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十二丧父,孝思过礼,事叔父耽甚谨。
及长,博学能属文,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秀才,五府交命,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寻遭母忧,长兄发又卒,毁慕寝顿十余年,以道素自居,恂恂若儒者。
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邑三千户。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岱”,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会吴人寇弋阳、江夏,略户口,诏遣侍臣移书诘祜不追讨之意。
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使者不能诘。
祜寝疾,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
(选自《晋书•羊祜传》,有改动)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 |
B.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 |
C.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 |
D.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容量单位。官品的高低,常以俸禄的多少计算,古代年俸一千石以上的官员品级较高,因以“千石”指高官。 |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古往今来,学校有“校”“序” “庠” “学” “国子监”等名称。“校”“序”“庠”,都是民间办学的性质。“学”“太学”“国子学”,是国家的高等学府。 |
C.“岱”是泰山的别称,在这里比喻为众人所景仰的人。在文中称“羊祜”为“羊岱”是为了表示尊敬。 |
D.“素服”指为哀悼死者而穿的服装。中国古代丧服自周代已用素服(素衣、素裳、素冠等),均取白色,并有五服制度,如“期”,指穿孝服服丧半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五个月,小功服丧三个月。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祜是一个讲情义、重孝道的人。他的岳父夏侯霸投降西蜀之后,姻亲大多与夏家绝交,而羊祜却礼遇有加;母亲与兄长去世,他居丧哀悼十余年。 |
B.羊祜在镇守南夏期间,采取怀柔策略征服吴人民心,率军外出打猎不越边界,凡自己的士兵得到吴人打伤的猎物,悉数归还。 |
C.陆抗与羊祜曾是战场上的对手,后来两人私下和解,陆抗在生病时,不顾众人的劝说,眼用了羊祜送给他的药,羊祜也曾有意不追讨吴人。 |
D.羊祜颇有仁德,深受皇帝看重和百姓爱戴,因此,他去世时,皇帝素服痛哭,普通百姓和戍边将士也都十分悲伤。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博学能属文,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2)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