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生五岁,父且卒。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丰州,祿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 !”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中统元年,为燕京宣抚使。燕多剧贼,造伪钞,结死党杀人。德辉悉捕诛之,令行禁止。然事多不白中书,由是忤平章王文统意,去位。至元元年,授太原路总管。至郡,崇学校,表孝节,劝耕桑,立社仓,一权度,凡可以阜民者无不为之。嘉禾瑞麦,六出其境。五年,征为右三部尚书。人有讼财而失其兄子者,德辉曰:“此叔杀之无疑。”遂竟其狱。权贵人为请者甚众,德辉不应,罪状既明,请者乃惭服。
十五年,德辉独军围合州。单舸济江,薄城下,呼守将王立出降。安集其民,合人自立而下,家绘事之。十七年,置中书行省,以德辉为安西行省左丞。是年,西南夷罗施鬼国既降复叛,诏云南、湖广、四川合兵三万人讨之。兵且压境,德辉适被命在播,乃遣安珪驰驿止三道兵勿进,复遣张孝思谕鬼国趣降。其酋阿察熟德辉名,曰:“是活合州李公耶,其言明信可恃。”即身至播州,泣且告曰:“吾属百万人,微公来,死且不降,今得所归,蔑有二矣。”德辉以其言上闻,乃改鬼国为顺元路,以其酋为宣抚使。其后有以受鬼国马千数谮德辉于朝者,帝曰:“是人朕所素知,虽一羊不妄受,宁有是耶!”
德辉卒年六十三,蛮夷闻讣,哭之哀如私亲,为位而祭者动辄千百人。合州安抚使王立,衰绖率吏民拜哭,声震山谷,为发百人护丧兴元。播州安抚使何彦请率其民立庙祀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
B.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
C.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
D.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孔子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B.“中书行省”,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简称“行省”或“省”。
C.“嘉禾”, 古人把一禾两穗、两苗共秀、三苗共穗等生长异常的禾苗称为“嘉禾”。人们认为嘉禾是政治黑暗、天下丧乱的征兆。
D.“宣抚使”, 中国历史官名。唐后期派大臣巡视战后地区及水旱灾区,称宣抚使。元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该职,管理军民,参用士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德辉德行合一。他立志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曾又谢绝与朋友的交往,抄录书籍诵读不息,专心求教。
B.李德辉心系百姓。在太原,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诸如兴办学校、旌表节孝、鼓励农业、设立社仓、统一度量衡等。
C.李德辉重安抚,不尚杀伐。鬼国酋长阿察久闻李德辉曾经保全合州人性命的事迹,认为其为人可信,所以最终领着国人归顺了朝廷。
D.李德辉深受尊敬。朝廷任命鬼国酋长为宣抚使,之后该宣抚诬告德辉收受鬼国贿赂,朝廷不予理睬。李德辉死后,鬼国少数民族及合州民众对他表达了敬重、怀念之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属百万人,微公来,死且不降,今得所归,蔑有二矣。
(2) 帝曰:“是人朕所素知,虽一羊不妄受,宁有是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1 01:0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吴德基传
(明)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威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2)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
(3)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铁哥,姓伽乃氏,迦叶弥儿人。性颖悟,不为嬉戏。从那摩入见,帝问谁氏子,对曰:“兄斡脱赤子也。”帝方食鸡,辍以赐铁哥。铁哥捧而不食,帝问之,对曰:“将以遗母。”帝奇之,加赐一鸡。世祖即位,幸香山永安寺,见书畏吾字于壁,问谁所书,僧对曰:“国师兄子铁哥书也。”帝召见,爱其容仪秀丽,语音清亮,命隶丞相孛罗备宿卫。先是,世祖事宪宗甚亲爱,后以谗稍疏,国师导世祖宜加敬慎,遂友爱如初。至是,帝将用铁哥,曰:“吾以酬国师也。”于是铁哥年十七,诏择贵家女妻之,辞曰:“臣母汉人,每欲求汉人女为妇,臣不敢伤母心。”乃为娶冉氏女。
二十四年,从征乃颜,至撒儿都之地,叛王塔不台率兵奄至。铁哥奏曰:“昔李广一将耳,尚能以疑退敌,况陛下万乘之威乎!今彼众我寡,不得地利,当设疑以退之。”于是帝张曲盖,据胡床,铁哥从容进酒。塔不台按兵觇伺,惧有伏,遂引去。
成宗即位,以铁哥先朝旧臣,赐银一千两、钞十万贯。他日,又赐以玛瑙碗,谓铁哥曰:“此器先皇所用,朕今赐卿,以卿久侍先皇故也。”大德元年,加光禄大夫。三年,乞解机务,从之。仍授平章政事、议中书省事。平滦大水,铁哥奏曰:“散财聚民,古之道也。今平滦水灾,不加赈恤,民不聊生矣!”从之。十年,丁母忧,诏夺情起复。辽王脱脱入朝,从者执兵入大明宫,铁哥劾止之,王惧谢。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武宗即位,赐金一百两,加金紫光禄大夫,遥授中书右丞相。有诉宁远王阔阔出有逆谋者,命诛之。铁哥知其诬,廷辨之,由是得释,徙高丽。
仁宗皇庆二年,赐赙礼加厚,敕有司治丧事,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秦国公,谥忠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B.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C.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D.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我国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被认为从北齐时代法常开始。
B.夺情起复,又称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D.敕有司,敕,有法定约束力的政府措施或皇帝命令;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哥侍奉母亲讲孝心。太宗赐鸡给他吃,他却要拿回去给母亲吃;帝王下诏让他娶贵家女为妻,他却以母亲希望他娶汉人女为妻为由拒绝。
B.铁哥随王出征有谋略。他随王征讨乃颜,与叛王塔不台的军队突然遭遇,他建议帝王布下疑兵之阵,塔不台担心有埋伏,于是带领军队离开。
C.铁哥为臣聪明有智慧。成帝即位后,赐给铁哥丰厚的财物并进爵,表示因为他是旧臣,铁哥明白成帝想他辞官,于是主动辞去“机务”之职。
D.铁哥为官宽厚有担当。平滦水灾时,他上奏散财赈济灾民;阔阔出被诬陷谋反时,他极力争辩,使得阔阔出得以释放,迁移到高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是,世祖事宪宗甚亲爱,后以谗稍疏,国师导世祖宜加敬慎,遂友爱如初。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拙庵记

(明)宋濂

①京口徐君德敬,居京师,处一室,不垩不华,仅御风雨,环庋①图书,置榻其中,自号曰“拙庵”。

②余,天下之拙者也。德敬岂若余之拙乎?世之人舌长且圆,捷若转丸,恣谈极吐,如河出昆仑而东注;适宜中理,如斧断木、炭就水,猱②援木以升,兔走圹而攫之以鹘也。其巧于言也如此。余则不能。人问以机,谢以不知;人示以秘,瞪目顾视,莫达其旨;人之所嘉,余纵欲语,舌大如杵,不可以举;闻人之言,汗流颡泚③;人之所讳,余不能止,开口一发,正触禁忌,人皆骇笑,余不知耻。余言之拙,海内无二。他人有识,洞察纤微,揭首知尾,问白意缁。未入其庭,巳觇其形;始瞷④其貌,巳尽其肺肝而究其缊奥;福来荧荧,出身以承;祸方默默,预防而避匿。其巧于识也如此。余梦梦不知,愦愦无所思。人之笑吾,吾以为喜;人之怒吾,吾径情而直趋。网罗当前,吾以为织丝;虎豹在后,吾以为犬狸。吾识之拙,当为举世师。此二者,乃吾所大拙。德敬岂有之乎?

③然吾亦有不拙者。圣人既没,千载至今,道存于经,岳海崇深,茫乎无涯,窅乎无涂。众人游其外而不得其内,舐其肤而不味其腴。吾则搜摩括剔,视其轨而足其迹,入孔孟之庭而承其颜色。斯不谓之巧不可也。周公既亡,本摧末弊。吾握其要而举之,德修政举,礼成乐备。是不谓之巧不可也。而德敬岂有是乎?

④盖人有所拙者必有所巧,有所巧者必有所拙。拙于今必巧于古,拙于诈必巧于智,拙于人者必巧于天;苏、张巧于言而拙于道,孟子拙于遇合而巧于为圣人之徒,晁错号称智囊而拙于谋身,万石君拙于言语而为汉名臣。余诚乐吾之拙,盖将全吾之天而不暇恤乎人也。

(注释)①庋:放置;②猱:猿猴;③颡泚:惭愧、惶恐;④瞷:观察。

【小题1】简析第①段的作用?
【小题2】第②段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指出自己为“天下之拙者”。
【小题3】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名为“记”,实为“赋”,汪洋恣肆,有赋的体貌特征。
B.本文名为写徐德敬,实为写自己,类似于一篇心迹自述。
C.本文名为“拙”,实为“巧”,抒发自己巧于古道,巧于智识。
D.本文名为自抑,实为自得,表达安贫乐道,孤高傲世的思想。
【小题4】赏析第二段的语言艺术。
【小题5】通观全文,简析对比手法的运用艺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大讷,字敬叔。县人周恭肃王元俨之十世孙也。起家译曹掾,调泉州录事。大盗起,宁都泉之无赖男子啸众应之,遂谋来攻城。大讷作栅以御其冲,盗为引去。迁兴化录事,转龙溪尹。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庭县多山畬洞獠,官稍侵之,辄弄兵暴掠,至烦。大将出屯,经年不解,大讷调御得其术,服从如良民。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俄迁永嘉,永嘉计口赋盐,民以为病,大讷建请令富商转售之瑞安。猾吏伪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杀者三人。府下大讷讯之,大讷徙之临汀。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乡饮酒之礼久废,大讷讲而行之,宾主就位,献酬有节,揖拜有容,观者叹悦。在官二年,告老解印绶而归,时至正八年夏六月也。大讷性刚直,不惮大吏,屡典剧县,皆有能声,卒胥无敢出乡,宿猾元豪亦相告远遁,数平反冤狱,民为立生祠。或以事如远乡,父老携子弟聚观曰:“此赵侯也!”其为人爱慕如此。大讷同时,有金徳润君泽者,亦县人,由湖南亷访司掾,历官至嘉兴推官,亦以政事称其果毅有为,议者谓不如大讷云。

曰: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岂必藉祖父之势哉?藉祖父之势而成者,世岂无之?终不足谓之丈夫,必也。奋自布衣,卓然有立,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徳泽简在人心,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

(选自(明)宋濂《浦阳人物记》)

(注)①赵大讷,元朝人。②周恭肃王元俨,指宋太宗赵匡义的第八子赵元俨,封周王,谥恭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B.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C.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D.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也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后来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混在一起,蜕变为为祭鬼神的场所。
B.乡饮酒礼是周代以宴饮为形式的礼仪,主要是向国家推荐贤者,后融入了儒家尊贤养老的思想,使乡人在宴饮时受到教化。
C.揖拜是我国传统礼仪,分揖与拜两类。揖即拱手礼,多用于平辈、陌生人之间;拜即跪拜礼,常用于对君主、上级、长辈。
D.赞是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表达作者或注家对人物的赞美之情。史书的纪传篇总是先记述后评论,赞就是文后赞美性的评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大讷治理有方,退大盗服顽民。他在要冲之处设置栅垒,抵御攻城的盗匪,令其知难而退;修孔庙,兴教化,调御有术,使蛮獠顺服。
B.赵大讷性情刚直,勇斗大吏猾胥。不论是面对收受贿赂、包庇大姓豪族的郡守大员,还是诬陷平民,使平民自杀的胥吏,他都严格执法。
C.赵大讷德能兼备,深受百姓爱戴。他多次治理政务繁重的县域,又多次平反冤假错案,百姓爱慕他,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为他建立了祠堂。
D.赵大讷成就卓然,声名流芳后世。虽然是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进入仕途,但在此以后,奋发作为,广布德泽,卓然有立,终于成就美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
(2)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
【小题5】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是怎样表现赵大讷这一人物形象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进 ,保定曲阳人。幼隶军籍,初从万户张柔屯杞之三叉口,时荆山之西九十里曰龙冈者,宋境也。岁庚戌春,张柔引兵筑堡冈上。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
戊午,元宪宗西征,丞相史天泽时为河南经略大使,选诸道兵之骁勇者从,遂命进为总把。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冬十一月,至定远七十关,其关上下皆筑连堡,宋以五百人守之,巴渠江水环堡东流。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是夜二鼓,天泽遣进率勇士七十人,掩其不备,攻之,脱门枢而入者二十人。守门者觉,拔刀拒之,进被伤,不以为病。夜将旦,进遂得其堡,守之,关路始通,诸军尽度。进以功受上赏。
己未春二月,天泽兵至行在所,围合州钓鱼山寨。夏五月,宋军由嘉陵江以舟师来援,始大战三槽山西。帝立马东山,拥兵二万,夹江而阵,天泽乃号令于众曰:“听吾鼓,视吾旗,无少怠也。”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天泽以进对,赏锦衣、名马。八月,又战浮图关,前后凡五战,皆以功受上赏。
世祖即位,入为侍卫亲军。中统二年,宣授总把,赐银符。二十三年秋,海都及笃娃等领军至洪水山,进与力战,众寡不敌,军溃,进被擒。从至掺八里,遁还。二十五年,授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明年,改授左翼屯田万户。元贞元年春,卒。
(选自《元史·李进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B.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C.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D.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庚戌,是干支纪年,在古代还有用年号纪年的,如文中的“中统”与“元贞”。
B.百户,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设百户为百夫长,隶属于千户。
C.二鼓,即二更,我国古代有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的。《孔雀东南飞》中有“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的诗句。五更,即丑时,相当于现在的3点到5点。
D.行在所,又叫“行在”,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进跟随张柔,初建军功。张柔引兵与察罕率领的水军在淮河交战,李进率兵辗转作战,夺取宋军大舰,因战功升为百户。
B.李进担任总把,有智有勇。李进被史天泽封为总把,跟从作战,在七十关趁夜袭击宋营,受伤也不在意,最终取胜。
C.李进作战勇猛,屡次受赏。皇帝亲临前线,李进因交战时表现突出,被赐锦衣、名马;在浮图关作战,李进被赏赐五次。
D.李进被俘逃回,仍受信任。李进在洪水山与敌人作战,寡不敌众,兵败被擒,行至掺八里逃回,仍接连被授官职。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
(2)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天泽以进对,赏锦衣、名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