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空图,字表圣,本临淮人。图咸通十年登进士第,主司王凝于进士中尤奇之。凝左授商州刺史,图请从之,凝加器重。洎凝问宣歙,辟为上客。召拜殿中侍御史,以赴阙迟留,责授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

乾符六年,宰相卢携罢免,以宾客分司,图与之游,携嘉其高节,厚礼之。尝过图舍,手题于壁曰:“姓氏司空贵,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明年,携复入朝,路由陕虢,谓陕帅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公其厚之。”渥即日奏为宾佐。其年,携复知政事,召图为礼部员外郎,赐绯鱼袋,迁本司郎中。

其年冬,巢贼犯京师,天子出幸,图从之不及,乃退还河中。时故相王徽亦在蒲待图颇厚数年徽受诏镇潞乃表图为副使徽不赴镇而止僖宗自蜀还次凤翔召图知制诰寻正拜中书舍人。其年僖宗出幸宝鸡,复从之不及,退还河中。

龙纪初,复召拜舍人,未几又以疾辞。河北乱,乃寓居华阴。景福中,又以谏议大夫征。时朝廷微弱,纪纲大坏,图自深惟出不如处,移疾不起。乾宁中,又以户部侍郎征,一至阙廷致谢,数日乞还山,许之。

昭宗迁洛,欲归梁,柳璨希贼旨,陷害旧族,诏图入朝。图惧见诛,力疾至洛阳,谒见之日,堕笏失仪,旨趣极野。璨知不可屈,诏放还山。

图有先人别墅在中条山之王官谷,泉石林亭,颇称幽栖之趣。自考槃高卧,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晚年为文,尤事放达,尝拟白居易《醉吟传》为《休休亭记》。图既脱柳璨之祸还山,乃预为寿藏终制。故人来者,引之圹中,赋诗对酌,人或难色,图规之曰:“达人大观,幽显一致,非止暂游此中。公何不广哉!”图布衣鸠杖,出则以女家人鸾台自随。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图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王重荣父子兄弟尤重之,伏腊馈遗,不绝于途。唐祚亡之明年,闻辉王遇弑于济阴,不怿而疾,数日卒,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

(注)①屯奇:艰难,不顺利。②考槃:避世隐居。③寿藏:生时所建的墓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故相王徽亦在/蒲待图颇厚/数年/徽受诏镇潞/乃表图为副使/徽不赴镇而止/僖宗自蜀还/次凤翔/召图知制诰/寻正拜中书舍人
B.时故相王徽亦在蒲/待图颇厚/数年/徽受诏镇潞/乃表图为副使/徽不赴镇而止/僖宗自蜀还/次凤翔/召图知制诰/寻正拜中书舍人
C.时故相王徽亦在蒲/待图颇厚数年/徽受诏镇潞/表图为副使/徽不赴镇/而止僖宗/自蜀还次风翔/召图知制诰/寻正拜中书舍人
D.时故相王徽亦在/蒲待图颇厚/数年/徽受诏镇潞/乃表图为副使/徽不赴镇/而止僖宗/自蜀还次凤翔/召图知制诰/寻正拜中书舍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B.出幸原指皇帝出外所至,后也讳指帝王外逃避难。
C.相传夏禹铸九鼎,历商至周,为传国的重器。后以鼎代指国家政权和帝位。
D.伏腊指伏祭和腊祭之日,“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十二月,也称冬月,泛指节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图品行高洁,懂得知恩图报。他受王凝赏识,在王凝贬官任商州刺史时,请求跟从,因此更受器重;等到王凝任宣歙观察使时,他又被征召为上等门客。
B.司空图明晢保身,政治敏锐力强。他看到朝廷微弱,纪纲大坏,便“移疾不起”;柳璨陷害旧族,司空图惧怕被诛杀,故意失礼将手中笏板掉落在地,柳璨只好放他还山。
C.司空图性情放达,醉心山水文章。他归隐中条山别墅后,每天和名僧高士游赏赋诗还带朋友到他为自己营造的墓圹中赋诗对饮,
D.司空图平易近人,不居功自傲。退隐之后,司空图并未因为自己曾在朝中任职为官而自傲,他乐于参加民间活动,和村野老人同席而坐,从来没有表现出骄傲的神色。
【小题4】把下列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召拜殿中侍御史,以赴阙迟留,责授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
(2)明年,携复入朝,路由陕虢,谓陕帅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公其厚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5 10:15: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荐,字孝举,深州陆泽人。祖鷟,字文成,聪警绝纶,书无不览。为儿童时, 梦紫色大鸟,五彩成文,降于家庭。其祖谓之曰:“五色赤文,凤也;紫文,鷟鸑也,为凤之佐,吾兒当以文章瑞于明廷。”因以为名字。初登进士第,对策尤工, 考功员外郎骞味道赏之曰:“如此生,天下无双矣!”调授岐王府参军。又应下笔 成章及才高位下、词标文苑等科。鷟凡应八举,皆登甲科。再授长安尉,迁鸿胪丞。
荐少精史传,颜真卿一见叹赏之。大历中,浙西观察使李涵表荐其才可当史任, 乃诏授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既至阙下,以母老疾,竟不拜命。母丧阕,礼部侍郎 于邵举前事以闻,召充史馆修撰,兼阳翟尉。硃泚之乱,变姓名伏匿城中,因著 《史遁先生传》。德宗还宫,擢拜左拾遗。贞元元年冬,上亲郊。时初克复,簿籍多失,礼文错乱,乃以荐为太常博士,参典礼仪。四年,回纥和亲,送咸安公主入蕃,以荐为判官,转殿中侍御史。使还,转工部 员外郎,改户部本司郎中。十一年,拜谏议大夫,仍充中馆修撰。
时裴延龄恃宠,谮毁士大夫。荐欲上书论之,屡扬言未果。延龄闻之怒,奏曰:“谏官论朝政得失,史官书人君善恶,则领史职者不宜兼谏议。”德宗以为然。荐为谏议月余,改秘书少监。延龄排摈不已,会差使册回纥毗伽怀信可汗及吊祭,乃命荐兼御史中丞,入回纥。二十年吐蕃赞普死以荐为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充入吐蕃吊祭使涉蕃界二千余里至赤岭东被病殁于纥壁驿吐蕃传其柩以归 顺宗即位,凶问至,诏赠礼部尚书。
荐自拾遗至侍郎,仅二十年,皆兼史馆修撰。三使绝域,皆兼宪职。以博洽多能,敏于占对被选。有文集三十卷,及所撰《五服图》、《宰辅略》、《灵怪集》、 《江左寓居录》等,并传于时。
(选自《旧唐书·张荐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年/吐蕃赞普死/以荐为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充/入吐蕃吊祭使/涉蕃界二千余里/至赤岭东/被病殁于纥壁驿/叶蕃传其柩以归/
B.二十年/吐蕃赞普死/以荐为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充/人吐蕃吊祭使涉蕃界/二千余里至赤岭东/被病/殁于纥壁驿/吐蕃传其柩以归/
C.二十年/吐蕃赞普死/以荐为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充入吐蕃吊祭使涉蕃界/二千余里至赤岭东/被病/殁于纥壁驿/吐蕃传其柩以归/
D.二十年/吐審赞普死/以荐为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充入吐蕃吊祭使/涉蕃界二千余里/至赤岭东被病/殁于纥壁驿/吐蕃传其柩以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彩,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和《鸿门宴》“成五采”中的“五采”意同。
B.甲科,古代科举考试的进上第分三甲,在文中意为科举考试中居于殿试前三位。
C.阙下,宫阙之下,代指帝王所居住的宫殿,还可以借指京城。
D.回纥,我国古代民族名,在唐代贞元四年自请改称回鹘,是今维吾尔族的祖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荐精通史传,撰著文献典籍。他博览群书,下笔成章,后来考取功名,曾经任职史馆修撰,撰著《五服图》《宰辅略》等多部书籍。
B.张荐受人赏识,被多人举荐。他先受到颜真卿的赏识,后来受到李涵的推荐,因母亲年老患病而不接受任命,服丧结束后又被于邵提议任职。
C.张荐正直敢言,不畏朝中权要。他反感宠臣裴延龄的做法,裴延龄听说后非常愤怒,向唐德宗上奏,使张荐的官职从谏议大夫变成秘书少监。
D.张荐出使边疆,身负重任殉职。他先后受命出使回纥、吐蕃,都兼任御史一类的官职。出使吐蕃到达赤岭东时得病,不幸殉职,受到皇帝追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考功员外郎骞味道赏之曰:“如此生,天下无双矣!”
(2)时裴延龄恃宠,谮毁士大夫。荐欲上书论之,屡扬言未果。

同类题2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古代男子15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5岁左右的年纪。
C.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多以年号纪年,如文中的“开成二年”“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
D.“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指降级。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B.进士第,指在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唐设进士科,凡应试者皆称进士。
C.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期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
D.郡县,是古代两级行政单位,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成若干郡,郡以下置县。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得到令弧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B.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敏,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纬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能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谏文和奠文。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商隐传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椽曹,令典片戈奏,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所业文干之 干:求取
B.令与诸子游 游:结交
C.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累:多
D.为当涂者所薄 当涂:糊涂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商隐仕途不如意的一组是
①调补弘农尉 ②又以书判拔萃 ③久之不调
④亦贬循州刺史 ⑤累为宾佐 ⑥商隐屡启陈情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受惠于令狐楚,却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故而陷入党争之中,仕途坎坷就在所难免了。
B.李商隐先后在天平、汴州、长安、弘农、岭南、徐州一带为官,一生郁郁不得志。
C.令狐楚父子先前与李商隐关系十分友好,后来鄙薄李商隐的为人,不愿意举荐他为官。
D.李商隐在诗歌和散文创作方面都有成就,但在文思方面,却不及温庭筠的清雅秀丽。
【小题4】把第三题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2)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3)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恋,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衰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已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史馆修撰。逾岁,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日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B.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C.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D.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太白全集》是以字命名,《杜工部集》是以官职命名,《昌黎先生集》是以籍贯命名,《白氏长庆集》是以年号命名。
B.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会试通过者的称谓,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C.翰林即文翰之林,翰林学士指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是唐代设立的各种艺能之士供职的机构,后为草拟机密诏制的机构。
D.礼部是古代中央行政机构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之一,掌管天下礼仪祭享及学校贡举之政令,主管有尚书和侍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勤学成才,受到大家赏识。他三岁而孤,被堂兄抚养,刻苦学习儒家经典;考中进士后,受到郑余庆、董晋、张建封等人的赏识。
B.韩愈直爽坦率,也因此而被贬。他说话不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品德专一正派;曾写文章极力批判宫市的弊端,被皇帝贬做阳山县令。
C.韩愈待人友好,奖掖鼓励后进。他与孟郊、张籍交好,在公卿间推荐二人;很多后进吃住在他家,他哪怕生活艰难仍和颜悦色毫不介意。
D.韩愈宽宏通达,有自己的担当。他与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总不改变态度;他总把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资助别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