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父恁,世为农民。唐广明中,黄巢犯,江淮盗贼蜂起。有贼帅王绪者,自称将军,陷固始县,审知兄潮,时为县佐,绪署为军正。蔡贼秦宗权以绪为光州刺史,寻遣兵攻之,绪率众渡江,所在剽掠,自南康转至闽中,入临汀,自称刺史。

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创于前祝曰:“拜此剑动者为将军。”至潮拜,剑跃于地,众以为神异,即奉潮为帅。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军民苦之,闻潮为理整肃,耆老乃奉牛酒,遮道请留。潮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又平狼山贼帅薛蕴,兵锋日盛。唐光启二年,福建观察使陈岩表潮为泉州刺史。大顺中,岩卒,子婿范晖自称留后,潮遣审知将兵攻之,逾年,城中食尽,乃斩晖而降,由是尽有闽、岭五州之地。潮即表其事,昭宗因建威武军于福州,以潮为节度、福建管内观察使,审知为副。

审知为观察副使,有过,潮犹加捶挞,审知无怨色。潮寝疾,舍其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命审知知军府事。十二月丁未,潮薨,审知以让其兄审邦,审邦以审知有功,辞不受。审知自称福建留后,表于朝廷。唐末,为威武军节度、福建观察使,累迁检校太保,封琅邪郡王。梁朝开国,累加中书令,封闽王。是时,杨氏据江、淮,故闽中与中国隔越,审知每岁朝贡,泛海至登莱抵岸,往复颇有风水之患,漂没者十四五。后唐庄宗即位,遣使奉贡,制加功臣,进爵邑。

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同光元年,审知卒。

(选自《旧五代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B.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C.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D.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文中指京城。
B.观察使,唐代后期出现的地方军政长官,全称为观察处置使,位次于节度使。
C.朝贡是地方臣服于中央统治者或者属国臣服于宗主国的表示。朝贡之物一般为当地特产。
D.同光,皇帝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如永乐、乾隆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审知奉命率兵攻打范晖,结果范晖被手下军士杀死,王潮全部占有了闽、岭五州的疆域。
B.王潮病重,在临死前将福建的军政大权交给了王审知。王潮死后,王审知的哥哥王审邽谢绝了其弟让位的好意,王审知成为了闽地的新主。
C.在陆上交通受阻的情况下,王审知改走海路朝贡,即使几年间前往朝贡的船只被海浪卷翻淹没了十四五批,他依然坚持每年朝贡。
D.王审知出身贫寒,对民间疾苦有着切身体会,治理福建期间他一直身体力行,勤俭自律,宽厚爱民,三十年间,福建境内安定祥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潮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又平狼山贼帅薛蕴,兵锋日盛。
(2)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2 04:56: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人。唐末,隶名于忠武军。秦宗权据蔡州,悬赏以募之,建始自行间得补军候。初,杨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人立为八都,鹿晏弘与建各一都校也。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傅宗嘉之赐与巨万。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琪弃城而去。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忧,谋于监军田令孜,令孜飞书招建,建大喜。或谓敬瑄曰:“彼建雄心,终不居人之下,公如以将校遇之,是养虎自贻其患也。”敬瑄惧,乃遣人止建,遽修城守。建怒,遂据汉州,领轻兵至成都。时光启三年。居决旬,建尽取东川之众,设梯冲攻成都,三日不克而退,复保汉州。月余,大副蜀土,十一州皆罹其毒,民不聊生。

建军势日盛,复攻成都,敬瑄患之,顾彦朗亦惧侵己。昭宗即位,彦朗表请雪建,移敬瑄他镇,乃诏宰臣韦昭度镇蜀,以代敬瑄。敬瑄不受代,天子怒,命顾彦朗、杨守亮讨之,时昭度以建为牙内都校,董其部兵。及王师无功,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壶归朝觐,与主上画之。”昭度持疑未决。建阴令军士于行府门外擒昭度亲吏,商而食之。建徐启昭度曰:“盖军士乏食,以至于是耶!”昭度大惧,遂留符节与建,即日东还。月余,敬瑄启关迎建,以蜀帅让之,建乃自称留后。移敬瑄于雅州安置,既行,建令人杀之于路。

建雄猜多机略,意常难测,既有蜀土,复欲窥伺东川。大顺末,建出师攻梓州,自此军锋益炽。天复初,建外修好于汴,指凤翔李茂贞罪状,又阴与茂贞间使往来,且言坚壁勿和,许以出师赴援,因分命诸军攻取兴元。比及梁祖解围,茂贞山南诸州皆为建所有。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及梁祖开国,蜀人请建行刘备故事。建自帝于成都,改元永平。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五代史·借伪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援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B.援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C.援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D.援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即“行在所”,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如《晋书·忠义传·秸绍》冲记载:“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
B.节度使,官名。唐代正式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旋节而得名。节度,意为节制调度。
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D.大顺,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时期没有年号,秦始皇首创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建对出任壁州刺史一职很不满意,他纠集豪强势力攻下间州,又进攻利州,利州刺史弃城而逃。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很担忧王建进犯。
B.王建调来东川全部兵力,架云梯冲击进攻成都,未攻下,再据守汉州。一个多月,大肆抢劫蜀地,民不聊生。
C.王建杀了韦昭度的心腹官吏,陈敬瑾因害怕将蜀帅职位让给王建,并向朝廷陈述此事。朝廷调任陈敬瑄为雅州安置,在赴任途中,被王建杀死在路上。
D.王建疑心重又足智多谋,他表面上与梁太祖修好,指责李茂贞的罪状,暗地又与李茂贞秘派使者交往,并要他坚守城墙,不向梁太祖妥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益归朝觐,与主上画之。”
(2)天复初,建外修好于汴,指凤翔李茂贞罪状,又阴与茂贞间使往来,且言坚壁勿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莹,字元辉,华阴人也。父居晦,为农。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建号,授莹翰林学士承旨、金紫光禄大夫等,寻迁门下侍郎、监修国史。车驾入洛,使持聘谢契丹,及还,加光禄大夫兼史部尚书,户部。

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阴,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已而,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以桑维翰才望素重,而莹柔而可制,因共称之,乃出维翰,复莹相位,加宏文馆大学士。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威为招讨都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东京旧第本属公家,亦闻优恩特给善价,老夫至死无以报效。”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先是,汉高祖以入蕃将相第宅遍赐随驾大臣,故以莹第赐周太祖。太祖时为枢密副使,召莹子前刑部郎中易则告之曰:“所赐第,除素属版籍外,如有别契券为己所置者,可归本直。”即以千余缗遗易则。易则惶恐辞让,周太祖坚与之方受,故莹言及之。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契丹主阅而许之。及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使赐其子绢五百匹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选自《旧五代史·晋书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赐其子绢五百匹/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B.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赐其子绢五百匹/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C.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赐其子绢五百匹/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D.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赐其子绢五百匹/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亦作释褐,指解去做平民时所穿的衣服,易上官服,即初仕。“福”多指粗布短衣。
B.“判户部”中“判”一般指高级官员兼任低级官员职务,也可指低级官员暂时代理高级职务。
C.“用事”有行祭祀之事、当权执政、执法行刑、使用武力、当令等意义,文中是指当权执政。
D.“卒”指人死,《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莹出身不高,历任要职。他出身务农家庭,凭借才干在朝代更替中不断升迁,前后担任多个官职,并多次位居宰相。
B.赵莹任贤用能,灭蝗有方。在监修唐史时,他用人得当,居功至伟;面对蝗灾,他举措得力,使饥者获救,受到称赞。
C.赵莹柔和谦逊,复登相位。李崧、冯玉拟任杜威为招讨都部署时,他能为国谋划,敢于直言,受到李、冯二人共同称赞。
D.赵莹随主北迁,思念故国。契丹灭晋,皇帝被掳北迁,赵莹随行,年老遭病,奏告契丹主,请求死后将遗体送回中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阴,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
(2)所赐第,除素属版籍外,如有别契券为己所置者,可归本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晏球,字莹之。少遇乱,汴人杜氏畜之为子,因冒姓杜氏。晏球少沉勇有断,倜傥不群。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宴球预选,从梁祖征伐,所至立功。梁末帝嗣位,以晏球为龙骧四军都指挥使。
贞明二年四月十九日夜,汴州捉生都将李霸等作乱,纵火焚剽,攻建国门,梁末帝登楼拒战。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梁末帝见骑军讨贼,呼曰;“非吾龙骧之士乎?”晏球奏曰:“乱者惟李霸一部,陛下但守宫城,迟明臣必破之。”既而晏球尽戮乱军。以功授单州刺史
(唐)庄宗入汴,晏球率骑军入援。至封丘,闻梁末帝殂,即解甲降于庄宗。明年,与霍彦威北捍契丹,受齐州防御史,乃赐姓氏,名绍虔。邺之乱,明宗入赴内难,宴球时在瓦桥,遗人招之。明宗至汴,宴球率骑从至京师,以平定功授宋州节度使。
天成二年,授北面行营副招讨,以兵戍满城。是岁,王都据定州,契丹遣秃馁率骑千余来援都,突入定州,晏球引军保曲阳。王都、秃馁出军拒战,晏球督厉军士,令短兵击贼。戒之曰:“回首者死。”贼军大败于嘉山之下,追袭至于城门。宴球围城既久,帝遣使督攻城,宴球曰:“贼垒坚峻,但食三州租税,抚恤黎民,爱养军士,彼自当鱼溃①。”帝然其言。
晏球能与将士同其甘苦,所得禄赐私财,尽以飨士,日具饮馔,与将校筵宴,待军士有礼,军中无不敬伏。其年冬,平贼。自初战至于城拔,不戮一士,上下欢心,物议以为有将帅之略。以功授天平军节度使。长兴三年,卒于镇,时年六十。赠太尉。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鱼溃:鱼腐烂。比喻自内崩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B.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C.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D.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字”是古代男子成人后不便直呼其名,另取与本名涵义先关的别名,又称表字。
B.“贞明”“天成”“长兴”都是皇帝年号。年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
C.“刺史”是汉朝开始设置的职官,本为出刺各地的监察官员,后成为中央常置官员。
D.“赐姓氏”,一般指天子根据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宴球少遇战乱,被人收养。王晏球少年时遇上动乱,汴都人杜氏收他为义子,因而改姓杜氏。他年少时就沉着勇敢有决断,卓越不凡,才能出众。
B.王宴球两朝立功,封官授职。他跟随梁太祖征伐,多次立功。梁末帝时率兵平定李霸叛乱,被授单州刺史。投降后唐,因平定内乱被授宋州节度使。
C.王宴球督战有力,指挥若定。定州之战,他督促军士,警告军士退却者处死,大败敌军。皇帝督促攻城,王晏球认为敌人会从内部溃烂,不急于攻城。
D.王晏球爱护士兵,大获称赞。他和将士同甘共苦,俸禄赏赐全部分给士兵,对待军士有礼,舆论认为他有将帅风度,朝廷因此任他为天平军节度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
(2)乱者惟李霸一部,陛下但守宫城,迟明臣必破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植,岭南节度使。祖存约,兴元府推官。父隐,右仆射。光逢与弟光裔,皆以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光逢幼嗜坟典,动守规检,议者目之为“玉界尺”。唐僖宗朝,登进士第。逾月,辟度支巡官,历官台省,内外两制,俱有能名,转尚书左丞、翰林承旨。昭宗幸石门,光逢不从,昭宗遣内养戴知权诏赴行在,称疾解官。驾在华州,拜御史中丞。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光逢持宪纪治之,皆伏法,自是其徒颇息。改礼部侍郎、知贡举。光化中,王道浸衰,南北司为党,光逢素惟慎静,虑祸及己,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门人柳璨登庸,除吏部侍郎、太常卿。(《唐摭言》云:光化二年,赵光逢放柳璨及第,后三年不迁,时璨自内庭大拜,光逢始以左丞征入。)入梁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累转左仆射兼租庸使,上章求退,以太子太保致仕。梁末帝爱其才,征拜司空、平章事。无几以疾辞,授司徒致仕。(《唐摭言》云:光逢膺大用,居重地十余岁,七表乞骸,守司空致仕。)居二年,复征拜上相。
同光初,弟光允为平章事,时谒问于私第,尝语及政事,他日,光逢署其户曰“请不言中书事”,其清净寡欲端默如此。尝有女冠寄黄金一镒于其室家,时属乱离,女冠委化于他土。后二十年,金无所归,纳于河南尹张全义,请付诸宫观,其旧封尚在。两登廊庙,四退邱园,百行五常,不欺暗室,搢绅咸仰以为名教主。天成初,迁太保致仕,封齐国公,卒于洛阳。诏赠太傅。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五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B.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C.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D.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制诰,官名,掌管起草皇帝诰命,以他官掌诏、敕、策、命者称为兼知制诰。
B.江表,长江以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南方六朝都泛称江表。
C.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合称,后来泛指古代的典籍。
D.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光逢世出名门。他的曾祖父赵植,曾经担任岭南节度使;他的祖父赵存约,曾经做过兴元府推官;他的父亲赵隐,也曾官至右仆射。
B.赵光逢一贯谨慎宁静。唐朝光化年中,南北司结党,赵光逢辞官到伊洛隐居,五六年断绝交往;入梁为官,七次上表请求朝廷,允许自己退休。
C.赵光逢做事深谋远虑。在改任礼部侍郎、知贡举时,赵光逢放柳璨及第,所以柳璨受朝廷重用后,赵光逢凭借老师的身份得以回到朝廷担任要职。
D.赵光逢清净寡欲,端正沉默。弟弟赵光允到家中拜访谈到政事,赵光逢在门上题字提醒,女道士寄放黄金在他家里,二十年后,金子原封没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
(2)两登廊庙,四退邱园,百行五常,不欺暗室,搢绅咸仰以为名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