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B.“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古代有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谓之阳的说法。
C.古代农历的一些日期是根据月亮的情况来称呼的。既望,本文指过了十五之后的日子。
D.“萧君圭君玉”,君圭是名,君玉是字。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17 08:44: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中,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持人,有“诗仙”之称。杜甫赞美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两人合称为“李杜”。
B.高适,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C.柳宗元,字子厚,“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在那里创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世称“柳永州”。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
D.白居易,字乐天,晩年号香山居士,与其好友元稹齐名,并称“元白”,他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白氏长庆集》。
同类题2
下列对句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女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作弱冠。
B.服阙:守丧期满除服。古人守丧期间要穿用本色的粗布或麻布做成的丧服。
C.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习俗,是一种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D.《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同类题3
下列有关表述,
正确
的一项是( )
A.《长亭送别》选自明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写莺莺、红娘、老妇人等到十里长亭为“上朝取应”的张生饯行,展现了一幅凄美动人的别离图。
B.初唐前期,诗歌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王维、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
C.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的作品《春江花月夜》从月生写到月落,把客观的实境与诗中人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倘恍。
D.杜甫《旅夜书怀》书写了诗人暮年漂泊的凄苦境况,“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句用悲愤心情描写了空阔天地间竟无一处可为归宿的沙鸥,以借代手法写出了流离漂泊之感。
同类题4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海客谈瀛洲”中的“瀛洲”指中国古代传说中东海上的三座仙山之一,另外两座叫蓬莱、昆仑。
B.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被清代方扶南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C.韦庄生活在唐王朝衰弱到灭亡的混乱的历史时代,他的长篇抒情诗《秦妇吟》表达了他对在黄巢军队攻入长安的战乱中,人民痛苦遭遇的深切同情。
D.北宋的欧阳修不但是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大家,同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唐书》《五代史》都被列入了我国古代正史“二十四史”。
同类题5
对下列有关文化史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之宴”中的“总角”是指少年时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是指老人和儿童。
B.“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农历七月七日,即七夕,也称乞巧节,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是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这一天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C.“修禊事也”中,“禊”是古代的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禊事”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农历三月三日人们到山上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是指十二时辰中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指十二时辰的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