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钟雅,字彦胄,颍川长社人也。雅少孤,好学有才志,举四行,除汝阳令,入为佐著作郎。母忧去官,服阕复职。避乱东渡,元帝以为丞相记室参军,迁振威将军。顷之,转尚书右丞。时有事于太庙,雅奏曰:“陛下继承世数,于京兆府君为玄孙,而今祝文称曾孙,恐此因循之失,宜见改正。又礼,祖之昆弟,从祖父也。景皇帝自以功德为世宗,不以伯祖而登庙,亦宜除伯祖之文。”诏曰:“礼,事宗庙,自曾孙已下皆称曾孙,此非因循之失也。义取于重孙,可历世共其名,无所改也。称伯祖不安,如所奏。”转北军中候钱凤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凤起兵攻雅雅退据泾县收合士庶讨玘斩之。明帝,迁御史中丞。时国丧未期,而尚书梅陶私奏女妓,雅劾奏曰:“陶无大臣忠幕之节,家庭侈靡,声妓纷葩,丝竹之音,流闻衢路,宜加放黜,以整王宪。请下司徒,论正清议。”穆后临朝,特原不问。雅直法绳违,百僚皆惮之。苏峻之难,诏雅为前锋监军、假节,领精勇千人以距峻。寻王师败绩,雅与刘超并侍卫天子。或谓雅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随时之宜而坐待其毙。”雅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各逊遁以求免,吾惧董狐执简而至矣。”庾亮临去,顾谓雅曰:“后事深以相委。”雅曰:“栋折榱崩,谁之责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及峻逼迁车驾幸石头,雅、超流涕步从。明年,并为贼所害。贼平,追赠光禄勋。

(选自《晋书·钟雅传》)

【小题1】下列对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转北军中候/钱风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凤起兵攻雅/程退据泾县/收合土庶/讨玘/斩之
B.转北军中/候钱风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风/起兵攻雅/雅退据泾县/收合士庶讨玘/斩之
C.转北军中/候钱凤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凤/起兵攻雅/雅退据泾县/收合士庶/讨玘/斩之
D.转北军中候/钱风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凤/起兵攻雅/雅退据泾县/收合士庶讨玘/斩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阕”,指守丧期满。中国古代守丧有“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B.“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古代宗庙是每庙一主,如夏五庙、商七庙、周七庙。
C.“从祖父”,指的是祖父的亲兄弟。年长于祖父称为伯祖,年幼于祖父则称为叔祖。
D.“崩”,中国古代专指帝、后的死亡:妃嫔、皇子、公主、诸侯、有爵大臣的死叫“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雅遵循礼制,上奏纠过。皇帝在太庙祭祀时祝文中自称为曾孙,对祖父的昆弟称呼为伯祖,钟雅上奏纠正那些自己认为不合礼法的称呼。
B.钟雅为人公正,勇于弹劾。明帝驾崩后,尚书梅陶私自请歌舞女伎作乐,做御史中丞的钟雅弹劾梅陶没有臣子气节,应加以放逐罢免,以正王法。
C.钟雅性格亮直,重视名节。苏峻之难时,钟雅反对不匡正国乱、不救君危而各自遁逃以求免祸的做法,认为这样做无以面对直书历史的史官。
D.钟雅忠心为国,匡扶社稷。钟雅带领一千名精锐勇土抵抗叛贼,与刘超侍卫天子,等到苏峻逼迫,皇帝派遣车驾前往石头城时,与刘超流泪步行跟随左右。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谓雅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
(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选自《论语·颜渊》)
(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选自《论语·子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9 07:12: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1),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義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2)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義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 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隹婿邪!”访之,乃羲乏也,遂以女妻之。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義之同妤。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義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王羲之传》,有删改)

(注)①重牛心炙:把烤熟的牛心肉作为最高贵的食物。②骨鲠:性格耿直正派。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義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B.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義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C.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義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D.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義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第二个儿子。
B.隶书:亦称汉隶,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
C.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 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D.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字逸少,他的祖父王正,做官曾做到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官至淮南太守。
B.王羲之幼年讷于言,人们没有看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十三岁时,因周顗的重视才渐渐出名。
C.王羲之长大之后,能言善辩,因个性耿直正派而为人所称道。他写的隶书被誉为古今 第一。
D.太尉郗鉴向王导求取女婿,王导要他自己去挑选,结果郗鉴在王氏诸子弟中挑中了在东厢房袒腹进食的王羲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義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2)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彬字世儒。少称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后与兄廙俱渡江,为扬州刺吏刘机建武长史。元帝引为镇东贼曹参军,转典兵参军。豫讨华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为尚书郎,以道险不就。迁建安太守,徙义兴内史,未之职,转军谘祭酒。中兴建,稍迁侍中。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顗遇害,彬素与顗善,先往哭顗,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曰:“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后敦议举兵向京师,彬谏甚苦。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应劝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名。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乃原之。卒官,年五十九。

(节选自《晋书·王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B.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C.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D.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B.中兴,皇帝年号。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汉武帝开始用年号纪元。
C.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从兄,比自己年长的伯叔之子。
D.左右,左右两边。文中指在旁侍候的人,与《游褒禅山记》中的“然视其左右”句里的“左右”意思一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彬少称雅正,不汲汲于权位。先是不接受州郡的任命,与兄廙一起渡江后,面对愍帝征召,他以道路险阻为由没有就任。
B.王彬为人正直,不为强权所动。当听说周顗被害后,主动前往吊唁,非常悲伤。当王敦怒斥他时,他敢于当面为忠良说话。
C.王彬对国忠诚,敢于抗言直谏。当王敦商议向京都进兵时,他苦苦劝谏。当王敦变了脸色,要把他抓起来时,他依然不为所动。
D.王彬能够得到族人信任。他听说王应等人要来投奔自己,就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王彬感到十分痛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1)阮籍宇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踽,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已,由是咸共称异。

(2)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英豪翘首,俊贤抗足。夫布衣韦带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礼下之者,为道存也。今籍无邹、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见采择,无以称当。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余税。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谬恩, 以光清举。”初,济恐籍不至,得记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 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3)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以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籍都亭奏记曰(__________)
(2)日而还(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释义。
(1)补吏之召,非所克(_____)
A忍受
B难堪
C胜任
D可以
(2)籍由是不世事(_____)
A赞许
B参与
C给予
D交往
【小题3】用“/”给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
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
【小题4】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已,由是咸共称异。
【小题5】依据第(2)段内容,简要概括阮籍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且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焉。

齐王冏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累迁汝阴太守 累:多次、屡次
B.时虽不从,朝庭惮焉  惮:害怕、恐惧
C.齐王冏既辅政 既:既然
D.承诏驰诣行在所 诣:到,往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B.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C.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D.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左仆射裴頠器重嵇绍,认为他知人善用。嵇绍不认可被大家交口称赞将大有作为的戴晞,事实证明了嵇绍的知人之明。
B.嵇绍刚正不阿。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在贾谧死后,嵇绍因不亲附奸臣而升迁。
C.嵇绍忠诚报国。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
D.嵇绍敢于直言劝谏。齐王主政时大兴土木,他当面直言劝谏;在齐王的宴会上,他再次直言劝谏,拒绝为齐王操琴取乐。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2)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曰贞,赐茔田百亩。

(选自《晋书·鲁芝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是孝顺父母,“廉”是办事廉正。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代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D.谥号,即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按其生平事迹由民间所追加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