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霍去病,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上曰:“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骑侯失道,不相得。去病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将军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其后,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去病既渡河,与浑邪众相望。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去病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遗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人。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元狩六年薨。

(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
B.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
C.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
D.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中,秦汉时,侍中为少府属下言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武帝以后,地位渐高,等级直超过侍郎。
B.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后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季父,古时,称弟兄的排行为伯、仲、季、叔。称排行第三的叔叔为学父。
D.元狩是汉武帝的第四个年号。汉武帝取此名的一个原因是汉朝对匈奴大规模反击的进行。狩。有征伐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因为善于骑马射箭,两次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大将军奉皇帝的命令,拨给他一批精壮士卒,让他担任票姚校尉。
B.许多老将率领的兵马不如霍去病的,他自己也骁勇善战,敢深入敌区,曾率军到达祁连山,捕杀很多敌人。
C.单于对浑邪王驻守在西面但多次被汉军打败十分愤怒,浑邪王损失了几万士卒,都是遭到骠骑将军的打击。他想把浑邪王召来杀掉。
D.霍去病机智应变,阵前平定板乱。浑邪王和休居玉等商量降汉,于是皇帝命令霍去病前去迎接。不料休居王反悔。霍去病冲入匈奴军营,杀死要逃的八千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2)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2 05:00: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茶,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

燕王卢绾反,勃代樊哙将,击下蓟。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邑万户。居十余月,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

初,勃之益封,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曰武侯。

(摘编自《汉书·卷四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日以公主为证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日/以公主为证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日/以公主为证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日/以公主为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表示相同含义的词语还有授、除、谪等。
B.太尉,古代官名。秦至西汉设置,为全国军事的最高官职。与丞相、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C.薨,指诸侯去世。古人讳言“死”,以专称代替,天子死叫崩,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
D.谥,是中国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后,朝廷根据其平生功过给予的褒贬称号,如“文”“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祖先是卷人,后迁徙到沛,以编织竹器为生,常在别人家的丧事上吹箫以养家糊口。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刘邦起兵反秦,人关灭秦,还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叛乱,所向披靡。
C.周勃木讷刚强,质朴敦厚。他不喜欢文辞,召见儒生说客时不行主宾之礼,说话直白,汉高祖据此认为可把大事托付给他。
D.周勃位高权重,仕途顺利。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等多位皇帝的倚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
(2)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

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敖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史,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督邮。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

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坐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翁归治东海明察,郡中吏民贤不肖,及奸邪罪名尽知之,县县各有记籍。自听其政,有急名则少缓之,吏民小解,辄披籍,县县收取黠吏豪民,致其罪,高至于死。收取人必于秋冬吏大会中,及出行县,不以无事时。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东海大豪郯许仲孙为奸猾,乱吏治,郡中苦之。二千石欲捕者,辄以力势变诈自解,终莫能制。翁归至,论弃仲孙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东海大治

(节选自《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莫能   当:相抵,相当
B.徒餐邮   署:代理
C.致其罪   案:调查,考查
D.收取人必于秋冬吏大会中    课:征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及翁归市吏/今日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B.百贾畏/填然鼓,兵刃既接
C.自听政/则或咎欲出者
D.一警百/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B.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C.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D.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2)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3)翁归至,论弃仲孙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东海大治。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③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④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⑤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⑥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苏武传》节选)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主背亲
(2)汉节牧羊
(3)自陈道
(4)汉使曰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欲此时降武 君我降
B.空身膏草野 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与君兄弟   匈奴以
D.幽武,置大窖中 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女)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2)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小题4】结尾“须发尽白”四字写出了苏武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也。以明经絮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壹免,安复可冠也!”遂去官。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己问以政事。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禹奏言:“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承衰救乱,矫复古化,在于陛下。”天子纳善其忠,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天子报曰:“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亲近生,几参国政。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后月余,以禹为长信少府。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自禹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禹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宜今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又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太半,以宽繇役。又诸官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宜免为庶人廪食,令代关东戍卒?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又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选毁之礼,皆未施行。为御史大夫数月卒,天子赐钱百万,以其子为郎,官至东郡都尉。

(节选自《汉书•贡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B.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C.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D.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辟制是汉代开始实行的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包括皇帝征召和公府、州郡征召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B.代,代理,古代官职中表示暂时代理的还有:行、署、权、判、摄、假、暂。“以亮为军师,署左将军府事”中的署就是代理的意思。
C.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D.离宫是指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会在固定的时间去居住。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贡禹为臣忠诚,心忧国事。他建言元帝承接衰微的局面,挽救混乱的礼制,恢复古代的教化,元帝欣赏他的忠诚并提拔了他。
B.贡禹精通经义,品行端正。元帝称赞他有伯夷的廉洁,有史鱼的刚直,认为他是当时世上少有的高尚贤良的人,值得亲近。
C.贡禹年事已高,提出告老还乡的请求。元帝虽同意他的请求,但不久又起用他为长信少府,后又让他担任御史大夫,使他位列三公。
D.贡禹反对奢侈,为民请命。皇帝多次听从他的建议,延后了口钱起征的年龄,减少了诸侯王庙的卫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己问以政事。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
(2)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