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谞,字士明,擢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谞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风知劲草,果可信。”拜河东租庸、盐铁使。时关辅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①利岁出内几何,谞久不对。帝复问,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蒇陵事②,禁屠杀,尚父郭子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之?”谞笑曰:“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冶乎?”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五》)

(注)①榷酤(què gū):制酒业。②大行将蒇陵事:大行,刚去世的皇帝;蒇(chǎ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B.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C.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D.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C.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考察民情。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负责祭祖祭天、科举考试、礼仪制定、迎接外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谞沉稳不躁,忠于朝廷。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但他能暗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险些被杀。
B.裴谞务实为民,深得信任。关中大旱,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全年的收支情况,裴谞没有马上回答,并不表示他答不上來,而是心系民生,代宗深为感动。
C.裴谞机警敏悟,智保同僚。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裴谞向德宗举报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在家宰羊。有人责怪他为小事而弹劾功臣,裴谞解释了其中良苦用心。
D.裴谞审察形势,分明职权。他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只会被—些狡猾之徒利用,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各有关部门处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谞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
(2)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6 01:13: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韦皋,字城武,京兆万年人。皋始仕为建陵挽郎,诸帅府更辟,擢监察御史。德宗狩奉天李楚琳杀镒劫众叛归朱泚始泚以范阳军镇凤翔既归节而留兵五百戍陇上以部将牛云光督之。至是,云光谋请皋为帅,将劫以臣泚。别将翟晔伺知,以白皋。云光懼不克,率众出奔,至汧阳,遇泚奴使皋所。皋迎劳,先纳奴,伪受泚诏。即让云光曰:“既去而复,何也?”对曰:“向未知公之命,故去;今还,愿与公同生死。”皋曰:“大使固善,苟无它图,请释甲以安众,而后可入也。”云光乃命士委仗铠,皋受而内其卒。明日,置酒大会,奴、云光与其下至,皋伏甲左右庑,酒行,尽杀之,以其首徇。又驰使吐蕃与连和,陇坻遂安。
贞元初,代张延赏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初,云南蛮羁附吐蕃,其盗塞必以蛮为乡道。皋计得云南则斩虏右支,乃间使招徕之,稍稍通西南夷。皋上言:“礼让行于殊俗,则怫戾者化,愿皆封以示褒进。”诏可。又明年,云南款边,求内属,约东蛮鬼主骠傍、苴梦冲等绝吐蕃盟。
初,东蛮地二千里,胜兵常数万,南倚阁罗凤,西结吐蕃,狙势强弱为患,皋能绥服之,故战有功。西山羌女、诃陵、南水、白狗、逋租、弱水、清远、咄霸八国酋长,皆因皋请入朝。乃遣幕府崔佐时由石门趣云南,而南诏复通。
顺宗立,诏检校太尉。会王叔文等干政,皋遣刘辟来京师谒叔文曰:“公使私于君,请尽领剑南,则惟君之报。不然,惟君之怨。”叔文怒,欲斩辟,辟遁去。皋知叔文多衅,又自以大臣可与国大议,即上表请皇太子监国,又上笺太子,暴叔文之奸,且劝进。会大臣继请,太子遂受禅,因投殛奸党。是岁,皋暴卒,年六十一,赠太师,曰忠武。
(选自《新唐书·韦张严韩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宗狩/奉天李楚琳杀镒/劫众叛归朱泚/始/泚以范阳军/镇凤翔既归节/而留兵五百戍陇上/以部将牛云光督之/
B.德宗狩奉天/李楚琳杀镒/劫众叛归朱泚/始/泚以范阳军镇凤翔/既归节/而留兵五百戍陇上/以部将牛云光督之/
C.德宗狩/奉天李楚琳杀镒/劫众叛归朱泚/始/泚以范阳军镇凤翔/既归节/而留兵五百戍/陇上以部将牛云光督之/
D.德宗狩奉天/李楚琳杀镒/劫众叛归朱泚/始/泚以范阳军/镇凤翔既归节/而留兵五百戍/陇上以部将牛云光督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将指秦、汉时代,军中别部之统领官,也就是配合主力军作战的将领。
B.南诏是隋末唐初洱海地区六诏之一的蒙舍诏。因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
C.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起于古时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
D.谥号指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去世后朝廷给予的褒扬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皋有智慧,用计谋斩杀叛贼。牛云光与朱泚家奴想劝韦皋投降叛军,韦皋假装接受诏书,缴械了牛云光的武装,宴会中埋设伏兵斩杀了他们。
B.韦皋上疏礼让异族,教化褒进叛逆者。韦皋在计取云南斩断吐蕃右臂后,提出礼让异族,叛逆者也会归化,以封爵来褒奖进用,得到皇上赞同。
C.韦皋平定征服西南,战功显赫。东蛮依仗吐蕃、阁罗凤及善战精兵,成为边患,韦皋征讨平定,迫使东蛮、西山羌女、诃陵等与吐蕃断盟。
D.韦皋敢于揭露奸佞。唐顺宗时,王叔文等人干预国家大事,韦皋上疏请求太子监国理政,并揭露王叔文等人的奸佞,使他们得到惩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使固善,苟无它图,请释甲以安众,而后可入也。
(2)公使私于君,请尽领剑南,则惟君之报。不然,惟君之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阯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作《唐家千岁历》。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注释:①论次:评定编次。②痵: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③沆热:漫不经心,随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B.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C.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D.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叫作冠,又称“弱冠”。
B.阙下,指帝王宫阙之下,也指京城,“望长安于日下”中“日下”也有“京城”之意。
C.剑南,唐道名,以位居剑阁之南得名。陆游作品集《剑南诗稿》中“剑南”即指此处。
D.更衣,指换衣服或换衣休息之处;也是上所的委婉说法。文中是指都督起身换衣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年幼时就很有才华,后来给到关内巡查的刘祥道献上文章表露才华,并在朝廷的策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投予官职。
B.由于王勃倚仗才华常常让同僚难堪,所以后来在他因窝藏、杀死官奴并被判处死刑时,同僚们都高兴不已。
C.王勃在膝王阁的聚会上依旧恃才不羁,在众位客人因顾及都督私心而推辞为集会写序的情况下,他毫不推辞,写就了一篇传唱千古的美文。
D.王勃既才华横溢,又喜欢著书立说,曾给《尚书》续篇中的残缺内容补出25篇。此外又写出《易发挥》《唐家千岁历》等作品。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2)愿陛下矜悯愚臣,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翻译)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思同,幽州人也。思同事刘仁恭为银胡录指挥使,仁恭为其子守光所囚,思同奔逃,以为飞胜指挥使。思同为人敢勇,善骑射,好学,颇喜为诗,轻财重义,多礼文士,然未尝有战功。明宗时,以久次为匡国军节度使,徙镇雄武。居五年,来朝,明宗问以边事,思同指画山川,陈其利害。思同去,明宗顾左右曰:“人言思同不管事,能若是邪?”于是始知其材。石敬瑭讨董璋,思同为先锋指挥使,兵入剑门,而后军不继,思同与璋战,不胜而却。应顺元年二月,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藩方,陈己所以兴兵讨乱之状。因遣伶奴安十十以五弦谒思同,欲因其欢以通意。是时,诸镇皆怀向背,所得潞王书檄,虽以上闻,而不绝其使。独思同执十十及从珂所使推官郝诩等送京师。愍帝嘉其忠,即以思同为西面行营马步军都部署。三月,会诸镇兵围凤翔,破东西关城。从珂兵弱而守甚坚,外兵伤死者众,从珂登城呼外兵而泣曰:“吾从先帝二十年,大小数百战,甲不解体,金疮满身,士卒固尝从我矣。今先帝新弃天下,而朝廷信用奸人,离间骨肉,我实何罪而见伐乎?”因恸哭。士卒闻者,皆悲怜之。兴元张虔钊攻城西,督战甚急,士卒苦之,反兵攻虔钊,虔钊走。羽林指挥使杨思权呼曰:“潞王,吾主也!”乃引军自西门入降从珂。而思同朱知,犹督战。严卫指挥使尹晖麾其众曰:“城西军入城受赏矣!何用战邪?”士卒解甲弃仗,声闻数里,遂皆入城降。诸镇之兵皆溃。思同挺身走,至长安,西京副留守刘遂雍闭门不纳,乃走潼关。从珂引兵东,至昭应,前锋追执思同。从珂责曰:“罪可逃乎?”思同曰:“非不知从王而得生,恐终死不能见先帝于地下。”从珂愧其言,乃杀之。汉高祖即位,赠侍中。
(节选自《新五代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应顺元年二月/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藩方/陈已所以兴兵讨乱之状/
B.应顺元年二月/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藩方陈已所以兴兵讨乱之状/
C.应顺元年二月/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藩方陈已所以兴兵讨乱之状/
D.应顺元年二月/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藩方/陈已所以兴兵讨乱之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宗”是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
B.“先帝”用以称呼本朝在位皇帝的亡夫,“先”指已故的,多用于尊长,如先君、先妣。
C.“羽林”为“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意,是皇帝卫军的名称,汉武帝时始设。
D.“赠”是指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获得追赠的官员生前一般官职很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思同起初为官,略有波折。他先是在刘仁恭手下为官,后来刘仁恭被他的儿子刘守光囚困,王思同便奔逃,后来做了飞胜指挥使。
B.王思同文武双全,为官尽责。他喜欢作诗,常礼遇文士,明宗时曾调职镇守雄武,从容回答明宗对边事的询问,令君臣大为惊异。
C.王思同立场坚定,忠心耿耿。潞王向他示好,他不为所动,并将其手下安十十和郝诩 等送至京城,其忠心得到了皇帝的褒奖。
D.王思同重节重义,为君赴死。王思同会同各路兵马攻打潞王,终因军心涣散兵败逃亡,被俘后他凛然陈词,令潞王羞愧,终被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诸镇皆怀向背,所得潞王书檄,虽以上闻,而不绝其使。
(2)今先帝新弃天下,而朝廷信用奸人,离间骨肉,我实何罪而见伐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也。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常临鉴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慨然有志于公辅。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他求仕者,维翰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赋》以见志。卒以进士及第。晋高祖为河阳节度掌书记,其后常以自从。

高祖自太原徙天平,不受命,而有异谋,以问将佐,将佐皆恐惧不敢言,独维翰与刘知远赞成之,因使维翰为书求援于契丹。耶律德光已许诺,而赵德钧亦以重赂德光,求助己以篡唐。高祖惧事不果,乃遣维翰往见德光,为陈利害甚辩,德光意乃决,卒以灭唐而兴晋,维翰之力也。高祖即位,以维翰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

出帝即位,召拜侍中。而景延广用事,与契丹绝盟,维翰言不能入,乃阴使人说帝曰:“制契丹而安天下,非用维翰不可。”乃出延广于河南,拜维翰中书令,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数月之间,百度理。维输权势既盛,四方略遗,岁积巨万。内客省使李彦幅、端明殿学士冯玉用事,共谗之。帝欲骤黜维翰,大臣刘晌、李崧管以为不可,卒以玉为枢密使,既而以为相,维翰日益见疏。契丹屯中渡,破栾城,

杜重威等大军隔绝,维翰曰:“事急矣!”乃见冯玉等计事,而谋不合。又求见帝,帝方调鹰于苑中,不暇见,维翰退而叹曰:“晋不血食矣!”

自契丹与晋盟,始成于维翰,而终败于景延广,故自兵兴,契丹凡所书檄,未尝不以此两人为言。耶律德光犯京师,遭张彦泽遗太后书,问此两人在否,可使先来。而帝以维翰尝议毋绝盟而已违之也,不欲使维翰见德光,因讽彦泽图之,而彦泽亦利其赀产。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

初,彦泽入京师,左右劝维输避祸,维翰曰:“吾为大臣,国家至此,安所逃死邪!”安坐府中不动。彦泽以兵入,问:“维输何在?”维翰厉声曰:“吾,晋大臣,自当死国,安得无礼邪!”彦泽股栗不敢仰视,乃以帝命召维翰。维翰行,遇李崧,军吏前白维翰,请赴侍卫司狱。维翰知不免,顾崧曰:“相公当国,使维翰独死?”崧惭不能对是夜,彦泽使人缢杀之,以帛加颈,告德光曰:“维翰自缢。”德光曰:“我本无心杀维翰,维翰何必自致。”德光至京师,使人检其尸,信为缢死,乃以尸赐其家,而赀财悉为彦泽所掠。

(选自《新五代史·晋臣传第十七·桑维翰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慨然有志于公辅  公辅:公卿辅臣
B.而赵德钧亦以重赂德光  啖:引诱
C.数月之间,百度理 浸:全都
D.彦泽以骁捍自  矜:夸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表示征召并授予官职。与“除”“拜”都含有任职的意思。
B.翰林,唐初设翰林院,作为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并非中央机关。后来另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宋朝后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职。
C.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D.出,调出京城,表示贬官,古代表示贬官的还有“夺”“谪”“左迁”“黜”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维翰长得丑陋奇特,颇有大志。有人劝他不一定考进士,可以从别的途径谋求做官,桑维翰不为所动,最终进士及第。
B.晋高祖从太原调任天平,不接受任命,而别有打算,只有桑维翰和刘知远赞成,晋高祖怕事情不成功,于是派桑维翰去见耶律德光,得到了契丹的帮助,晋高祖最终消灭唐而建立晋,桑维翰立了大功。
C.桑维翰被封为魏国公后,权势日盛,内客省使李彦韬、端明殿学士冯玉当权时,一起说他的坏话,劝说皇帝立即罢免桑维翰。桑维翰于是被疏远了。后来契丹攻破栾城,他求见皇帝,皇帝都借故不见他。
D.桑维翰颇有威严气度,忠于国家,张彦泽见到他都害怕,只有以皇帝的命令召桑维翰,桑维翰临危不惧,与李崧谈话,令李崧羞愧。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求见帝,帝方调鹰于苑中,不暇见,维翰退而叹曰:“晋不血食矣!”
②而帝以维翰尝议毋绝盟而己违之也,不欲使维翰见德光,因讽彦泽图之,而彦泽亦利其赀产。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少师事刘炫,炫谓门人曰:“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隋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后为王世充度支尚书。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家贫,代计吏集京师,擢制举乙科,改陈仓尉。高祖谓吏部侍郎张锐曰:“今选吏岂无才用特达者?朕将用之。”锐言行成,调富平主簿,有能名。召补殿中侍御史,纠劾严正。太宗以为能,谓房玄龄曰:“古今用人未尝不因介绍,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尝侍宴,帝语山东及关中人,意有同异。行成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称善,赐名马一、钱十万、衣一称。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累迁给事中。帝尝谓群臣:“朕为人主,兼行将相事,岂不是夺公等名?舜、禹、汤、武得稷、蒐、伊、吕而四海安,汉高祖有萧、曹、韩、彭而天下宁,兹事朕皆兼之。”行成退,上疏曰:“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帝嘉纳之。
是岁,帝幸灵州,诏皇太子从。行成谏曰:“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既为京师重,且示四方盛德。”帝以为忠。迁侍中、兼刑部尚书。高宗即位,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永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惧,以老乞身,制答曰:“古者策免,乖罪己之义。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乃赐宫女、黄金器,敕勿复辞。行成固请,帝曰:“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未几,卒于尚书省舍,年六十七。诏九品以上就第哭。比敛,三遣使赐内衣服,尚宫宿其家护视。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祭以少牢,谥曰定。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 资:资望,资历
B.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容:容许,允许
C.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  诚:确实,的确
D.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 咎:罪过,过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能够表现张行成“才用特达”的一项是(   )
①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  ②调富平主簿,有能名
③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  ④盛德含光,规模宏远
⑤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  ⑥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行成曾经先后辅佐刘炫、隋朝、王世充,但均无大的成就。后来他被张锐推荐给唐高祖,才得以施展才能。随即又被唐太宗重用。
B.在张行成的眼中,天下的百姓应该是平等的,所以他敢于纠正皇帝的错误观点。他又善于奉承迎合皇帝,使皇帝乐于接受他的观点,并屡次提拔他。
C.张行成作为唐朝的三朝元老,深得高宗信任,不仅升迁他为侍中、兼刑部尚书,还让他监修国史,在他死后又用少牢之礼祭祀他。
D.永徽四年发生了旱灾,张行成认为是自己做宰相不称职而致上天怪罪,坚决请求辞职。而皇帝则认为是自己缺少德行所致,不许他辞职,并加以赏赐。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
②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