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驭,皇帝的车驾。除此之外,该词意义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B.《楚辞》由西汉刘向辑录,收集了战国时代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0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江东,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秦汉以后习惯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D.锱铢:古代长度单位,一锱等于六尺,一铢约等于后来一尺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22 05:20: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是年号。明清两朝,大多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嘉靖皇帝、康熙帛帝。
B.古代官职的升迁任免大多由吏部掌管,有专门的词语表示。如 “擢”“加”“拜”是古代表示官职升或降的词语。
C.御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春秋战国时期设有御史,秦以御史监郡,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叫纠弹。
D.保甲是旧时代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家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保设保长,甲设甲长。
同类题2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卜儿”属于“杂”,是元杂剧中扮演老年妇人的角色。
B.“五经”,指儒家的五圣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而“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箱,外篇15篇,杂篇11篇。
D.《陈情表》,原题作“陈情事表”。“陈”,陈述。“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同类题3
下列各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韩愈,又称“韩吏部”、“韩文公”,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中唐的古文运动,苏轼谓之“文起八代之衰”。他在《师说》中提出了进步的师道见解“古之学者必有师”,崇尚从师之道。
B.词,又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约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有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流派。“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音韵等。
C.在《赤壁赋》中,苏东坡“乐水”,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乐山”,这两篇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特殊的人生境遇中感悟自然。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作品有《骆驼样子》《四世同堂》《茶馆》《雷雨》等。
同类题4
“先嫔”是对去世妻子的称呼,“先考”则是对死去的________ 的称呼。
同类题5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指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指体犹未壮),冠(行冠礼,表示成年)”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在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由此可知,衡阳在衡山的南边。
C.“自翰林出滁上”中的“出”指京城到外地任职。白居易《琵琶行》序中“予出官二年”也是此意。但前者是升官,后者是贬官。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儒家的《诗》《书》《礼》《易》《乐》《春秋》,“传”指解释经书的著作。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