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言 文 ,完 成小题 。
朱 序 字 次 伦 ,义 阳 人 也 。 序 世 为 名 将 ,累 迁 鹰 扬 将 军 、 江 夏 相 。 兴 宁 末 ,梁 州 刺 史 司 马 勋 反 ,桓 温 表 序 为 征 讨 都 护 往 讨 之 ,以 功 犴 征 虏 将 军 ,封 襄 平 子。 太 和 中 ,时 长 城 人 钱 弘 聚 党 百 余 人 ,藏 匿 原 乡 山 。 以 序 为 吴 兴 太 守 。 序 至 郡 ,讨 擒 之 。 事 讫 ,还 兖 州 。 宁 康 初 ,镇 襄 阳 。 是 岁 , 苻 坚遣 其 将 苻 丕 等 率 众 围 序 ,序 固 守 ,贼 粮 将 尽 ,率 众 苦 攻 之 。序 累 战 破 贼 ,人 情 劳 懈 ,又 以 贼 退 稍 远 ,疑 未 能 来 ,守 备 不 谨 。督 护 李 伯 护 密 与 贼 相 应 ,襄 阳 遂 没 ,序 陷 于 苻 坚 。坚 杀 伯 护 徇 之 ,以 其 不 忠也 。序 欲 逃 归 ,潜 至 宜 阳 ,藏 夏 揆 家 。 坚 疑 揆 ,收 之 ,序 乃 诣 苻 晖 自 首 ,坚 嘉 而 不 问 ,以 为 尚 书 。太元 中 ,苻 坚 南 侵 。 谢 石 達 谢 琰 选 勇 士 八 人 涉 肥 水 挑 战 坚 众 小 却 序 时 在 其 军 后 唱 云 坚 败 众 遂 大 奔序 乃 得 归 。 后 丁 零 翟 辽 反 ,序 遣 将 军 秦 膺 、 童 斌 与 淮 泗 诸 郡 共 讨 之 。 翟 辽 又 使 其 子 钊 寇 陈 颍 ,序 还 遣 秦 膺 讨 钊 ,走 之 ,拜 征 虏 将 军 。其 后 慕 容 永 率 众 向 洛 阳 ,序 自 河 阴 北 济,与 永 伪 将 王 次 等 相遇 ,乃 战 于 沁 水 ,次 败 走 。参 军 赵 睦 追 永 ,破 之 于 太 行 。永 归 上 党 。序 追 永 至 上 党 之 白 水 ,与 永 相持 二 旬 。闻 翟 辽 欲 向 全 墉 ,乃 还 ,遣 参 军 赵 蕃 破 翟 辽 于 怀 县 ,辽 宵 遁 。序 退 次 洛 阳 ,使 子 略 督 护 洛城 。 序 还 襄 阳 。 会 稽 王 道 子 以 序 胜 负 相 补 ,不 加 褒 贬 。 其 后 东 羌 校 尉 窦 冲 欲 入 汉 川 。 周 琼 失 巴西 三 郡 ,众 寡 力 弱 ,告 急 于 序 ,序 遣 将 军 率 众 赴 之 。序 以 老 病 ,累 表 解 职 ,不 许 。诏 断 表,遂 辄 去 任 。数 旬 ,归 罪 廷 尉 ,诏 原 不 问 。 太 元 十 八 年 卒 ,赠 左 将 军、 散 骑 常 侍 。
(选 自 《 晋 书 朱 序 传 》 ;有 删 改 )
【小题1】下 列 对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部 分 的 断 句 ,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A. 谢 石 遣 谢 琰 选 勇 士 八 千 人 涉 肥 水 挑 战 坚 / 众 小 却 / 序 时 在 其 军 后 / 唱 云 / 坚 败 / 众 遂 大 奔 /
B. 谢 石 遣 谢 琰 选 勇 士 八 千 人 涉 肥 水 挑 战 / 坚 众 小 却 / 序 时 在 其 军 后 / 唱 云 / 坚 败 / 众 递 大 奔 /
C. 谢 石 遺 谢 琰 选 勇 士 八 千 人 涉 肥 水 挑 战 / 坚 众 小 却 序 / 时 在 其 军 后 唱 / 云 / 坚 败 众 / 遂 大 奔 /
【小题2】下 列 对 文 中 加 点 部 分 的 相 关 内 容 的 解 说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A.封 襄 平 子 , 被 封 为 襄 平 子 爵 , “ 子 ” 是 古 代 公 、 侯 、 伯 、 子 、 男 五 种 爵 位 的 一 种 。
B.自 河 阴 北 济 , 从 黄 河 南 岸 向 北 岸 渡 河 ,“ 阴 ” 指 山 的 北 面 、 水 的 南 面 ,“ 阳 ” 指 山 的 南 面 ,水 的 北 面 。
C.诏 断 表 , 皇 帝 下 诏 书 要 求 不 再 接 受 其 所 上 表 章 , “ 诏 ” 指 皇 帝 下 命 令 , “ 表 ” 指 给 皇 帝 的书 信 、 表 章 。
D.赠 左 将 军 , 追 赠 为 左 将 军 , 古 代 同 样 的 官 职 之 间 的 高 低 等 级 以 左 右 来 区 别 , 且 历 朝 都 以右 尊 左 卑 为 定 例 。
【小题3】下 列 对 原 文 有 关 内 容 的 概 括 和 分 析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A.朱 序 一 世 为 将 ,讨 贼 有 功 。朱 序 经 过 多 次 升 迁 担 任 了 江 夏 相 ,其 间 先 后 讨 伐 了 梁 州 刺 史 司马 勋 以 及 长 城 人 钱 弘 等 叛 军 ,并 最 终 擒 获 叛 乱 首 领 钱 弘 。
B.朱 序 疏 于 防 范 ,被 陷 苻 坚 。 朱 序 镇 守 襄 阳 时 ,苻 坚 派 苻 丕 围 攻 襄 阳 ,朱 序 连 续 作 战 击 退 贼兵 ,但 因 贼 兵 退 却 而 疏 于 防 范 ,最 终 襄 阳 沦 陷 ,朱 序 被 俘 。
C.朱 序 综 观 全 局 ,善 于 指 挥 。 平 定 翟 辽 和 慕 容 永 的 叛 乱 ,彰 显 了 朱 序 的 指 挥 才 能 ,他 综 观 全局 ,派 遣 手 下 讨 伐 叛 贼 ,但 因 胜 少 败 多 ,终 不 被 奖 赏 。
D.朱 序 老 病 辞 职 ,未 能 如 愿 。 朱 序 后 来 因 为 年 老 多 病 ,多 次 上 书 请 求 朝 廷 免 去 自 己 的 职 务 ,但 最 终 没 有 被 准 许 ,到 了 后 来 ,他 就 直 接 离 开 自 己 的 职 位 。
【小题4】把 下 列 句 子 翻 译 成 现 代 汉 语 。
(1)坚 疑 揆 ,收 之 ,序 乃 诣 苻 晖 自 首 ,坚 嘉 而 不 问 ,以 为 尚 书 。
(2)周 琼 失 巴 西 三 郡 ,众 寡 力 弱 ,告 急 于 序 ,序 遣 将 军 率 众 赴 之 。
(3)有 志 与 力 ,而 又 不 随 以 怠 ,至 于 幽 暗 昏 惑 而 无 物 以 相 之 ,亦 不 能 至 也 。(《 游 褒 禅 山 记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24 06:02: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转豫章内史,以母忧,不之官。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忠义传·嵇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B.《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C.《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D.《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B.谥号,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C.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所祭祀的土神谷神,后来也用来指国家。
D.行在所,也称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有时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指后者。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父得罪 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
B.以母忧,不之官   晋近,奚不之晋
C.而卒不能用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D.绍虽虚鄙 逮至远鄙郊外之臣
【小题4】下列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当轨物作则    名之者谁B.垂之于后    无案牍之劳形
C.若释公服从私宴  而疑邻人之父D.飞箭雨集 山水之乐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嵇绍有知人之明,交友谨慎。他不去趋附受宠信的外戚贾谧,甚至拒绝与之交往, 贾谧后因合谋陷害太子被杀。
B.嵇绍不畏权贵,正直敢言。大胆指出广陵公陈准的谥号不合实情,建议修改谥号;劝阻齐王冏大兴土木,鼓励他学习尧舜。
C.嵇绍明礼知耻,坚持原则。他认为作为官员,身穿朝服时,只能谈论时政不能弹琴作乐,拒绝了齐王等人的要求。
D.嵇绍忠于职守,视死如归。朝廷征召,他火速前往荡阴;打败战时众人仓皇溃逃,只有嵇绍挺身保护天子。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
(2)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父忠,仕至宜都太守。潭清贞有检操,州辟从事、主簿,大司马齐王冏请为祭酒,除祁乡令。值张昌作乱,郡县多从之,潭独起兵斩昌别率邓穆等。襄阳太守华恢上潭领建平太守,以疾固辞。遂周旋征讨,以军功赐爵都亭侯。绥抚荒余,咸得其所。寻被元帝,使讨江州刺史华轶。潭至庐陵,会轶已平,而湘川贼杜弢犹盛。时甘卓屯宜阳,为杜弢所逼。潭进军救卓,卓上潭领长沙太守,固辞不就。

帝为晋王,除屯骑校尉,迁宗正卿,以疾告归。会王含、沈充等攻逼京都,潭遂于本县招合宗人,及郡中大姓,共起义军,众以万数,自假明威将军。乃进赴国难,至上虞。明帝手诏潭为冠军将军,领会稽内史。潭即受命。义众云集时,有野鹰飞集屋梁,众咸惧。潭曰:“起大义,而刚鸷之鸟来集,破贼必矣。”遣长史孔坦领前锋过浙江,追蹑充。

成帝即位,出为吴兴太守。苏峻反,加潭督三吴、晋陵、宣城、义兴五郡军事。会王师败绩,大驾逼迁,潭势弱,不能独振,乃固守以俟四方之举。会陶侃等下,潭率众与诸军并势,东西猗角。遣督护沈伊距管商于吴县,为商所败,潭自贬还节。

寻而峻平,潭以母老,辄去官还余姚。诏转镇军将军。以前后功,进爵武昌县侯。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潭貌虽和弱,而内坚明,有胆决,虽屡统军旅,而鲜有倾败。以母忧去职。服阙,以侍中、卫将军征。年七十九,卒于位。追赠左光禄大夫,曰孝烈。

(节选自《晋书·虞潭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B.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C.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D.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酒本是在大飨宴时以年老宾客一人举酒祭祀地神的风俗,后用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
B.檄原是指较长的竹木筒,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后成为古代皇帝征召时所用文书的专称。
C.服阙最早出自汉朝蔡邕的《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指守丧期满除服,与“服除”同义。
D.谥号是古人死后依据其生前行迹所立,用来褒贬善恶的称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潭清正有操守,屡次推辞他人的举荐。虞潭平叛有有功,得到华恢、甘卓等人的举荐,他却极力推辞,最后推辞不了才接受屯骑校尉一职。
B.虞潭有主见,善于化解危机。王含、沈充攻近京城,他果断组织义兵勤王救国;接受皇帝任命后,机智化解危机,派兵追击沈充的部队。
C.虞潭遇事冷静,攻防有略。面对苏峻叛军的强大势力,虞潭担任总督后并没有立即组织进攻,而是待各处援军到来后才派兵去抵挡。
D.虞潭忠于职责,鞠躬尽瘁。虞潭身处国家多事之秋,多次领兵平定国内的叛乱,为国尽忠,晚年还担任侍中、卫将军等职,最终死在任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王师败绩,大驾逼迁,潭势弱,不能独振,乃固守以俟四方之举。
(2)潭貌虽和弱,而内坚明,有胆决,虽屡统军旅,而鲜有倾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齐献王攸,字大猷,少而岐嶷。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经籍,能属文,才望出武帝之右。居文帝丧,哀毀过礼,杖而后起。左右以稻米干饭杂理中丸进之,攸泣不受。太后自往勉喻,常遣人逼进饮食。司马嵇喜亦谏之,喜躬自进食,攸不得已,为之强饭。

武帝践阼,封齐王,时朝廷草创,而攸总统军事,抚宁内外,莫不景附焉。时王家人衣食皆出御府,攸表租秩足以自供,求绝之。前后十余上,帝不许。攸虽未国,文武官属,下至士卒,分租赋以给之,疾病死丧赐与之。而时有水旱,国内百姓则加振贷,须丰年乃责,十减其二,国内赖之。迁驃骑将军,开府辟召,礼同三司。降身虚己,待物以信。时驃骑当罢营兵,兵士数千人恋攸恩德,不肯去,遮京兆主言之,帝还攸兵。

攸特为文帝所宠爱,每见攸,辄抚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几为太子者数矣。及丈帝寝疾,虑仗不安,为武帝叙汉淮南王、魏陈思故事而泣。临崩,执攸手以授帝。及太后临崩,亦流涕谓帝曰:“桃符性急,而汝兄不慈,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以是属汝,勿忘我言。”

及武帝晚年,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攸。中书监荀勋、侍中冯紞皆谄谀自进,攸素疾之。勖等以朝望在攸,恐其为嗣,祸必及己,乃从容言于帝曰:“陛下万岁之后,太子不得立也。”紞又言曰:“陛下遣诸侯之国,宜先从亲始,亲莫若齐王。”帝既信勋言,又纳紞说,太康三年乃下诏命齐王之国。攸知勒、紞构己,愤怨发疾,乞守先后陵,不许。帝遣御医诊视,诸医希旨,皆言无疾。疾转笃,犹催上道。攸自强入辞,素持容仪,疾虽困,尚自整厉,举止如常,帝益疑无疾。辞出信宿,欧血而薨,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八》)

注①岐嶷,形容小孩才智出众、聪明特异。②武帝,指晋武帝司马炎,乃齐献王司马攸之同母兄。
【小题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攸泣不受    夜缒
B.攸虽未国    斯天卞民至焉
C.帝还攸兵    今君亡赵走燕
D.而汝兄不慈  君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攸才望出众。幼时就十分聪明,长大后性格温和,亲近贤才,乐于施人,爱读经籍,能写文章;深受文帝喜爱,多次差点成为太子。
B.司马攸极具孝心。文帝去世时,他悲伤超过礼数,身体毁伤,太后亲自前往劝慰,并常派人逼他吃饭;司马嵇喜也进谏并亲自奉上饮食。
C.司马攸深得人心。受封齐王后总管军事,安抚朝廷内外,受到拥戴;晋的百姓遭遇旱涝灾害,他赈济借贷,收回时减免两成,受到仰赖。
D.司马攸结局悲惨。他的父母都在临终前嘱托武帝善待司马攸,而他仍然遭到小陷害,受到皇帝猜疑,被命令前往封国,最终呕血而死。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武帝晚年,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仗。
(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羲之,逸少。父旷,淮南太守。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起家秘书郎,累迁长史。后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尝诣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義之齐名,而義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
B.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
C.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
D.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也称“表字、小字”,古人名之外的称谓。中国古代是礼法社会,男子成年后要在社会上行走,如直呼其名视为不敬,故男子在18岁成人举行冠礼之时,由父母或师长赐字。字与名一般在意义上有同义、近义、相关或相反的关系。
B.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累迁:表示多次调动;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等。
D.癸丑,指我国传统的干支纪年中的“癸丑年”,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以60为周期,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长大成人后,他很善于辩论,以性情耿直而著称,其所写隶书为古今天下第一,深受其伯父王敦、王导看重。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当时在会稽的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申述自己的志向。
C.王羲之的书法为世人所推崇,他在其学生家的矮桌上写的字被学生的父亲误刮去,那位学生懊悔了好几天,在一老太婆卖的竹扇上写字,人们都争着购买。
D.王羲之率真任性狂放,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言谈之间常认为自己的楷书和草书成就应该在钟繇、张芝之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2)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完成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③游夏: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B.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C.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D.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马,太子的侍从官,掌图籍,太子出行则为先驱。
B.秀才,指科举考试中通过了县、府、院三试的生员。
C.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如:“父忧去职,服阕,复旧官。”
D.出,指出京受任。文中指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命运坎坷,孤苦无依。他孩提时期父丧母嫁,失怙失恃,祖孙二人更相为命。
B.李密师从谯周,颇有才干,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C.李密孝顺恭敬,感情真挚。他倾苦情,说难情,言辞慷慨,表达感情直接坦率。
D.李密希得升迁,入朝为官,但因无靠山未能如愿,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因而心怀不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