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文化常识题,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契诃夫,他与俄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B.《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
C.《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叙述了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D.《陈情表》是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此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10 10:24: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阳,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酈,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群臣皆贺,申叔时使齐来,不贺。王问,对曰:“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庄王乃复国陈后。

十七年春,楚庄王围郑,三月克之。入自皇门,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宾之南海,若以臣妾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不忘厉、宜、桓、武,不绝其社稷,使改事君,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楚群臣曰:“王勿许。”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绝乎!”庄王自手旗,左右麾军,引兵去三十里而舍,遂许之平,潘尪入盟,子良出。夏六月,晋救郑,与楚战,大败晋师河上,遂至衡雍而归。

二十年,围宋,以杀楚使也。围宋五月,城中食尽,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宋华元出告以情。庄王曰:“君子哉!”遂罢兵去。

(节选自《史记·楚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B.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C.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D.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指楚庄王八年,采用的是王公年次纪年法,汉武帝之前采用这种纪年法的比较普遍,“庆历四年春”也是采用这种纪年法。
B.“虞夏”指有虞氏之世和夏代。有虞氏是远古部落名,舜是虞代最后一位统治者,称“虞舜”,相传舜禅位禹,夏代由此开始,称为“夏禹”。
C.“肉袒牵羊”是古代战败投降的一种仪式。“肉袒”指脱去上衣,露出肢体,以示降服或谢罪。“牵羊”指牵着羊,表示犒劳军队。
D.“质”是“质子”,是古代君主为表示诚意与妥协,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胸有大志,意属天下。他借问鼎之机,向王孙满示威。王孙满告诚他君临天下要重德,并借天命之名使楚庄王知难而退。
B.楚庄王善于纳谏,过而能改。他攻灭陈国,令其成为楚国的一个县。后来他听从申叔时的劝谏,将陈国政权还给陈君的后裔。
C.楚庄王重视道义,言而有信。他力排众议,接受郑伯的投降,并与郑国订立平等条约。
D.楚庄王宅心仁厚,不为己甚。他敬重郑伯的谦卑诚恳,断定他深受人民爱戴,故不灭其国,他赞赏华元为民请命,故退兵离开宋国。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庄王自手旗,左右麾军,引兵去三十里而舍,遂许之平。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外舅徐道隆为荆湖四川宣抚参议官,长孺从之入蜀,铨试第一名,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转台州路宁海县主簿。浙东大侵,戊申,复无麦,民相枕死。宣慰同知脱欢察议行赈荒之令,敛富人钱一百五十万给之,至县,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长孺察其有乾没意,悉散于民。阅月再至,索其钱,长孺抱成案进曰:“钱在是矣。”脱欢察怒曰:“汝胆如山耶!何所受命,而敢无忌若此!”长孺曰:“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脱欢察虽怒,不敢问。县有铜岩,恶少年狙伺其间,恒出钞道,为过客患,官不能禁。长孺伪衣商人服,令苍头负货以从,阴戒驺卒十人蹑其后。长孺至,岩中人突出要之,长孺方逊辞以谢,驺卒俄集,皆成擒,俾尽逮其党置于法,夜行无虞。民荷溺器粪田,偶触军卒衣,卒抶伤民,且碎器而去,竟不知主名。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永嘉民有弟质珠步摇于兄者,赎焉,兄妻爱之,绐以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长孺曰:“尔非吾民也。”叱之去。未几,治盗,长孺嗾盗诬兄受步摇为赃,逮兄赴官,力辨数弗置,长孺曰:“尔家信有是,何谓诬耶!”兄仓皇曰:“有固有之,乃弟所质者。”趣持至验之,呼其弟示曰:“得非尔家物乎?”弟曰:“然。”遂归焉。以病辞,不复仕。方岳大臣与郡二千石,聘致庠序,敷绎经义,环听者数百人。乡闱取士,屡司文衡,贵实贱华,文风为之一变。正衣冠坐逝。年七十五。

(选自《元史·胡长孺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B.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C.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D.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铨试,即铨选,选官制度。古代举士、授官相一致。铨选一般是集吏考试量人授官。
B.戊申,戊申年。古代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
C.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质地多为金银玉石,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为“步摇”。
D.痒序,古代的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痒。后来也用以概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长孺刚直不阿。浙东发生灾患,他把救济的余款全部发给百姓,惹怒了企图侵吞救灾款的脱欢察,脱欢察虽然十分恼怒,但也不敢追问。
B.胡长孺为民除恶。有少年聚众作恶,成为祸患,官府不能制止,他伪装成商人,带着随从,引出强盗,并勒令强盗谢罪,最终铲除了强盗。
C.胡长孺机智判案。有人质押珠步摇给哥哥,后被嫂子强占,胡长孺利用打击盗贼的机会,抓了哥哥到官府,巧妙地为弟弟追回珠步摇。
D.胡长孺发挥余热。他因病辞官,被官员聘请讲解经义,很受欢迎;他主持乡试,看重文章的内容,摒弃华丽的文辞,改变了当时的文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
(2)赎焉,兄妻爱之,紿以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