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思谦,字景让。少孤,警敏好学,凡名物度数、纲纪本末,考订详究,尤深于邵子《皇极经世书》。文宗天历初政,收揽贤能,丞相高昌王亦都护举思谦,时年四十矣。先是,关陕大饥,民多鬻田流徙,及来归,皆无地可耕。思谦言:“听民倍直赎之,使富者收兼入之利,贫者获已弃之业。”从之。

明年九月,拜监察御史。时有官居丧者,往往夺情起复,思谦言:“三年之丧,谓之礼,自非金革,不可从权。”遂于令。有诏起报严寺。思谦曰:“兵荒之余,当罢土木,以民力。”帝嘉之,赐缣绮旌之。元统二年六月,召为中书省员外郎,上言:“强盗但伤事主者皆得死罪而故杀从而加功之人与斗而杀人者例杖一百下得不死与私宰牛马之罪无异是视人与牛马等也,法应加重。”遂令法曹议,著定制。

至正元年,岁凶,盗贼蜂起,剽掠州邑,思谦力言执政,当竭府库以赈贫民,分兵镇抚中夏,以防后患。庐州盗起,思谦亟命庐州路总管杭州不花领弓兵捕之,而贼已不可扑灭矣。言于宣让王帖木儿不花曰:“承平日久,民不知兵,王帝室之胄,镇抚淮甸,岂得坐视!思谦愿王戮力殄灭。且王府属怯薛(蒙古语,宫廷侍卫)人等,数亦不少,必有能摧锋陷阵者,惟王之。”王曰:“此吾责也,但鞍马器械未备,何能御敌?”思谦括官民马,置兵甲,不日而集,分道并进,遂禽渠贼,庐州平。既而颍寇将渡淮,又言于王曰:“颍寇东侵,亟调芍陂屯卒用之。”王曰:“非奉诏,不敢调。”思谦言:“非常之变,理宜从权;而擅发之罪,思谦坐之。”王感其言,从之。

寻召入,为集贤侍讲学士,修定国律。十三年,升中丞,年近七十,上章乞身,不允,特旨进一品,授荣禄大夫。入谢,感疾,及命下,强拜受命,明日卒。

《元史·列传七十一》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之丧,谓之礼  达:显达
B.遂于令   著:记载
C.当罢土木,以民力  纾:宽舒
D.惟王之   图:谋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著定制     谁大王为此计者
B.思谦力言执政 不拘
C.王帝室之胄,镇抚淮甸乃遣 武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思谦愿王戮力殄灭     彼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强盗但伤/事主者皆得死罪/而故杀从/而加功之人与斗而杀人者/例杖一百下/得不死/与私宰牛马之罪/无异是视人与牛马等也
B.强盗但伤事主者/皆得死罪/而故杀从而加功之人/与斗而杀人者/例杖一百下/得不死/与私宰牛马之罪无异/是视人与牛马等也
C.强盗但伤/事主者皆得死罪/而故杀从而加功之人/与斗而杀人者/例杖一百下/得不死/与私宰牛马之罪/无异是视人与牛马等也
D.强盗但伤事主者/皆得死罪/而故杀从/而加功之人与斗而杀人者/例杖一百下/得不死/与私宰牛马之罪无异/是视人与牛马等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陈思谦少年时聪敏好学,对事物的名称数量及其来龙去脉都有详尽的研究,因此成年后被举荐为官,后曾参与修订国家法律。
B.皇帝下令修建报严寺时,陈思谦建议,兵荒之后,应停止建设,体恤民力。皇帝大加称赞,并赏赐给他许多精美的丝绸和旗帜。
C.“庐州”:古九州之一。“古九州”是中国古代的地理称谓,古代将中国分为九个不同的州,包括冀州、兖州、青州、益州等。
D.“乞身”:因为古人认为做官是委身事君,所以古代官员依此作为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也称之为乞骸骨、请老、乞老等。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听民倍直赎之,使富者收兼入之利,贫者获已弃之业。
(2)此吾责也,但鞍马器械未备,何能御敌?
(3)非常之变,理宜从权;而擅发之罪,思谦坐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02 06:50: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樊子盖字华宗,庐江人也。子盖解褐武兴王行参军。高祖受禅,除枞阳太守,封上蔡县伯。

炀帝即位,征还京师,转凉州刺史。授银青光禄大夫,武威太守,以善政闻。大业三年入朝,帝引之内殿,特蒙褒美。乃下诏曰:“子盖自剖符西服,抚道有方,宽猛得所,处脂膏不润其质,酌贪泉岂其性,故能治绩克彰,课最之首。”五年,车驾西巡,及帝还下诏曰:“朕亲巡河右,观省人风,所历郡县,罕遵法度,多蹈刑纲。而樊子盖,执操清洁,处涅不渝,威惠兼举,宽猛相济,故能畏而爱之,不严斯治。实字人之盛绩,国之良臣。”子盖又自陈曰:“臣自南裔,即适西垂,常为外臣,未为内职,溘死边城,没有遗恨。惟陛下察之。”帝曰:“公侍朕则一人而已,委以西方则万人之敌。”

车驾至高阳,追谐行在所。既而引见,帝劳之曰:“昔高祖留萧何于关西,光武委寇恂以河内,公其人也。”子盖谢曰:“臣任重器小,宁可窃譬两贤!”进位光禄大夫,封建安候,尚书如故。赐缣三千匹,女乐五十人,子盖固让,优诏不许,帝顾谓子盖曰:“朕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无赖不轨者,便诛锄之。凡可施行,无劳形迹。今为公别造玉麟符,以代铜兽。”又指越、代二王曰:“今以二孙委公与卫文升耳。宜选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习之。动静之节,宣思其可。”于是赐以良田、甲第。

从驾还东都,时绛郡贼檠槃陀、柴保昌等阻兵数万,汾、晋苦之。诏令子盖进讨。子盖善恶无所分别、汾水之北,村坞尽焚之。百姓大骇、相率为盗。其有归首者,无少长悉坑之。拥数万之众,经年不能破贼,有诏征还。又将兵击宜阳贼,以疾停,卒于京第,时年七十有二。

(节选自《隋书·樊子盖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
B.朕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
C.联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
D.联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指入仕为官。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服,褐衣代指贫贱的人。
B.受禅,也作“受嬗”,是上古推举部落首领的方式,后指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
C.剖符,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
D.人风,唐避李世民的,用“人”字代替“民”字,避讳,是避免直接写出君主的名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子盖长期驻守边陲,没有怨言,他曾任 枞阳太守、凉州刺史,并在任武威太守期间,向隋炀帝表达了愿意戍守边陲,虽死无憾的想法。
B.樊子盖为政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他在任武威太守期间以处理政务闻名。隋炀帝巡视西部各地后,夸赞他能恩威并举,养育人民功绩突出。
C.樊子盖长期任外职,深得皇帝重用。隋炀帝把他比作汉代的萧何和寇恂,将社稷大事委托给他,并且嘱托他教导自己的孙子越王和代王。
D.樊子盖虽然政绩卓著,但是也冷酷残忍,檠槃陀、柴保昌起兵造反时,他不顾百姓疾苦,不分善恶,将汾水北面的村庄船坞全部焚毁。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脂膏不润其质,酌贪泉岂渝其性,故能治绩克彰,课最之首。
(2)百姓大骇,相率为盗,其有归首者,无少长悉坑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将赴浙狱遗友人书

(明)魏学洢

权阉之杀忠良也,以什佰计。有死贬所者,有死狱中者,有死东市者。虽或身首异处,犹能补缀成尸,使妻孥相抱一哭而后盖棺,亦不幸之幸也。未有若先子之备尝惨酷:未死而蛆蚋生肌;既死六七日,犹故缓其旨,俾尸腐牢穴中,不使一寸肌肤获粘残骨入木者。

矧其人已死,犹坐贿三千三百,度其家无四壁,势不能偿,必至巢卵俱倾、根荄尽斩而后已。洢尝中夜环走,恸极成癫。谓前此设有人焉,挺躬仗义,以多金,使得如数以输,及期而纳;彼纵意不在赃,犹得出诏狱、入法司,俾父子相诀而毙;不至割绝伤惨,遂至此也。岂意遍告亲知,百无一应;推迟迁延,备极诈狙。独范阳长者高倡醵金之议,深乡酷贫之士,素不通名者,莫不典衣鬻物以相和。然多者不过十余金,寡者仅数十青蚨而已。伯夷有难,岂颜回、原宪所能助哉!

昔人谓廉吏可为而不可为,犹谓妻子贫困已耳。今则枉刑坐贿,罪延其孥,清白吏子孙,其受祸有什佰于墨吏者。福善祸淫之说,岂特不验?且复倒行逆施,茫茫天道,尚可问耶?今追比伊始,洢将就浙狱矣。先子祸,人不手援;岂先子既没,犹有出而援洢者哉!即或有之,顾昔不能活父,而今以自活,洢实痛之,不如速死之为愈也。嗟乎悲哉!司马迁羞贫贱、轻仁义,洢颇怪其谬于圣人,乃今知其不妄也。

先子死当葬首阳山侧,洢若死须葬要离冢旁。天地鄙陿可告语!昔先子槛车发平望,啧啧奇足下不置。侨良乡宾客傔从,俱似遥领足下意者。及扶榇南返,又闻经纬甚悉,慨然叹足下义士。故抆血布此。知回、宪无力,不能援伯夷急难。苟存此心,亦足慰先子与不肖双魂于地下也!

(有删改)

(注)
①醵:凑钱。②福善祸淫:赐福给为善的人,降祸给作恶的人。③陿:狭窄。④傔:侍从。⑤抆:揩,擦。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以多金   贷:________
(2)先子祸   罹:________
(3)可告语   莫: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市:汉代在长安东市处决判死刑的犯人,后“东市”泛指刑场。
B.先子:“先”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先子”在本文中指的是作者的亡父。
C.墨吏:由于墨是黑色的,所以人们称呼那些受朝廷处分的官吏为墨吏。
D.足下: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后多指下对上、同辈间的敬称。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马迁羞贫贱、轻仁义,洢颇怪其谬于圣人,乃今知其不妄也。
(2)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小题4】请简要概括作者写作这篇书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