余重,身中数创,勇气弥厉。会城中兵至,贼稍却,须陀督军复战,长才败走。

寻将兵拒东郡贼翟让,前后三十余战,每破走之。转荥阳通守。时李密说让取洛口仓,让惮须陀,不敢进。密劝之,让遂与密率兵逼荥阳,须陀拒之。让惧而退,须陀乘之,逐北十余里。时李密先伏数千人于林木间,邀击须陀军,遂败绩。密与让合军围之,须陀溃围辄出,左右不能尽出,须陀跃马入救之。来往数四,众皆败散,乃仰天曰:“兵败如此,何面见天子乎?”乃下马战死。时年五十二。其所部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

(节选自《隋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三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B.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C.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D.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山即泰山,在山东泰安市境内,古称西岳,为五岳之一,又名岱宗,岱岳,古代帝王常到此祭祀天地。
B.嗣位指继承君位,嗣即继承,接续,本义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C.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因称男子年龄二十岁左右为“弱冠”。
D.露布指檄文、捷报类军旅文书,泛指布告、通告;也指官府间不加缄封的文书。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须陀战功累累,多次因功加官受赏。他跟从史万岁讨伐西爨,凭军功拜任仪同将军;随杨素平定汉王作乱,加任开府;击败王薄后,皇帝不但下诏赞美表扬,还命令使者画出须陀相貌来进奏。
B.张须陀能心系百姓,冒死帮助百姓。他担任齐郡丞时,正遇上战争,致使百姓失业,再加上饥荒,粮食价格飞涨。他不顾下属反对,不等皇帝下令就先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然后上表。
C.张须陀勇决善战,能以少胜多。他两次击败王薄并俘获大量战利品,其中第二次率两万骑兵步兵大败王薄十几万大军;在和裴长才的战斗中更是亲率五名骑兵打败了对方两万兵众。
D.张须陀作为一名将领,能为下属拼命,很得军心。在荥阳之战中,他中了李密埋伏,自己已突围而出,看到士兵不能全部冲出包围,又多次跃马进入包围解救他们,下马战死后,士兵为他悲痛不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
(2)寻将兵拒东郡贼翟让,前后三十余战,每破走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皇甫绩,字功明,安定朝那人也。绩三岁而孤,为外祖韦孝宽鞠养。尝与诸外兄弈棋,孝宽以其惰业,督以严训,愍绩孤幼,特舍之。绩叹曰:“我无庭训,养于外氏,不能克躬励己,何以成立?”深自感激,命左右自杖三十。孝宽闻而对之流涕。于是精心好学,略涉经史。
周武帝为鲁公时,引为侍读。武帝尝避暑云阳宫,时宣帝为太子监国。卫剌王作乱,城门已闭,百僚多有遁者。绩闻难赴之,于玄武门遇皇太子,太子下楼执绩手,悲喜交集。乱定,帝闻而嘉之,迁小宫尹。
开皇元年,出为豫州刺史,寻拜都官尚书。后数载,转晋州刺史,将之官,稽首而言曰:“臣实庸鄙,无益于国,每思犯难以报国恩。今伪陈尚存,以臣度之,有三可灭。”上问其故,绩答曰:“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无道,二也;纳叛臣萧岩,于我有词,三也。陛下若命鹰扬之将,臣请预戎行,展丝发之效。”文帝嘉其壮志,劳而遣之。及陈平,拜苏州刺史。
高智慧等作乱江南,州民顾子元发兵应之,因以攻绩,相持八旬。子元素感绩恩,于冬至日遣使奉牛酒。绩与子元书曰:“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金陵百姓,死而复生,吴、会臣民,白骨还肉。唯当怀音感德,行歌击壤,岂宜自同吠主,翻成反噬。卿非吾民,何须酒礼?吾是隋将,何容外交?易子析骸,未能相告,况是足食足兵,高城深堑,坐而待强援,绰有余力。何劳踵轻敝之俗,为虚伪之辞,欲阻诚臣之心,徒惑骁雄之志。以此见期,必不可得。卿宜善思活路,晓谕黎元,能早改迷,失道非远。”子元得书,于城下顿首陈谢。杨素援兵至,合击破之。拜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俄以病乞骸骨,诏征还京,赐以御药,中使相望,顾问不绝。卒于家,时年五十二。
(《隋书·皇甫绩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
B.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
C.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
D.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庭训,指父亲的教导。出自孔子在庭院中训导儿子伯鱼学《诗》《礼》的故事
B.太子,是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预定为继承君位的人,也称东宫,历朝历代都以长子为太子
C.开皇,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主动请求退职,意为乞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甫绩很小就失去了父亲,由他的外祖父韦孝宽抚育他。犯了错误,虽然外祖父没有过多指责,但他却严于律己,自请杖责三十。
B.卫剌王作乱的时候,皇甫绩没有像其他大臣一样逃走,反而奋勇赴难,因此受到文帝的嘉奖。
C.皇甫绩在隋朝曾历任豫州刺史、都官尚书、晋州刺史、苏州刺史,后来在打败叛军后又出任信州总管和十二州诸军事之职。
D.顾子元一向感激皇甫绩的恩典,在两军相持之时,送上酒肉。后来在收阅皇甫绩书信后,在城下向皇甫绩谢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诸外兄弈棋,孝宽以其惰业,督以严训,愍绩孤幼,特舍之。
(2)“臣实庸鄙,无益于国,每思犯难以报国恩。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威上表陈让,诏曰:“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威乃止。初,威父在西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既而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上悉从之。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上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其见重如此。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舛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为能。国子博士何妥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共为朋党,上令蜀王秀、上柱国虞庆则等杂治之,事皆验。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威惶惧,免冠顿首。上曰:“谢已晚矣。”于是免威官爵,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

(选自《隋书·列传第六·苏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
B.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
C.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人卧内/与语大悦/
D.高颍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人/卧内与语大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表又称上奏,是古代社会臣子向皇上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的一种形式。
B.京兆尹是汉代始设的官名,为三辅之一,主管京畿地区的治安。
C.朋党,是指多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的集团或派别。
D.坐即“连坐”,指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威才华出众,勇挑重担。他因身兼数职,曾经上书陈辞谦让,但高祖下诏肯定他的才能,他仍继续担任多项职务,不再推辞。
B.苏威谨记父言,轻徭薄赋。他奏请皇上减轻赋税和劳役,改变了以往国家资财不足而制定重税的做法,以实现父亲的未竟之志。
C.苏威明辨事理,深得倚重。高祖认为杨素才辩天下无双,但是在斟酌古今得失,帮助君主宣扬教化方面,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
D.苏威自恃权势,结党营私。他私结朋党的事被揭发查实后,虽然认了错,但没得到皇上的宽恕,还因此冒犯了许多有名望的士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
(2)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荣定,扶风平陵人也。荣定沈深有器局,容貌瑰伟。周太祖见而奇之,授平东将军, 赐爵宜君县子,邑三百户。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 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以功拜上仪同。后从武元皇帝引突厥木杆侵齐之并州,赐物三 百段。袭爵永富县公,邑千户,进位开府,除忠州刺史。从武帝平齐,加上开府,拜前将军。
其妻则高祖姊安成长公主也。高祖少小与之情契甚厚,荣定亦知高祖有人君之表,尤相 推结。
高祖受禅,来朝京师。上顾谓群臣曰:“朕少恶轻薄,性相近者,唯窦荣定而已。”赐 马三百匹。坐事除名,高祖以长公主之故,寻拜右武候大将军。上数幸其第,恩赐甚厚。以 佐命功,拜上柱国、宁州刺史。突厥沙钵略寇边,以为行军元帅,率九总管,步骑三万,出凉州。与虏战于高越原,两军相持,其地无水,士卒渴甚,至刺马血而饮,死者十有二三。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 增邑千六百户岁余,拜右武卫大将军,俄转左武卫大将军。上欲以为三公,荣定上书曰:“臣每观西朝卫、霍,东都梁、邓,幸托葭莩,位极台铉,宠积骄盈,必致倾覆。向使前 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臣每览前修,实为畏 惧。”上于是乃止。
开皇六年卒,时年五十七。上为之废朝,令左卫大将军元旻监护丧事,赙缣三千匹。上谓侍臣曰:“吾每欲致荣定于三事,其人固让不可。今欲赠之,重违其志。”于是赠冀州刺 史、陈国公,谥曰懿。
(节选自《隋书·窦荣定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B.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C.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D.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突厥惮之/请盟而去/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葭莩,本意是芦苇杆内的薄膜,常常用作为亲戚的代称;如文中的“幸托葭莩”就是有幸依赖妻女姊妹等有关的亲戚关系。
B.谥,古代加给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C.文中的“子”“公”“长公主”均为爵位。所谓“爵位”,也称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按国之大小待遇不同,权限也不同
D.受禅,也叫禅让,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种方式,即部落依次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如东汉献帝刘 协禅位给魏文帝曹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周太祖一见沉着稳健、气概不凡的窦荣定就感到奇异,授予他平东将军的官职,赐给他宜君县子爵位,食邑三百户,其被重视可见一斑。
B.窦荣定因为妻子的关系和功绩卓越,屡被封赐。当高祖还想封赐他三公的爵位时,窦荣定援引先例,担心自己重蹈先贤覆辙,高祖才作罢。
C.窦荣定跟随武元皇帝率领突厥木杆占领北齐的并州,得赐绢三百段,世袭永富县公爵,食邑千户,升官为开府,授职忠州刺史,又并加升为上开府,授官前将军。
D.窦荣定逝世,高祖很悲痛,为此不上朝,令左卫大将军元旻监护丧事,并追封窦荣定为冀州刺史、陈国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从太祖与齐人战于北芒,周师不利,荣定与汝南公宇文神庆帅精骑二千邀击之,齐师乃却。
(2)向使前贤,少自贬损,远避权势,推而不居,则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