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予 尝 考 前 世 文 章 政 理 之 盛 衰 而 怪 唐 太 宗 致 治 几 乎 三 王 之 盛 而 文 章 不 能 革 五 代 之 余 习 后 百 有 余 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

 (节选自欧阳修《苏氏文集序》,有删改)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小题2】文中提到的文学盛衰牵涉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运动,这是________、________(人名)发起的________(运动名)。
【小题3】短文中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文学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2 04:49: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非非堂记

欧阳修

权衡之平物,动则轻重差,其于静也,锱铢不失。水之鉴物,动则不能有睹,其于静也,毫发可辨。在乎人,耳司听、目司视,动则乱于聪明,其于静也,闻见必审。处身者不为外物眩晃而动,则其心静,心静则智识明,是是非非,无所施而不中。夫是是近于谄,非非近于讪,不幸而过,宁讪无谄。是者,君子之常,是之何加?一以观之,未若非非之为正也。

予居洛之明年,既新厅事,有文记于壁末。营其西偏作堂,户北向,植丛竹,辟户于其南,纳日月之光。设一几一榻,架书数百卷,朝夕居其中。以其静也,闭目澄心,览今照古,思虑无所不至焉。故其堂以“非非”为名云。

(注)权衡:称重物体轻重的器具。权,秤锤;衡:秤杆。

【小题1】文章开头是如何引出“心静”一说的?
【小题2】作者认为“是是”比不上“非非之为正也”,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3】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议论”为主,是对传统“记”体文的一种突破。
B.“闭目澄心,览今照古”,正是对时事与人生的深入探求。
C.“静”是本文主旨,这与诸葛亮“宁静致远”颇为相似。
D.“非非”是作者处世原则,故将其住宅命名为“非非堂”
【小题4】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小题5】古代有许多文人虽处陋室,但不改其志节,请另举一例,并做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开篇以飞鸟作比,远离故乡的鸟儿尚鸣叫不止,豆蔻年华的少女在悲笳声中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B.颔联“青冢”代指崇徽公主埋身之地。诗人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环佩空归月夜魂”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C.“玉颜”反为“身累”,“肉食”却不与“国谋”,颈联中诗人寓于这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对仗工整,议论深切痛快。
D.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是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
E.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饱蕴愤懑之情的悲歌,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慨叹。
【小题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