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愍王时,单为临菑市,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愍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①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

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愍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臿。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②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

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菑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

(节选自《史记·田单列传》,有删改。)

注:①轊wèi:车轮的轴头。②衔枚:古代行军时一种约束喧哗的办法。枚:像筷子一样的东西,横衔在口中,两端用小绳结在脖子后面。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
B.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
C.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
D.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掾”为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也称掾吏,因分曹治事,也称掾曹。
B.古代有多种货币计量方式,以重量计,常见的由轻到重有铢、锱、两、斤、镒等。
C.古代只有帝王亲临朝堂,听取大臣陈奏事情,并对重大事情做出决断,才可称为听政。
D.“君”在先秦时是对给予王室宗亲或有功之臣所封的一种封号,地位在“侯”之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本是一名小官吏,但在战乱中表现出过人的智慧,使自己的宗族家人得以保全,因而为人所知,在齐国危难之际,被众人推举为将军。
B.田单派人散布谣言说乐毅将帮助齐国再立齐王,只是齐国人还未收拢军队,所以齐国人最担心燕国派别人代替乐毅。燕王信以为真,果然派骑劫取代乐毅。
C.田单挑拨燕国军队割掉被俘的齐国士兵的鼻子,大肆挖掘齐国人的坟墓,烧毁墓中尸体,用这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齐国人的斗志。
D.田单以火牛阵制造恐慌,用老弱之人敲打铜器以制造声势,然后用五千人突袭,终于打败了包围即墨的敌人,将燕军一直赶到黄河边上,收复了齐国七十余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
(2)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1 07:47: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相如张目叱     请以秦咸阳为赵王寿
B.赵王窃闻秦王善秦声 秦王赵王击缻
C.请奉盆缶秦王,相娱乐 赵亦盛设兵待秦
D.终不能加胜赵    故燕王欲结
【小题2】下列各中加点字词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的“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A.相如每
B.大王必欲
C.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而相如叱之
【小题3】对上面文字评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秦王“秦王怒,不许”“不怿,为一击缶”的描写,表现了他色厉内荏、难以下台的窘态。
B.选文中安排舍人的责问,来表现出舍人们的目光短浅和对相如的不理解。
C.选文充分展示了蔺相如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他的表现使老将廉颇深为感动,于是负荆请罪,最终将相交欢。
D.写廉颇悔过,负荆请罪,表现出廉颇知过必改的美好品行。
【小题4】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B.《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C.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D.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给予的褒奖性的称号,帝王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则由其亲友、门生所加。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片段二: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B.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C.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D.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狱掾,秦汉县级行政机构的属吏,辅佐县令主管刑法,位在狱史上。
B.河南,古代所指地域不同,文中指与河北相对的黄河以南广大地区。
C.东向,坐东向西之意,文中指项王、项伯并坐在宴席最尊贵席位上。
D.为寿,古代祝颂辞,意为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祈祝他健康长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少有大志,不屑小事。青少年时代他不愿认真学习识字和剑术;在他看来识字只能记姓名,剑术只能胜一人,他要学习万人敌。
B.项羽豪气纵横,勇力过人。他看到秦始皇时轻蔑地说此人可以取而代之,以至项梁大吃一惊;因为勇力与才气,他让吴中子弟惧怕。
C.项羽为人率直,胸无城府。面对沛公拜见时的一番拉拢和试探,他很直率地说出曹无伤是告密者,并且还盛情挽留沛公与自己饮酒。
D.项羽优柔寡断,缺乏远见。当范增暗示杀掉沛公以绝后患时,他内心很愤怒;这说明他看不清形势,没有认到沛公是他未来的敌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五城(_________) (2)射起而夷宗死者(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战不踵( )
A.停止 B.立即 C.掉转 D.返回
(2)之子矣(   )
A.连接 B.托付 C.归属 D.部署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文侯吴起善用兵
A.魏文侯为将B.拒秦、韩
C.则天地曾不能一瞬D.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小题4】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小题5】翻译以下句子。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小题6】吴起侍奉魏国两任君主,分别体现出他的 □□□□之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夕时,庄贾乃至,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谓相送乎!”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谓相送乎
B.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谓相送乎
C.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谓相送乎
D.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谓相送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破格提拔,古代授予官职的专用名称,与“陟”“升”“除”同用来表示升迁。
B.下漏,用漏壶中的水滴、沙漏来标记时刻。漏壶是古代利用滴水、漏沙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C.不佞,谦辞,犹言不才,旧时用来谦称自己。“佞”还可以指巧言谄媚,含贬义。
D.大司马,是中国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曾经位列“三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穰苴地位低下,才能出众。他是田家的妾生之子,身份低微,幸而晏婴慧眼识才,知道他文武双全。
B.司马穰苴缺乏自信,推辞任职。面对齐景公的赏识,他觉得自己人微权轻,所以只当了庄贾的助手。
C.司马穰苴法纪严明,斩杀庄贾。他与庄贾约定第二天日中时分会面,结果庄贾轻慢误时,被杀示众。
D.司马穰苴平等待下,大获全胜。他安抚士兵,体贴病弱,极大地提振了士气,最终解决了齐国困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2)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B.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C.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D.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准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指刘邦,因其起兵于沛,故称沛公。
B.参乘,亦作“骖乘 ”,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C.流涕,指流泪。古代的“涕”一般指鼻涕,而“泗”指眼泪。
D.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是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C.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垂名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D.教材中的《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2) 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