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妥,字栖凤,西城人也。少机警,八岁游国子学,助教顾良戏之曰:“汝既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是河水之河?”应声答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是新故之故?”众咸异之。十七,以技巧事湘东王,后知其聪明,召为诵书左右。

江陵陷,周武帝尤重之,授太学博士。宣帝初欲立五后,以问儒者辛彦之,对曰:“后与天子匹体齐尊,不宣有五。”妥驳日:“帝喾四妃,舜又二妃,亦何常数?”由是封襄城县伯。高祖受禅,除国子博士,进爵为公。

妥性劲急,有口才,好是非人物。时纳言苏威尝言于上曰:“臣先人每诫臣云,唯读(孝经》一卷,足可立身治国,何用多为!”上亦然之。妥进曰:“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展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且夫子有云:‘不读《诗》无以言,不读《礼》无以立’。岂容苏绰教子独反圣人之训乎?”威时兼领五职,上甚亲重之,妥因奏威不可信任。书奏,威大衔之。其后上令妥考定钟律。

先是,太常所传宗庙雅乐,数十年唯作大吕,废黄钟。妥又以深乖古意,乃奏请用黄钟。诏下公卿议,从之。六年,出为龙州刺史。时有负笈游学者,妥皆为讲说教授之。为《刺史箴》,勒于州门外。在职三年,以疾请还,诏许之。复知学事。时上方使苏夔在太常,参议钟律。夔有所建议,朝士多从之,妥独不同,每言夔之短。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侍郎薛道衡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卒官。谥曰肃。撰《周易讲疏》十三卷,《孝经义疏》三卷,《庄子义疏》四卷,《封禅书》一卷,《乐要》一卷,文集十卷,并行于世。

(节选自《隋书·列传卷四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
B.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
C.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
D.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子学,晋武帝时始设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历代名称、制度虽异,但俱为最高学府。
B.受禅,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用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接旧帝让给的帝位。
C.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地方,并发展为严格的制度;后也用作朝廷或国家的代称。
D.《周易》,即《易经》,传统经典之一,五经还包括《论语》《春秋》《孟子》《礼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妥为人机警,少年老成。他八岁时游学国子学,就能机智巧妙地回应了国子学助教的 戏谑之言,被人们认为与众不同。
B.何妥聪明博学,富有辩才。他反对儒者辛彦之谏止宣帝册立五位皇后,并进言驳斥苏威只读《孝经》即可治国的观点。
C.何妥忠心耿耿,刚正不阿。他进呈密奏,评论时政得失,指斥当代朋党;进言皇帝宠臣苏夔不诚不孝,并且力揭其短。
D.何妥富有才干,著述颇丰,他亲自教授游学到治内的学子;撰写《刺史箴》公告于城门外石头上,另著有《周易讲疏》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时兼领五职,上甚亲重之,妥因奏威不可信任。书奏,威大衔之。
(2)为《刺史箴》,勒于州门外。在职三年,以疾请还,诏许之,复知学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30 11:03: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武帝亲总万机,彧诣阙求试。帝异之,以为司武中士。转郑令。平齐之后,帝大赏从官,留京者不预。彧上表,于是留守并加泛级。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道。乃云:‘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此言各有所能也。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臣死而后已,敢不竭诚。”上善之,干子竟免。有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丧,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二人竟坐得罪。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上甚嘉之。又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因上疏谏,上览而嘉之。后以忤旨免。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上嘉之。

(选自《隋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
B.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
C.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
D.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部,古官职名。隋 有虞部侍郎,属工部。 唐 宋 因之,改为虞部郎中,掌山泽、苑囿、草木、薪炭、供顿等事。 明 初改为虞衡司,掌山泽、桥道、舟车、织造、券契、衡量等事。 清 末始废。
B.列戟,宫庙、官府及显贵之府第陈戟于门前,以为仪仗。
C.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D.持节,保持节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彧年少好学,涉猎广泛,跑到皇宫请求武帝对他测试,武帝很欣赏他。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得到好处。
B.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正好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认为:父子已经分家,儿子不能安装戟门,高颎知道后很佩服柳彧的处理办法
C.柳彧在奏章中写道:管理百姓,必须使用有才能的人。武将上柱国和干子年龄太大,以前政绩很差,怨声载道,现在不宜担任刺史。柳彧后来因违背圣旨被免职,复职时皇帝对柳彧说:“不能改变你的禀性。”
D.当时的官员都不敢得罪右仆射杨素。杨素犯了错误被送到南台时,他还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凳上。柳彧看见了,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并立即查问杨素的犯罪事实。
【小题4】把下列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因上疏谏,上览而嘉之。
(2)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为襄城王长史,兼行参军。迁太常博士,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后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及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
开皇初,诏征入朝,访以政术,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马。在职数年,以老病乞骸骨,优诏不许。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时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有疾病者,景茂撤减俸禄,为饘粥汤药,分赈济之,赖全活者以千数。上闻而嘉之,诏宣告天下。
十五年,上幸洛阳,景茂谒见,时年七十七。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上甚悦,赐物三百段。诏曰:“景茂修身洁己,耆宿不亏,作牧化人,声绩显著。年终考校,独为称首,宜升戎秩,兼进籓条。可上仪同三司,伊州刺史。”
明年,以疾征,吏人号泣于道。及疾愈,复乞骸骨,又不许,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淄州刺史,赐以马舆,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
大业初卒官,年八十七。谥曰康。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节选自《隋书 公孙景茂列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上闻而嘉之 ②谨拜表以闻
B.①赐以马舆,便道之官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①上幸洛阳,景茂谒见 ②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D.①访以政术 ②访风景于崇阿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绩大村/或数百户/谐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B.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C.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D.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古代指速逢母亲丧事,也叫“丁外忧”。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按古制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居家守丧,文中公孙景茂因母忧去职,居家守丧。
B.陛下:陛,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古代臣子向天子进言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
C.秩:文中指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品级或体禄。古代官员的俸禄要根据年终考评确定,俸禄因功罪而增减乃至取消
D.谥:谥号分官谥和私谥。官谥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
【小题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景茂博览群书。他在北魏时期,射策甲科。升任太常博士,对宗庙礼仪多有增删,被时人称为“书库”。
B.公孙景茂治州有方。治理地方法令清静,恩施百姓,赡济孤弱。平陈战役时,他拿出自己的体禄,煮粥熬药,救助灾民,救活数以千计的灾民。
C.公孙景茂声绩显著。他前后历职,都有德政,常受皇上恩赐,并下诏褒扬。征召入朝,吏民遮道号泣;死后朝廷赠谥为康。
D.公孙景茂扬善化恶。他关心民疾,深入百姓,阅视产业,在大庭广众之中称赞善持家的;教诲有过错的,并不宣扬,百姓知礼而行,深得百姓爱戴。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以疾征,吏人号泣于道。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鱼俱罗,冯翊下邽人也。身长八尺,膂力绝人,声气雄壮,言闻数百步。弱冠为亲卫,累迁大都督。从晋王广平陈,以功拜开府,赐物一千五百段。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及遇贼,俱罗与数骑奔击,瞋目大呼,所当皆披靡,出左入右,往返若飞。以功进位柱国,拜丰州总管。初,突厥数入境为寇,俱罗辄擒斩之,自是突厥畏惧屏迹,不敢畜牧于塞上。初,炀帝在藩,俱罗弟赞,以左右从,累迁大都督。及帝嗣位,拜车骑将军。赞性凶暴,虐其部下。帝以赞藩邸之旧,不忍加诛,谓近臣曰:“弟既如此,兄亦可知。”因召俱罗,谴责之,出赞于狱,令自为计。赞至家,饮药而死。帝恐俱罗不自安,虑生边患,转为安州刺史。岁余,迁赵郡太守。后因朝集,至东都,与将军梁伯隐有旧,数相往来。又从郡多将杂物以贡献,帝不受,因遗权贵。御史劾俱罗以郡将交通内臣,帝大怒,与伯隐俱坐除名。大业九年,重征高丽,以俱罗为碣石道军将。及还,江南刘元进作乱,诏俱罗将兵向会稽诸郡逐捕之。于时百姓思乱,从盗如市,俱罗击贼帅朱燮、管崇等,战无不捷。然贼势浸盛,败而复聚。俱罗度贼非岁月可平,诸子并在京、洛,又见天下渐乱,终恐道路隔绝。于时东都饥馑,谷食踊贵,俱罗遣家仆将船米至东都粜之,益市财货,潜迎诸子。朝廷微知之,恐其有异志,发使案验。使者至,前后察问,不得其罪。帝复令大理司直梁敬真就锁将诣东都。俱罗相表异人,目有重瞳,阴为帝之所忌。敬真希旨,奏俱罗师徒败衄,于是斩东都市,家口籍没。
(选自《隋书·鱼俱罗传》,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俱罗体力过人,得到重用。他身材高大,雄壮有力,说话声音很远就能听到,刚成年就成为亲卫,之后又做了大都督。
B.鱼俱罗凶猛英勇,吓退突厥。突厥人多次越过边境侵扰抢掠,鱼俱罗抓获并斩杀他们,将他们吓得不敢再在边境放牧。
C.鱼俱罗时运不济,受到连累。他的弟弟虐待部下,被皇帝知道,皇帝召见鱼俱罗责备了他,并且将他贬到安州做刺史。
D.鱼俱罗怀有私心,终被处斩。江南刘元进造反作乱,他奉命平乱,却暗中将儿子们接到身边,引起皇帝猜忌,最后被定罪斩杀。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①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迁安固太守。

(隋)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佯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②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道而进。善净望见,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节选自《隋书·于仲文传》)

 注释:①髫龀(tiáo chèn):幼年,幼童。②蜀公:指尉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安固太守。   寻:不久。
B.仲文军次蓼堤,梁郡七里  去:距离。
C.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道而进  倍:通“北”,背向。
D.金乡人谓为然,皆喜 信:真实。
【小题2】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B.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C.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D.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年轻时就喜欢读书,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
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率队攻打他。
B.《孙子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假意给各州县下令,要多多准备粮食来麻痹敌人。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C.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之后,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因麻痹大意而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后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因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于仲文因平定尉迥之乱而功成名就。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2)让悉众来拒,仲文佯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武帝亲总万机,彧诣阙求试。帝异之,以为司武中士。转郑令。平齐之后,帝大赏从官,留京者不预。彧上表,于是留守并加泛级。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臣死而后已,敢不竭诚。”上善之,干子竟免。后以忤旨免。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选自《隋书》第62卷,列传第27)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B.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C.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D.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王朝换代,新皇帝接受旧帝禅让的帝位。类似的词语还有即位、嗣位、大行、践祚等。
B.母忧,母亲的丧事,也称“母艰”。古时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
C.申牒,“牒”是造纸术发明以前的竹书或木书,也指文书或证件,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名称之一。文中指用公文向上呈报。
D.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与《项脊轩志》中“祖母持一象笏至”中的“笏”意义相同。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彧少时好学,为人所敬。柳彧年少时喜欢学习,读了很多经史典籍;高祖登基后,柳彧多次升迁;在朝廷上为官员所敬畏,皇上也赞许他刚直。
B.柳彧刚直果敢,勇于进言。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得到好处。
C.柳彧忠诚耿直,切中时弊。当时刺史一职多由武官担任,大都不称职。柳彧列举汉光武帝的例子向皇帝进言,并陈述武官治理百姓的弊端,皇上认为他说得对。
D.柳彧端庄严肃,不畏强权。柳彧奉命查办杨素的罪行,杨素依仗自己声势显赫,坐在柳彧的床上,柳彧端笏整容,使杨素匆忙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