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孙也。明经学,年未二十,为议郎。光禄勋匡衡举光方正,为谏大夫。坐议有不合,左迁虹长。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天下。为上所亲信,转为尚书令。凡典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如或不从,不敢强谏争,以是久而安。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光久典尚书,练法令,号称详平。时定陵侯淳于长坐大逆诛,其小妾以长事未发觉时弃去,已更嫁。用长事发,丞相方进以为:“令,犯法者各以法时律令论之,明有所讫也。长犯大逆时,其妾为长妻,已有当坐之罪,与身犯法无异。后乃弃去,于法无以解。请论。”光以为:"大逆无道,父母妻子皆弃市,欲惩后犯法者也。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长未自知当坐大逆之法,而弃去其妾,已更嫁,义已绝,而欲以为长妻论杀之,名不正,不当坐。”有诏“光议是”。后为丞相。哀帝初即位,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褒赏大臣,益光千户。时,傅太后居北宫,北宫有复道通未央宫,傅太后从复道朝夕至帝所,求欲称尊号,贵宠其亲属,使上不得直道行。顷之,太后从弟子傅迁在左右尤倾邪,上免官遣归故郡。傅太后怒,上不得已复留迁。光奏言:“诏书‘侍中驸马迁巧佞无义,国之贼也,免归故郡。’复有诏止。天下疑惑,无所取信,亏损圣德,诚不小愆。臣请归迁故郡,以销奸党。”卒不得遣,复为侍中,光尘罢归。元始五年薨,年七十,谥曰简烈侯。

(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
B.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
C.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
D.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学,注解经书之学,其中“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
B.举、拜,都指授予官职,和《张衡传》中“举孝廉不行”一句中的“举”意思一致。
C.大逆,封建时代称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严重罪行,犯此重罪者当处以极刑。
D.封,指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文中指皇帝赏赐给孔光千户封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光博学多才,名声传遍朝野。他是孔子后裔,年未二十就精通经学;任博士时,受命审查冤狱、整治风俗、赈济灾民,所做之事符合旨意,由此知名天下
B.孔光公正执法,反对诛杀小妾。淳于长犯罪被诛,丞相认为其已改嫁的妾应被株连问罪,但孔光反对,认为杀掉小妾名义不正。他的观点被皇上认为是正确的。
C.孔光公正不阿,进言遣送傅迁。皇上将傅迁免去官职遣归故郡,后迫于傅太后之怒又留用傅迁。孔光认为这样做纵容太后,有损圣德,请求依然遣归傅迁。
D.孔光经历数代,宦海数次浮沉。他从议郎一职步入仕途,担任谏大夫时被贬为虹县县令;汉成帝时任尚书令、丞相等职;汉哀帝时因进言被免去官职,回到故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上所亲信,转为尚书令。凡典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
(2)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30 10:04: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祖,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高祖常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日:“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创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熹,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选自《汉书,高帝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项是(   )
A.高祖常徭咸阳 徭:服徭役
B.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善:.与...交好
C.从之客,因家焉 家:安家
D.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坐:坐下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闲卧
B.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闲卧
C.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D.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闲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他放走民夫,自己也准备逃命。
B.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高祖。
C.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奉承县令的贵容,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假称“贺礼一万钱”。
D.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才当上泗上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
(2)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

同类题2

根据《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和《高中文言文助读(1-5篇)》完成些列小题。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曲:理亏
B.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论:商讨
C.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穷厄:陷于困境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无征:没有应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B.今君乃亡赵走燕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
C.虽才高于世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D.以精铜铸成 验之以事
【小题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有数位诸侯国的国君相继成为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中的“缪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B.班固,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他修成的《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C.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也作政区名)、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D.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司马迁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如蔺相如在秦廷所说的话,有时谦恭有礼,有时直言雄辩,有时有理有据地分析,有时咄咄逼人地斥责。
B.蔺相如最终派从者怀璧归赵的原因除了认清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外,还由于他在赵王面前做出的一定要完璧归赵的承诺。
C.苏武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后来被放逐到北海牧羊。北海牧羊表现了他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
D.《张衡传》重点介绍了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从材料、形状、外观、构造到工作原理和实践功效,由外到内,从大到小,面面俱到。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班超投笔从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衡射策甲科,调补平原文学。元帝初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前将军萧望之为副。望之名儒,天子任之,多所贡荐。高充位而已,与望之有隙。长安令杨兴说高曰:“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闻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以将军之幕府,海内莫不仰望,而所举不过私门宾客。夫富贵在身而世人不誉,是有狐皮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之。平原文学匡衡材智有余,而随牒在远方。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以此显示众庶,名流于世。”高然其言,辟衡为议曹史,荐衡于上,上以为郎中,迁博士、给事中。   
是时,有日蚀、地震之变,上向以政治得失,衡上疏,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元帝崩,成帝即位,衡上疏劝经学威仪之则,上敬纳其言。初,元帝时,中书令石显用事,自前相韦玄成及衡皆畏显,不敢失其意。至成帝初即位,衡乃与御史大夫甄谭共奏显,追条其旧恶,并及党与。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专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既奏显等,不由陈不忠之罪,而反扬著先帝任用倾覆之徒,罪至不道。”有诏勿劾。衡惭惧,上疏谢罪。因称病乞骸骨,上丞相乐安侯印绶。上报曰:“君以道德修明,位在三公,朕嘉与君同心合意。今司隶校尉尊妄诋欺,朕甚闵焉。方下有司问状,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是彰朕之未烛也。传不云乎?‘礼义不愆,何恤人之言!’君其察焉。”因赐上尊酒、养牛。衡起视事。上以新即位,褒优大臣,然群下多是王尊者。衡不自安,每有水旱,风雨不时,连乞骸骨让位。上辄以诏书慰抚,不许。
久之,衡子昌为越骑校尉,醉杀人,系诏狱。越骑官属与昌弟且谋篡昌。事发觉,衡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谒者诏衡冠履。而有司奏衡专地盗土,衡竟坐免。    
(选自《汉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之义
B.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之义
C.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之义
D.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之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是晋升或调动官职的意思,古代官职的变动有特殊称谓,如文中“领尚书事”的“领”是兼任官职的意思,“视事”是任职的意思。
B.建昭是西汉元帝刘奭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还有一种常用的纪年方式为干支纪年。
C.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奏章的文体还有表,如李密的《陈情表》。
D.古代关于人的死亡有不同的名称,名称是根据死者的身份而确定的,皇上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卒,大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王尊弹劾匡衡,但成帝对匡衡很信任,用言语安慰他,并赏赐他财物。
B.文帝曾询问地震等灾变与政治得失的关系,匡衡上疏,皇上看了很高兴,就晋升他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后来还又接替韦玄成担任丞相之职。
C.匡衡的儿子们犯了罪,匡衡脱下官帽,光着脚,等待皇帝降罪,皇上免了他的罪,但有关部门又以其他的罪名弹劾他,匡衡最终还是被免除了惩罚。
D.早年,匡衡在平原郡文学才能突出,得到长安县令杨兴的推荐,乐陵侯史高认同杨兴的看法,征召匡衡做议曹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闻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
(2) 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苏武传》节选文段,回答问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节选自《苏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B.副有罪,当相坐     坐:治罪
C.反欲斗两主 斗:使…… 争斗
D.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B.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C.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D.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小题3】下列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第一、二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B.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匈奴的所有人,连单于也对他佩服不已。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本文段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