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拓跋仪,秦明王翰之子。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太祖幸贺兰部,侍从出入。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太祖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太祖不自来之意。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东与燕世为兄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及还,报曰:“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太祖以为然。

太祖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太祖大喜,封东平公。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慕容宝之寇五原,仪摄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世祖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仪入。太祖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臣推诚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辄自安。忽奉夜诏,怪有之,惧实无也。”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

先是,上谷侯岌、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成败要害,造次备举。谦等叹服,相谓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

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伏武士伺太祖,欲为逆。崇子遂留伏士中,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太祖使人追执之,遂赐死,葬以庶人礼。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B.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C.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D.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常见于开国皇帝,因创立基业,功劳甚大,故继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
B.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和“移”“调”“转”意思相近。文中用在拓跋仪立功后,应有升职的意思。
C.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下本义是台阶,其两侧是古时帝王卫士的戒备之地,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
D.庶人,周代称国人中的下层为庶人。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一直延续到今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拓跋仪有勇有谋,深受太祖赏识。他容貌俊美,身材魁伟,武艺高强,超出常人,有谋略,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屡立战功。
B.拓跋仪睿智果敢,维护国家利益。他出使后燕,面对君主的问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洞察敌国国情,制定可图之计。
C.拓跋仪善待士人,拥有雄才大略。他尊重善待来拜访他的名士,并一起谈论当代事务,见解高明,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依附他。
D.拓跋仪恃宠而骄,谋反出逃被赐死。他富有才气和声望,深受太祖重视,然而依仗有功而密谋反叛,后因恐惧出逃被抓后赐死。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30 08:01: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高闾,字阎士,渔阳雍奴人。闾早孤,少好学,博综经史,文才俊伟,下笔成章。文明太后临朝,引闾与中书令高允入于禁内,参决大政,赐爵安乐子高允以闾文章富逸,举以自代,遂为显祖所知,数见引接,参论政治。命造 《鹿苑颂》、《北伐碑》,显祖善之。文明太后甚重闾,诏令书檄,碑铭赞颂皆其文也。高祖引见王公已下于皇信堂,高祖曰:“诚知忠佞有损益而未识其异同恒惧忠贞见毁佞人便进寤寐思此如有隐忧国彦朝贤休戚所共宜辨斯真伪以释朕怀。”尚书游明根对曰: “先试之以官,官定然后禄之,三载考绩,然后忠佞可明。”闾曰:“佞者,饰智以行事;忠者,发心以附道。譬如玉石,皦然可知。”高祖善闾对。萧鸾雍州刺史曹虎据襄阳请降,车驾亲幸悬瓠。 闾表谏曰:“虎既不遣质任,必非诚心,无宜轻举。”高祖不纳。虎果虚诈,诸将皆无功而还。高祖攻钟离未克,将于淮南修故城而置镇戍,以抚新附之民,赐闾玺书,具论其状。闾表曰:“镇戍新立,悬在异境,以劳御逸,以新击旧,而能自固者,未之有也。”又车驾南讨汉阳,闾上表谏求回师, 高祖不纳。汉阳平,赐闾玺书,闾上表陈谢。世宗践祚,闾累表逊位,引见于东堂,赐以肴羞,访之大政。以其先朝儒旧,告老永归,世宗为之流涕。闾进陟北邙,上《望阙表》,以示恋慕之诚。景明三年十月,卒于家。赠镇北将军、幽州刺史,谥曰文侯
(节选自《魏书·高闾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诚知忠佞有/损益而未识其异同/恒惧忠贞见毁/佞人便进/寤寐思此/如有隐忧/国彦朝贤休戚/所共宜辨斯真伪/以释朕怀
B.诚知忠佞有损益/而未识其异同/恒惧忠贞见毁/佞人便进/寤寐思此/如有隐忧/国彦朝贤/休戚所共/宜辨斯真伪/以释朕怀
C.诚知忠佞有损益/而未识其异同/恒惧忠贞见毁/佞人便进/寤寐思此/如有隐忧/国彦朝贤休戚/所共宜辨斯真伪/以释朕怀
D.诚知忠佞有/损益而未识其异同/恒惧忠贞见毁/佞人便进/寤寐思此/如有隐忧/国彦朝贤/休戚所共/宜辨斯真伪/以释朕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禁内,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人,也称禁中。
B.安乐子,此处“子”与后文谥号中的“侯”皆为爵位,且“子”比“侯”的爵位高。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践阼,也称“践祚”,走上阼阶主位,指即位、登基。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闾才华卓著,很受朝廷重用。他因为写《鹿苑颂》《北伐碑》得到显祖的高度赞赏,所以文明太后将诏令、檄文等交给他写。
B.高闾终于职守,屡次直言犯谏。皇帝就修建城池之事询问他时,他据实提出反对意见,皇帝征讨汉阳,他又上奏请求班师回朝。
C.高闾明谋善断,颇有先见之明。曹虎请降,他认为曹虎不派人质,投降不诚,劝皇帝不能轻举妄动,后来前去收服的人果然无功而返。
D.高闾历事三朝,深受世宗优待。高闾因年老请求辞职,世宗请他去东堂并设宴向他请教治国大政;他离开朝廷,世宗流泪不舍,他去世后被追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允以闾文章富逸,举以自代,遂为显祖所知,数见引接,参论政治。
(2)镇戍新立,悬在异境,以劳御逸,以新击旧,而能自固者,未之有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欣,范阳人也,父崇使入都,为中书学生。世祖幸中书学,见而异之,指谓从者日:“此小儿终效用于朕之子孙矣。”因识眄之。世祖舅阳平王杜超有女,将许贵戚。世祖闻之,谓超曰:“李欣后必宦达,益人门户,可以女妻之。”遂劝成婚,杜超之死也,欣以超婿,得在丧位出入。帝目而指之,谓左右日:“观此人举动,岂不有异于众?必为朕家干事之臣。”初,李灵为高宗博士,谘议,诏崔浩选中书学生器业优者为助教。世祖意在于欣,日:“何不取幽州刺史李崇老翁儿也?”欣为世祖所识如此,遂除中书助教博士,稍见任用,入授高宗经。高宗即位,谓群臣日:“联始学之岁,情未能专,既总万机,温飞靡暇,是故儒道实有阙焉。岂惟予,抑赤师传之不勤。所以爵賞仍隆者,盖不遗旧也。” 欣出为使持节、安南将军。相州刺史。为政清简,明于折狱,奸盗止息,百姓称之。以欣治为诸州之最,加赐衣服。自是遂有骄矜自得之志,乃受納民财及商胡珍宝。兵民告言,尚书李敷与欣少长相好,每左右之,或有助以奏闻,敷不许。显祖闻欣罪状,槛车征欣,拷劾抵罪。时敷兄弟将见疏斥,有司讽欣以中旨嫌敷兄弟之意,令欣告列敷等隐罪,可得自全。 欣深所不欲,且弗之知也。乃谓其女婿裴攸日:“吾宗与李敷族世虽远,情如一家。在事既有此劝,竟如何也?昨来每欲为此取死,引簪自刺,以带自绞,而不能致绝。且亦不知其事。” 攸日:何为为他死也敷救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阐者先为敷所败其家切恨之但呼阐弟问之足知委曲”欣从其言。又赵郡范標具条列数兄弟事状,有司以闻,敷坐得罪。诏列欣贪冒,罪应死。以李敷兄弟,故得降免,百鞭髡刑,配为厮役。

(节选自《魏书▪李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为为他死也/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阐者/先为敷所败/其家切恨之/但呼阐/弟问之/足知委曲/
B..何为为他死也/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阐者/先为敷所败其家/切恨之/但呼阐弟问之/足知委曲/
C.何为为他死也/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阐者/先为敷所败/其家切恨之/但呼阐弟问之/足知委曲/
D.何为为他死也/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阐者/先为敷所败其家/切恨之/但呼阐/弟问之/足知委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惟予咎,抑亦师传之不勤 咎:怪罪
B.为政清简,明于折狱 折狱:判决案件
C.尚书李敷与欣少长相好,每左右之   左右:控制
D.以纠李数兄弟,故得降免    纠:揭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欣举动不凡,备受器重。他在中书学做学生时即为世祖赏识,并被寄子厚望,后来世祖力劝阳平王将女儿嫁给他,还选拔他为高宗讲经。
B.李欣富有才干,政绩突出。他担任地方官时,为政清廉简约,奸盗消失,管辖之地太平安定,深受百姓称道,还因政绩第一得到朝廷赏赐。
C.李欣骄矜自得,贪财致祸。他受到朝廷褒奖之后骄傲自满,私欲膨胀,收受百姓财物及商人珍宝,遭人揭发,最后被皇帝召回京城治罪。
D.李欣颇顾情义,未能始终。他本不愿为求自保而出卖朋友,还想寻死回避,后听女婿劝告,让范標罗列李敷兄弟罪状,终使自己免于死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而异之,指谓从者日:“此小儿终效用于朕之子孙矣。”
(2)时敷兄弟将见疏斥,有司讽欣以中旨嫌敷兄弟之意,令欣告列敷等隐罪,可得自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值四方多难,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以文华显初以父功,除太学博士。吏部尚书李神俊重收才学,奏授司徒记室参军。前废帝立,妙简近侍,诏试收为《封禅书》,收下笔便就,不立草稿,文将千言,所改无几。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深奇之。谓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迁散骑侍郎,寻敕典起居注,并修国史。俄兼中书侍郎,年二十六。出帝初,又诏收摄本职,文诰填积,事咸称旨。黄门郎崔棱从齐献武王入朝,熏灼于世,收初不诣门。为帝《登祚赦》,云“朕托体孝文”,收嗤其率直。正员郎李慎以告之,深忿忌。时前废帝殂,令收为诏,乃宣言:“收普泰世出入帏屋,一日造诏,优为词旨,然则义旗之士,尽为逆人;又收父老合解官归侍。”南台将加弹劾,赖尚书辛雄为言于中尉綦俊,乃解。初,齐献武王固让天柱大将军,帝敕收为诏,令遂所请,欲加相国,问收相国品秩,收以实对,帝遂止。收既未测主相之意,以前事不安,求解,诏许焉。久之,除帝兄子广平王赞开府从事中郎,收不敢辞,乃为《庭竹赋》以致己意。 寻兼中书舍人,与济阴温子升、河间邢子才齐誉,世号三才。时出帝猜忌献武,内有间隙,收遂以疾固辞而免。其舅崔孝芬怪而问之,收曰:“惧有晋阳之甲。”寻而献武南上,帝西入关。武平三年(572 年),收卒,朝廷赠其司空、尚书左仆射,谥号文贞。

(选自《魏书・ 列传·卷九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
B.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
C.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
D.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字,本意乳名、小名。另外,将原为少数民族语言的小名音译或义译为汉文时,常 常冠以“小字”来表示,也是原本小名的一种。
B.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 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现代社会已成为学位名称。
C.黄门郎,又称黄门侍郎。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因宫禁之门谓之黄闼,故称此官 职为黄门郎或黄门待郎。其侍从皇帝。传达诏令。
D.谥号,是对去世的皇帝、皇后及诸侯大臣等地位很高的人,给予或褒贬或同情的称号。 除正式的谥号外,古人还有私谥,私谥也由朝廷赐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收十五岁时,就已经能够写文章,后来跟随父亲到边疆。正值四方多难之时,转而练 习骑马射箭,想要凭借武艺实现抱负,却以文采扬名。
B.前废帝即位后,精心挑选侍臣,让魏收起草《封禅书》,魏收提笔一挥而就,无需草稿。文章近千言,改动的地方寥寥无几,皇帝因此很赏识他
C.从齐献武王入朝,气焰逼人。收曾识笑其文过于平直。知道后怀根在心,故意散布流言。史台将要弹劾魏收,幸亏尚书为他说话。
D.魏收年少成名,才情横溢,受命修史。兼任中书舍人时,才气声誉与济阴人温子升、河间人邢子才并列,世人称之为三才。后因故思退,被免职。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深奇之。谓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
(2)除帝兄子广平王赞开府从事中郎,收不敢辞,乃为《庭竹赋》以致己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北燕①王冯弘,字文通,跋之少弟也。高云僭号,以为征东大将军,领中领军,封汲郡公。跋立,为尚书左仆射,改封中山,历位司徒。及跋死自立,与刘义隆交通。

延和元年,世祖②亲讨之,文通婴城固守。文通所辖营丘、辽东等六郡皆降。文通尚书郭渊劝其归诚进女,乞为附庸,保守宗庙。文通曰:“吾负衅在前,北魏忿形已露,降附取死,不如守志,更图所适也。

先是,文通废其元妻王氏,黜世子崇,以后妻慕容氏子王仁为世子。崇出奔辽西,世祖遣兼鸿胪李继持节授崇假节、侍中,领护东夷校尉、幽平二州牧,封辽西王,录其国尚书事,食辽西十郡。文通遣其将封羽率众围崇,世祖永昌王拓跋健督诸军救之,封羽又以凡城降。

文通遣其尚书高颙请罪,乞以季女充掖庭。世祖许之,并征其子王仁入朝,文通爱仁拒遣。文通散骑常侍刘训言曰:“虽结婚和通,而未遣子质,魏若大举,将有危亡之虑。夫以重山之隘,刘禅衔璧;长江之难,孙皓归命。愿按时遣世子,以恭大国之命。然后收离集散厚布恩泽分赈仓廪以济民乏劝督农桑以邀秋稔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文通大怒,杀之。太常阳岷复劝文通请罪乞降, 速令王仁入侍,文通不听。 世祖则诏乐平王拓跋丕等讨之,日就蹙削,上下危惧。

文通避至辽东,高句丽遣使劳之曰:“龙城王冯君,爰适野次,士马劳乎?”文通惭怒,称制让之,高句丽乃处之于平郭,寻徙北丰。文通素侮高句丽,政刑赏罚,犹如其国。高句丽乃夺其侍人,质王仁。文通忿怨之,谋将南奔。高句丽乃杀之于北丰,子孙同时死者十余人。

(节选自《魏书·列传》有删改)

①北燕:五胡十六国之一,407年冯跋灭后燕,拥立高云(慕容云)为天王,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409年高云为近臣所杀,冯跋平定叛乱,自立为天王,史称“北燕”,436年被北魏所灭。②世祖: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庙号世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收离集散厚布\恩泽分赈仓廪\以济民乏\劝督农桑以邀秋稔\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
B.然后收离集散厚布恩泽\分赈仓廪以济民\乏劝督农桑\以邀秋稔\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
C.然后收离集散\厚布恩泽\分赈仓廪以济民乏\劝督农桑以邀秋稔\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
D.然后收离\集散厚布恩泽\分赈仓廪以济民乏\劝督农桑\以邀秋稔庶\大业危而更安\社稷可以永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僭号:僭,超越本分。僭号,即冒用帝王的称号或者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封号。
B.郡公:郡,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战国,秦朝时郡比县大,晋朝时废郡制;郡公,北魏时次于郡王的爵位,有实虚封两种。
C.假节:“借”以符节,皇帝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汉魏晋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持节或假节的称号。
D.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为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文通开始能坚持立场,拒降北魏。世祖率兵征讨他,六郡投降,尚书郭渊劝他归附献女儿入朝求做附庸,文通没有答应。
B.冯文通家事处理不当,以致内部不和。他废黜了长子冯崇,世祖就封冯崇为辽西王,执掌他们国中尚书之事,文通就遣将围崇。
C.冯文通刚愎自用,不听劝谏。刘训以刘禅投降、孙皓归顺劝他派世子入朝,文通却大怒杀了他,阳岷劝他遣子请降也不听。
D.冯文通避至辽东,身死异地。辽东高句丽使者慰劳他带兵到野外止息辛苦,他虽羞惭恼怒,还是服从命令谦让使者,但还是被杀于北丰。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2)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吾负衅在前,北魏忿形已露,降附取死,不如守志,更图所适也。

同类题5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欣,宇元盛,小名真奴,范阳人也。父崇。延和初,车驾至和龙,崇率十余郡归降。世祖甚礼之,呼曰“李公”。欣母贱,为诸兄所轻。崇曰:“此子之生,相者言贵,吾每观察,或未可知。”遂使入都,为中书学生。世祖幸中书学,见面异之,指谓从者曰:“此小儿终效用于朕之子孙矣。”因识眄之。世祖舅阳平王杜超有女,将许贵戚。世祖闻之,谓超曰:“李欣后必宦达,益人门户,可以女妻之,勿许他贵也。”遂劝成婚。南人李哲尝言欣必当贵达。欣聪敏机辨,强记明察。初,李灵为高宗博士,诏崔浩选中书学生器业优者为助教。世祖意在于欣,曰:“云何不取幽州刺史李崇老翁儿也?”浩对曰:“前亦言欣合选,但以其先行在外,故不取之。”世祖曰:“可待欣还。”欣为世祖所识如此。遂除中书助教博士,稍见任用,入授高宗经。高宗即位,欣以旧恩亲宠,迁仪曹尚书,领中秘书,赐爵扶风公,加安东将军,赠其母孙氏为容城君。高宗顾谓群臣曰:“朕始学之岁,情未能专。既总万机,温习靡暇,是故儒道实有阙焉。岂惟予咎,抑亦师傅之不勤。所以爵赏仍隆者,盖不遗旧也。”欣免冠拜谢。出为使持节、安南将军、相州刺史。为政清简,明于折狱,奸盗止息,百姓称之。欣上疏求立学校曰:“臣愚欲仰依先典于州治所各立学官使士望之流冠冕之胄就而受业庶必有成其经艺通明者贡之王府则郁郁之文于是不坠。”书奏,显祖从之。以欣治为诸州之最,加赐衣服。自是遂有骄矜自得之志。乃受纳民财及商胡珍宝。兵民告言,尚书李敷与欣少长相好,每左右之。或有劝以奏闻,敷不许。显祖闻欣罪状,槛车征欣,拷劾抵罪。诏列欣贪冒,罪应死。时敷兄弟将见疏斥,以纠李敷兄弟,故得降免,百鞭髡刑,配为厮役。
(选自《魏书·李欣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愚欲仰依/先典于州郡治所/各立学官使士望之流/冠冕之冑/就而受业/庶必有成/其经艺通明者贡之王府/则郁郁之文/于是不坠
B.臣愚欲仰依/先典于州郡治所各立学官/使士望之流/冠冕之冑/就而受业/庶必有成其经艺/通明者贡之王府/则郁郁之文/于是不坠
C.臣愚欲仰依先典/于州郡治所各立学官/使士望之流/冠冕之胄/就而受业/庶必有成/其经艺通明者贡之王府/则郁郁之文/于是不坠
D.臣愚欲仰依先典/于州郡治所/各立学官使士望之流/冠冕之胄/就而受业/庶必有成其经艺/通明者贡之王府/则郁郁之文/于是不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朕为第一人称代词,先秦时不论尊卑皆可自称朕,秦灭六国后始成皇帝自称。
B.公为爵位名。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制,后代大多沿袭此制。
C.免冠指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有时也可表示敬意。此处为前一种意思。
D.髡刑是上古时代五刑之一,即把人的头发、眉毛全部或部分剃掉,以示耻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欣从小就引人注目,出生时就有人说他有贵相,世祖临幸中书学时说他日后会为朝廷效力,南方人李哲也说他将来必定会显贵通达。
B.李欣深受世祖器重。在世祖的关照下,他娶了阳平王杜超的女儿为妻,担任中书助教博士教授高宗经书,甚至在世祖去世后仍受荫庇。
C.李欣曾经善于治政,政绩优异。他擅长断案,令奸人盗贼绝迹,深受百姓好评;他重视教育,曾上疏请求兴建学校,得到显祖的认同。
D.李欣在取得成绩后,开始变得骄傲。他收受百姓财物,接受商人珍宝,因此触怒皇帝,被判处死罪,后因尚书李敷的努力才得以兔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欣后必宦达,益人门户,可以女妻之,勿许他贵也。
(2)既总万机,温习靡暇,是故儒道实有阙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