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持人,有“诗仙”之称。杜甫赞美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两人合称为“李杜”。
B.高适,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C.柳宗元,字子厚,“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在那里创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世称“柳永州”。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
D.白居易,字乐天,晩年号香山居士,与其好友元稹齐名,并称“元白”,他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白氏长庆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10 03:12: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书孟德传后

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曩余闻忠、万、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欤?有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而气已盖之矣。使人之不惧,皆如婴儿、醉人与其未及知之时,则虎畏之,无足怪者。故书其末,以信子由之说。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虎亦去(______) 必坐守之,以其醒(______)
【小题2】对“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但是,世上没有见到老虎不惧怕的人,那么这句话的有与无,终究没有什么可以试验。
B.这样,世上没有见过老虎不惧怕的人,那么这句话有理或无理,终究没有什么可以证明。
C.这样,世上没有见到老虎不惧怕的人,那么这句话是真是假,终究没有什么可以检验。
D.然而,世上没有见过老虎不惧怕的人,那么这句话是实是虚,终究没有什么能得到验证。
【小题3】“子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的______,本文中“子由之说”的具体内容指的是______。
【小题4】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子由写的《孟德传》中“虎畏不惧己者”一事展开议论,认为老虎吃人,必定要先“被人以威”,只要人不害怕老虎的威风,老虎就不会吃人。
B.苏轼的散文平易流畅,读起来毫无艰涩、局促之感。本文借议论来说理,据事推理,富有意趣。
C.苏轼认为,老虎不敢吃人且怕人的主要原因是人在气势和心理上首先占了上风,老虎的威风自然就消失了。我们平常说的“无知者无畏”也就是这个道理。
D.子由在《孟德传》中借孟德之口阐述了一个观点:人只要不怕死,什么猛兽都不会怕,苏轼在本文中对此怀疑态度,觉得这是未经验证的毫无根据的说法。
【小题5】文中指出婴儿、醉人、夜归人所以“不惧虎”,都是因为“无知”,根据文意,请指出各自“无知”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