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 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裕亦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看作,视作B.当群相送耳:全
C.求未能得:集市D.使人之若是:沉迷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年幼是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 被 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书法精湛,擅长楷书和隶书,但他的书法在当时并不被人们看重。
C.王羲之淡薄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D.王羲之是个性情中人,所以他会为了一群自己喜欢的鹅替别人抄一遍《道德经》。
【小题3】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B.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C.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D.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2)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6 01:59: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嵇含字君道。祖喜,徐州刺史。父蕃,太子舍人。含好学能属文。家在巩县亳丘,自号亳丘子,门曰归厚之门,室曰慎终之室。楚王玮辟为掾玮诛坐免举秀才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含援笔为吊文,文不加点。粹有愧色。

齐王冏辟为征西参军,袭武昌乡侯。长沙王乂召为骠骑记室督、尚书郎。乂与成都王颖交战,颖军转盛,尚书郎旦出督战,夜还理事。含言于乂曰:“昔魏武每有军事,增置掾属。青龙二年,尚书令陈矫以有军务,亦奏增郎。今奸逆四逼,王路拥塞,倒悬之急,不复过此。但居曹理事,尚须增郎,况今都官中骑三曹昼出督战,夜还理事,一人两役,内外废乏。含谓今有十万人,都督各有主帅,推毂授绥,委付大将,不宜复令台僚杂与其间。”乂从之,乃增郎及令史。

怀帝尝为抚军将军,以含为从事中郎。惠帝北征,转中书侍郎。及荡阴之败,含走归荥阳。永兴初,除太弟中庶子。西道阻阂,未得应召。范阳王虓为征南将军,屯许昌,复以含为从事中郎。寻授振威将军、襄城太守。虓为刘乔所破,含奔镇南将军刘弘于襄阳,弘待以上宾之礼。含性通敏,好荐达才贤,常欲崇赵武之谥,加臧文之罪。属陈敏作乱,江、扬震荡,南越险远,而广州刺史王毅病卒,弘表含为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未发,会弘卒,时或欲留含领刑州。含性刚躁,素与弘司马郭劢有隙,劢疑含将为己害,夜掩杀之,时年四十四。怀帝即位,谥曰宪。

(节选自《晋书·嵇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玮辟为掾/玮诛/坐免/举秀才/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
B.楚王玮辟为掾/玮诛/坐免/举秀才/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
C.楚王玮辟为掾/玮诛/坐免/举秀才/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
D.楚王玮辟为掾/玮诛/坐免/举秀才/除郎中/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于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舍人”为古代官名,初设置于秦朝,执掌东宫宿卫,后来也兼管秘书、侍从之职。
B.“秀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代时曾与孝廉并为朝廷举士的科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明朝两代是学校生员的通称。
C.“爵”指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D.“刺史”在中国古代主要负责管理军务,宋代的刺史一般是虚衔,任者不需要赴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嵇含出自名门,性好学而善文。祖父嵇喜曾做过徐州刺史,父亲嵇蕃曾担任太子舍人一职。他爱好学习,曾为弘农王粹写赞,一气呵成,无需修改。
B.嵇含审时度势,提出改革策略。长沙王司马乂与成都王可马颖交战,同马乂的尚书郎日夜操劳,嵇含援引旧例,建议增设属吏,被司马乂接受并实行。
C.嵇含通达机敏,多次受到重用。当时处于乱世,各方相互讨伐不断,嵇含生性通达,机警敏锐,具有较高的处事能力,受到惠帝和怀帝的重用。
D.嵇含既好荐达贤才,又能领兵作战,统帅一方。他喜好推荐贤才,受他推荐的陈敏发动了叛乱,南方震荡不安,刘弘推荐他做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含谓今有十万人,都督各有主帅,推毂授绥,委付大将,不宜复令台僚杂与其间。
(2)含性刚躁,素与弘司马郭劢有隙,劢疑含将为己害,夜掩杀之,时年四十四。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以孙氏在吴,而祖父抗士将相,有大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

②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廷(这两人分别是卢志的祖父、父亲)。”志默然。既起,云谓机曰:“殊邦遐远,容不相悉,何至于此!”机曰:“我父祖名播四海,宁不知邪!”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

③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世难,故不从。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太安初,颖起兵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辞都督。颖不许。机乡人孙惠亦劝机让都督于粹,机曰:“人将谓吾为避贼,适所以速祸也。”遂行。

④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录其主者。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孙拯等左右劝机杀之,机不能用。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素有异志。颖大怒,使密收机,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有大于江表(______)  (2)太常张华(______)
(3)而志世难(______)    (4)辞都督(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殊邦遐远,容不悉   卒与欢,为刎颈之交
B.遂委身     少,月出于东山之上
C.机三世为将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D.伐吴役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
(2)人将谓吾为避贼,适所以速祸也。
【小题4】根据第②段内容推断,“议者”认为陆机和陆云谁优谁劣?为什么?
【小题5】根据③④段内容,分析陆机的死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之子也。十岁而,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且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庭惮焉。
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B.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C.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D.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以善弹《广陵散》著称。此曲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也是我国著名十大名曲之一。
B.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不同人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C.谥号可分为官谥和私谥,也可分为上谥和下谥。上谥即表扬类,如“文”“康”“终”等。下谥,即批评类,如“炀”“灵”“幽”等。
D.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嵇绍十岁而孤,是说他十岁时就没了父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左仆射裴頠器重嵇绍,认为他知人善用。嵇绍不认可被大家交口称赞将大有作为的戴晞,事实证明了嵇绍的知人之明。
B.嵇绍刚正不阿。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在贾谧死后,嵇绍因不亲附奸臣而升迁。
C.嵇绍忠诚报国。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
D.嵇绍敢于直言劝谏。齐王主政时大兴土木,他当面直言劝谏;在齐王的宴会上,他再次直言劝谏,拒绝为齐王操琴取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2)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暾,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累迁长史。亮临薨,上疏称羲之清贵有鉴裁。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或以潘岳《金谷诗序》方其文,羲之比于石崇,闻甚喜。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B.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C.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D.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未奇 余亦悔其随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论者称笔势   孰能讥之乎
C.深从伯敦,导所器重   俯仰之间,已陈迹
D.闻甚喜 倚歌和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少年成名,广受器重。他十三岁时因受到周顗赏识开始出名,有辩才,尤其擅长隶书,他的伯父以及朝廷公卿都很欣赏他。
B.王羲之率性自然,不慕名利。太尉郗鉴来家里选女婿,其他人都做出矜持的样子,唯独他坦腹自在吃东西,好像什么事也没有。
C.王羲之深得信任,顾全大局。他多次受到推荐;担任护军将军,看到殷浩与恒温不和,认为国家的安定在于团结,于是主动劝解。
D.王羲之纵情山水,受到赞誉。刚到浙江,就喜欢上了那里的山水,组织兰亭雅会,所作《兰亭集序》,被比作潘岳的《金谷诗序》。
【小题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晋书•王羲之传》)
(2)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志一也。(《兰亭集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杜夷字行齐,庐江灊人也。世以儒学称,为郡著姓。夷少而恬泊,操尚贞素,居甚贫窘,不营产业,博览经籍百家之书,算历图纬靡不毕究。寓居汝颍之间,十载足不出门。年四十余, 始还乡里,闭门教授,生徒千人。
永嘉初,公车征拜博士,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辟,并不就。怀帝诏王公举贤良方正, 刺史王敦以夷为方正,乃上疏曰:“伏见处士卢江杜夷履道弥高,清操绝俗,思学融通,才经王务。夷清虛冲淡,与俗异轨。盖经国之良宝,聘命之所急。若得待诏公车,必有忠谠良谟,弘益政道矣。”敦于是逼夷赴洛。夷遁于寿阳。镇东将军周馥,倾心礼接,引为参军, 夷辞之以疾。馥知不可屈,乃自诣夷,为起宅宇,供其医药。
馥败,夷归旧居,道遇兵寇,刺史刘陶告庐江郡曰:“征士杜君德懋行洁,高尚其志,顷流离道路,闻其顿踬,刺史忝任,不能崇饰有道,而使高操之士有此艰屯。今遣吏宣慰,郡可遣一吏,县五吏,恒营恤之,常以市租供给家人粮廪,勿令阙乏。”元帝为丞相,教曰:“今大义颓替,礼典无宗,朝廷滞义莫能攸正,宜特立儒林祭酒官,以弘其事。处士杜夷栖情遗远,确然绝俗,才学精博,道行优备,其以夷为祭酒。”夷辞疾,未尝朝会。帝常欲诣夷,夷陈万乘之主不宜往庶人之家。 帝乃与夷书曰:“吾与足下虽情在忘言,然虚心历载。正以足下羸疾,故欲相省,宁论常仪也!”又除国子祭酒。建武中,令曰圆子祭酒杜夷安贫乐道静志衡门日不暇给虽原宪无以加也其赐谷二百斛皇太子三至夷第执经问义。夷虽逼时命,亦未尝朝谒,国有大政,恒就夷谘访焉。明帝即位,夷自表请退。
太宁元年卒,年六十六。夷临终,遗命子晏曰:“吾少不出身,顷虽见羁录,冠舄①之饰,未尝加体,其角巾素衣,敛以时服,殡葬之事,务从简俭,亦不须苟取矫异也。”夷所著《幽求子》二十篇行于世。
(选自《晋书卷九十一》,有删节)
【注】①冠舄:即帽子和鞋子,这里借指官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令曰/国子祭酒杜夷安贫乐道/静志衡门日/不暇给/虽原宪无以加也/其赐谷二百斛/皇太子三至/夷第执经问义/
B.令曰/国子祭酒杜夷安贫乐道/静志衡门/日不暇给/虽原宪无以加也/其赐谷二百斛/皇太子三至夷第/执经问义/
C.令曰/国子祭酒杜夷安贫乐道/静志衡门日/不暇给/虽原宪无以加也/其赐谷二百斛/皇太子三至夷第/执经问义/
D.令曰/国子祭酒杜夷安贫乐道/静志衡门/日不暇给/虽原宪无以加也/其赐谷二百斛/皇太子三至/夷第执经问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车,指古时政府用来征召或任命官员的专用车辆。文中即为此义。
B.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C.万乘,即万辆兵车。周制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
D.出身,科举日时代为考中录选者所规定的身份、资格,也指取得学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夷博览群书,为人恬静淡泊。他对经史百家都进行深入研究,不经营产业,客居汝州颍州时,十年没有迈出家门,闭门教书。
B.杜夷不愿为官,多次谢绝任命。官府征召他为博士,东海王司马越起用他做官,他都没上任;晋元帝任命他为祭酒,他也没上朝。
C.杜夷品德高尚,很受看重。皇太子多次手持经书上门请教,晋元帝经常希望到他家拜访,并表示和他心交已久,一心向往已有多年。
D.杜夷穿着朴素,崇尚节俭。他虽然不得已做了官,但始终没穿过官服。临终前还嘱咐儿子一定要节俭办丧事,不要刻意与众不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夷清虚冲淡,与俗异轨。盖经国之良宝,聘命之所急。
(2)正以足下羸疾,故欲相省,宁论常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