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李夫人。夫人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之,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而贷家取息岁倍,县以民蚕麦偿之。文炳曰:“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乃以田庐若干亩计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其家。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众以为不可,文炳曰:“为民获罪,吾所甘心。”民亦有不乐为者,文炳曰:“后当德我。”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文炳尝上谒大府,旁县人聚观之,曰:“吾亟闻董令,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谗之府,府欲中害之,文炳曰:“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即弃官去。

(选自《元史 • 董文炳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令敢隐实者诛,其家 籍:抄没
B.乃以田庐若干亩计与贷家    直:通“值”,价钱
C.吏亦不之 惮:考虑
D.谗之府,府欲中害之 或:有人
【小题2】下面的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董文炳爱民举动的一组是: (   )
①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 ②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 
③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   ④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⑤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 ⑥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
A.②③⑤B.①⑤⑥C.①②④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文炳十六岁时父亲死去,他带着几个弟弟侍奉母亲李夫人,小的时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样。
B.董文炳为政仁爱,曾因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后又不忍心拿百姓的蚕和麦子去偿还高额利息,于是将自己的家财田亩作价还给了放贷的人。
C.董文炳冒着死罪,采用并居老百姓的办法减少户数,减轻百姓赋税负担。
D.董文炳为官有术,恩威兼施,很短的时间就让官府中的人都敬畏他。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
(2)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2 05:12: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商挺,字孟卿,曹州济阴人。年二十四,汴京破,北走依冠氏赵天锡,与元好问、杨奂游。东平严实聘为诸子师。实卒,子忠济嗣,辟挺为经历,出为曹州判官。未几,复为经历,赞忠济兴学养士。
癸丑,世祖在潜邸,受京兆分地,闻挺名,遣使征至盐州。入对称旨,字而不名。间陪宴语,因曰:“挺来时,李璮城朐山,东平当馈米万石。东平至朐山,率十石致一石,且车淖于雨,必后期,后期罪死。请输沂州,使璮军取食,便。”世祖曰:“爱民如此,忍不卿从。”杨惟中宣抚关中,挺为郎中。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期月,民乃安。诛一大猾,群吏咸惧。且请减关中常赋之半。明年,惟中罢,廉希宪来代,升挺为宣抚副使。
戊午,挺还东平。宪宗亲征蜀,世祖将趋鄂、汉,军于小濮,召问军事。宪宗崩,世祖北还,道遣张文谦与挺计事。挺曰:“军中当严符信,以防奸诈。”文谦急追及言之。世祖大悟,速遣使至军立约。召挺北上至开平,挺与廉希宪密赞大计。
世祖即位,以廉希宪及挺宣抚陕、蜀。中统元年夏五月,至京兆。年,进参知政事。宋将刘整以沪州降,系前降宋者数百人来归,军吏请诛以戒,挺尽奏而释之。兴元判官费寅有罪惧诛,以借兵完城事讼挺与希宪于朝。帝召挺便殿,问曰:“卿在关中、怀孟,两著治效,而毁言日至,岂同寅有沮卿者耶?抑位高而志怠耶?”挺对曰:“臣在秦三年,多过,其或从权以应变者有之。若功成以归己,事败分咎于人,臣必不敢,请就戮。”挺既出,帝数挺前后大计,凡十有七,因叹曰:“挺有功如是,犹自言有罪,若此,谁复为朕戮力耶!”
(选自《元史•商挺传》有删改)
【注】①潜邸: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
B.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 务农薄税
C.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
D.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古代男子在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取的。
B.“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而把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是从宋代开始的。
C.“宪宗崩”中的“崩”是死的意思。也可以用作诸侯的死亡,等同于“薨”。
D.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我国历法一直使用干支纪年法,如文中的“癸丑”“戊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挺有才能,重视办学。商挺曾被东平的严实聘为诸子的老师,严实死后,辅助继承父亲爵位的严忠济兴办学校。
B.商挺深受元世祖喜爱。他被征召到盐州时,对答很合元世祖心意,世祖称他字而不呼他的名。
C.商挺关爱百姓,打击奸猾官吏。在关中担任郎中时,他不但杀了最奸猾的官吏,还请求朝廷将关中的赋税减一半。
D.商挺头脑机敏,有预见性。在回京途中,商挺多次和元世祖讨论应对时局变化的对策,商挺建议严格管理军中符印。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宋将刘整以沪州降,系前降宋者数百人来归,军吏请诛以戒,挺尽奏而释之。
②挺既出,帝数挺前后大计,凡十有七。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升副元帅。十五年夏,大雨,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水辄缩。秋稼登,得粮三万斛。俄升都元帅,守安庆。十月,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堕清水塘中。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焚死者以千计。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卒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B.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C.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D.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C.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猪)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猪)则为少牢。
D.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由十二天干和十地支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我国古代用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阙正直敢言。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官员们都让着他,只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
B.余阙体恤民情。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水淹没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
C.余阙与下属同甘苦。在战场上,余阙不理会士兵们的阻止,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余阙还拒绝士兵们用盾牌为自己遮挡落下的箭矢和垒石。
D.余阙政令严明。余阙执政泗州时,即使是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们都很怕他。余阙治军也很严明,如果有人违背军令,他就会将其斩首示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2)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之为府吏。冕詈曰:“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案立庭下,备奴使哉?”每居小楼上,客至,僮入报,命之登,乃登。部使者行郡,坐马上求见,拒之去。去不百步,冕倚楼长啸,使者闻之惭。冕屡应进士举,不中。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北游大都,馆秘书卿泰不华家,荐以馆职。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会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女一童留燕,怅怅无所依。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

(宋濂《王冕传》)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⑴执映长明灯读之    ⑵安阳韩性闻而
秘书卿泰不华家    ⑷公愚人哉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⑴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⑵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
【小题3】请逐条概述体现王冕特立独行的事件。
【小题4】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会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由于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记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诗益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州万里     去:距离
B.于是其诗益   工:工整
C.今圣主兴而宇内定 逮:等到
D.嗜奇之士焉。 恨:遗憾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2)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京师。
(3)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别的因在襁褓时,与其祖母康里氏在三皇后宫庭。戊申,父抄思卒,母张氏迎别的因以归。张尝从容训之曰人有三成人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否则禽兽而已别的因受教唯谨甲寅,世祖以宗王镇黑水,命别的因袭抄思职,为副万户,镇守随、颍等处。丙辰冬十有二月,世祖复谕征镇军士悉听别的因号令。别的因身长七尺余,肩丰多力,善刀舞,尤精骑射,士卒咸畏服之。世祖即位,委任尤专。冬十一月,谒见世祖于行在所,世祖赐金符,以别的因为寿颍二州屯田府达鲁花赤。时二州地多荒芜,有虎食民妻,其夫来告,别的因默然良久,曰:“此易治耳。”乃立槛设机,缚羔羊槛中以诱虎。夜半,虎果至,机发,虎堕槛中,因取射之,虎遂死。自是虎害顿息。至元十三年,授明威将军、信阳府达鲁花赤,佩金符。时信阳亦多虎,别的因至未久,一日,以马裼置鞍上出猎,命左右燔山,虎出走,别的因以裼掷虎,虎搏裼,据地而吼,别的因旋马视虎射之,虎立死。十六年,进宣威将军、常德副达鲁花赤。会同知李明秀作乱,别的因请以单骑往招之,直抵贼垒,贼轻之,不设备。别的因谕以朝廷恩德,使为自新计,明秀素畏服,遂与俱来。别的因闻于朝,明秀伏诛,贼遂平。三十一年,进怀远大将军,迁池州路达鲁花赤。之官,道经颍上。有野豕时出害民禾稼,民莫能制。闻别的因至,迎拜境上,告以其故。别的因曰:“毋虑也。”遂至荆山,以狼牙箭射之,豕走数里。至大二年,卒,年81岁。

(《元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尝从容训之曰/人有三成人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否则禽兽而已/别的因受教唯谨/
B.张尝从容训之/曰人有三成人/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否则禽兽而已/别的因受教/唯谨/
C.张尝从容训之/曰人有三成/人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否则禽兽而已/别的因受教/唯谨/
D.张尝从容训之曰/人有三成人/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否则禽兽而已/别的因受教唯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襁褓,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古代也可用来比喻年纪幼小。
B.戊申,干支纪年法。十天干十二地支合为千支,在中国古代只用于纪年纪月。
C.金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信物,包括铜虎符、金鱼符、金符牌等。
D.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的因力大技精。他身高七尺多,肩膀宽阔,善于舞刀,尤其精于骑马射箭。
B.别的因深受世祖信任。世祖曾下令征镇军士全都听从他的号令,即位后更是赐给他金符。
C.别的因关爱百姓。寿颍二州有虎食人,他设置机关捕虎,有时甚至烧山诱虎,亲自射杀。
D.别的因忠贞无畏。李明秀作乱时,他自请劝降,深入贼垒,说服李明秀与其一道来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别的因谕以朝廷恩德,使为自新计,明秀素畏服,遂与俱来。
(2)之官,道经颍上。有野豕时出害民禾稼,民莫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