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孝绰,字孝绰,彭城人。孝绰幼聪敏,七岁能属文。舅齐中书郎王融深赏异之,常与同载适亲友,号曰神童。融每言曰:“天下文章,若无我当归阿士。”阿士,孝绰小字也。绘,齐世掌诏诰。孝绰年未志学,绘常使代草之。父党沈约、任防、范云等闻其名,并命驾先造焉,眆尤相賞好。范云年长十余岁,其子孝オ与孝绰年并十四五,及云遇孝綽,便申伯季,乃命孝才拜之。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迁太子舍人俄以本官兼尚书水部郎奉启陈谢手敕答曰美锦未可便制簿领亦宜稍习。頃之即真。高祖雅好虫篆,时因宴幸,命沈约、任眆等言志赋诗,孝绰亦见引。尝待宴,于坐为诗七首,高祖览其文,篇篇嗟賞,由是朝野改观焉。初,孝绰与到洽友善,同游东宮。孝綽自以才优于洽,每于宴坐,嗤鄙其文,洽衔之。及孝绰为廷尉卿,携妾入官府,其母犹停私宅。洽寻为御史中丞,遣令史案其事,遂劾奏之,云:“携少妹于华省,弃老母于下宅。”高祖为隐共恶,改“妹”为“姝”。坐免官。孝绰诸弟,时随藩皆在荆、雍,乃与书论洽不平者十事,其辞皆鄙到氏。又写别本封呈东宮,昭明太子命焚之,不开视也。孝免职后,高祖数使仆射徐勉宣旨慰抚之,每朝宴常引与焉。及高祖为《籍田诗》,又使勉先示孝绰。时奉诏作者数十人,高祖以孝绰尤工,即日有敕,起为西中郎湘东王谘议。后为太子仆,母忧去职。服阕,除安西湘东王谘议参军,迁黄门待郎,尚书吏部郎,坐受人絹一束,为饷者所讼,左迁信威临贺王长史。頃之,迁秘书监。大同五年,卒官,时年五十九。孝绰少有盛名,而仗气负才,多所陵忽,有不合意,极言诋訾。领军臧盾、太府卿沈僧杲等,并被时遇,孝绰尤轻之。每于朝集会同处,公卿间无所与语,反呼仆卒访道途间事,由此多忤于物。 孝绰辞藻为后进所宗,世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讽诵传写,流闻绝域。文集数十万言,行于世。

(选自《梁书・刘孝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迁太子舍人/俄以本官兼尚书水部郎/奉启陈谢/手敕答/曰美锦/未可便制/簿领亦宜稍习
B.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迁太子舍/人俄以本官兼尚书水部郎/奉启陈/谢手敕答曰/美锦未可便制簿领亦宜/稍习
C.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迁太子舍人/俄以本官兼尚书水部郎/奉启陈谢/手敕曰/美锦未可便制/簿领亦宜稍习
D.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迁太子舍人/俄以本官兼尚书/水部郎奉启陈谢/手敕答曰美锦未可便制/簿领亦宜稍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诰,文体名,是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发布的命令、文告。
B.志学,作为年龄的代称,相当于说“弱冠”,语出《论语・为政》。
C.公卿,三公和九卿的简称,原是秦中央集权体制,后也泛指高官。
D.辞藻,意为诗文的辞采,常指修饰文词的典故或华丽的词语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孝绰恃才而任性。起初他与到洽关系友善,但后来到洽很怨根他,原因是孝绰自认为才能胜过到洽,讥笑到洽的文章
B.刘孝绰年轻有盛名。范云虽然年龄比孝绰大很多,但他很欣赏孝绰,以至和他结为兄弟,并让自己的儿子拜见了孝绰。
C.刘孝綽被高祖赏识。他被兔职后,高祖多次派徐勉宣旨抚慰他,每有朝宴也常让他参加;高祖作了诗,又让徐勉先送给他看。
D.刘孝绰常盛气凌人。他对人多加欺凌轻慢,有不合自己心意的人或事,便不惜夸大其词加以毁谤,尤其轻视盾、沈僧杲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舅齐中书郎王融深赏异之,常与同载适亲友,号曰神童。
(2)洽寻为御史中丞,遣令史案其事,遂劾奏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0 05:09: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渊藻,字靖艺,少立名行,志操清洁。齐永元初,释褐著作佐郎。天监元年,封西昌县侯,食邑五百户。出为益州刺史。时天下草创,边徼未安,州民焦僧护聚众数万,据郫、繁作乱。藻年未弱冠,集僚佐议,欲自击之。或陈不可,藻大怒,斩于阶侧。乃乘平肩舆,巡行贼垒。贼弓乱射,矢下如雨,从者举楯御箭,又命除之,由是人心大安。贼乃夜遁,藻命骑追之,斩首数千级,遂平之。进号信威将军,征为太子中庶子。藻性谦退,不求闻达。善属文辞,尤好古体,自非公宴,未尝妄有所为,纵有小文,成辄弃本。六年,为军师将军,与西丰侯正德北伐涡阳,辄班师,为有司所奏,免官削爵土。大通元年,迁侍中、中护军。时涡阳始降,乃以藻为使持节、北讨都督、征北大将军,镇于涡阳。高祖每叹曰:“子弟并如迦叶,吾复何忧。”迦叶,藻小名也。入为安左将军、尚书左仆射,藻固辞不就,诏不许。藻独处一室,床有膝痕,宗室衣冠,莫不楷则。常以爵禄太过,每思屏退,门庭闲寂,宾客罕通,太宗尤敬爱之。恒布衣蒲席,不食鲜禽,非在公庭,不听音乐。高祖每以此称之。侯景乱,藻遣长子或率兵入援。据京口,藻因感气疾,不自疗。或劝奔江北,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因不食累日。太清三年,薨,时年六十七。

(《梁书•列传卷二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
B.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
C.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
D.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亦称“解褐”,始任官职,意思是脱去平民衣服开始做官。
B.食邑:又称采邑、封地。古代国君、士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
C.平肩舆:古代的一种轿子起初作为山行的工具,后走平路也以之为代步工具。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渊藻智勇双全,置安危于不顾。焦僧护发动叛乱,他力排众议,到自己军营里巡视督战,最终稳定军心,平定了叛乱。
B.萧渊藻谦逊退让,不求闻达显名。他擅长作文赋,尤其爱好古体诗,平时不曾妄有所为,即使有小文章,一旦写成就会扔掉底稿。
C.萧渊藻身居高位经赏自我反省。他经常认为自己所得到的爵位太高俸禄太多,就想隐退,与宾客们也少有往来。此举深得太宗敬重喜爱。
D.萧渊藻尽忠报国,誓言掷地有声。“侯景之乱”发生后,他镇守京口染疾,也不去治疔,有人劝他投降,为此,他几天没有吃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天下草创,边徼末安,州民焦僧护聚众数万,据郫、繁作乱。
②藻独处一室,床有膝痕,宗室衣冠,莫不楷则。

同类题2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阅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
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内忧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喻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己。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
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徙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诏谥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按照旧制,父母死后,家中男丁要守丧,故谓之“丁忧”。
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唐时为六部之一,全面负责管理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调动等事务。
C.“薨”,按周礼,是对大夫死亡的讳称,当时袁昂当时加左光禄大夫。
D.“褐”指古时贫寒人穿的粗布衣服, “释褐”即脱去平民衣服,换上官服进入仕途。“脱褐”、“衣赭”也是这个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昂知恩图报。从兄袁彖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着期服为袁彖守丧。
B.袁昂淡泊节俭。袁昂临终前上疏说不愿接受官职追赠和谥号,并告诫子弟们不得为他立墓志铭。
C.袁昂忠于职守。梁军攻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投降,唯独袁昂占据辖境拒不受命。
D.袁昂谦卑低调。天监二年,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没有就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
(2)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
B.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
C.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
D.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B.“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2)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放,字元直,车骑将军睿之子。初为齐晋安王宁朔迎主簿,高祖临雍州,又召为主簿。放身长七尺七寸,腰带八围,容貌甚伟。天监元年,为盱眙太守,寻为轻车晋安王中兵参军,迁镇右始兴王谘议参军,以父忧去职。服阕,袭封永昌县侯,出为轻车南平王长史、襄阳太守。转假节、明威将军、竟陵太守。在郡和理,为吏民所称。六年,大举北伐,以放为贞威将军,与胡龙牙会曹仲宗进军。
普通八年,高祖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以放为明威将军,帅师会之。魏大将费穆帅众奄至,放军营未立,麾下止有二百余人。放从弟洵骁果有勇力,一军所仗,放令洵单骑击刺,屡折魏军,洵马亦被伤不能进。放胄又三贯流矢。众皆失色,请放突去。放厉声叱之曰:“今日唯有死耳。”乃免胄下马,据胡床处分。于是士皆殊死战,莫不一当百。魏军遂退,放逐北至涡阳。魏又遣常山王元昭、大将军李奖、乞佛宝、费穆等众五万来援,放率所督将陈度、赵伯超等夹击,大破之。涡阳城主王纬以城降。放乃登城,简出降口四千二百人,器仗充牣;又遣降人三十,分报李奖、费穆等。魏人弃诸营垒,一时奔溃,众军乘之,斩获略尽。擒穆弟超,并王纬送于京师。中大通二年,徙督北徐州诸军事、北徐州刺史,增封四百户,持节、将军如故。在镇三年,卒,时年五十九。
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其后各产男女,未及成长而率亡,遗嗣孤弱,放常赡恤之。及为北徐州,时有势族请姻者,放曰:“吾不失信于故友。”乃以息(儿子)岐娶率女,又以女适率子,时称放能笃旧。
(选自《梁书•韦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
B.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娇姻
C.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
D.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始设于战国时期,称郡守,西汉时改称太守。
B.服阕,古时指服丧期满除服;阕,终了。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从弟,我闻古代指与自己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包括从祖弟(共曾祖父而不共祖父)和从父弟(共祖父)。
D.冑,古代战士穿的铠甲,常与“甲”(古代战士戴的头盛)合称“甲冑”,多由金属、革或藤制成,是古代将士作战时用的防护性用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放为官颇具才干。他担任明威将军、竟陵太守时,治理有方,所管辖的郡政通人和,为当地吏民所称道。
B.韦放临危不乱。在攻打涡阳的战斗中,他被流矢射中,但拒绝突围并且严厉处置了劝他突围的士兵,鼓舞了士气。
C.韦放用兵颇有计谋。涡阳城主率城投降以后,他派投降的人去敌军报信,趁敌军慌乱溃退之际,乘势掩杀,大获全胜。
D.韦放笃实守信。当初与吴郡张率指腹为婚,后来张率去世,他拒绝了权势人家的提亲,履行前约,受到人们的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以放为明威将军,帅师会之。
(2)放令洵单骑击剌,屡折魏军,洵马亦被伤不能进。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六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余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馀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节选自《梁书·王筠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有居郎署者 居:居住
B.以母忧去职  忧:丁忧,指直系亲属去世
C.老而弥笃  笃:执着
D.身为四代之史 身:亲自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时人为之语曰 公为我呼入
B.乃欣然就职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其见重如此  其孰能讥之乎
D.不足传之好事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B.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C.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D.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孝服。古人家中有亲人去世,都要按礼制守丧一段时间。
B.本草:本草是中草药的另一种说法,这里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C.子史诸集:“子”指诸子著作,“史”指史书,“集”指诗文总集。
D.爵位: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各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