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B.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C.“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文学体裁,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辞”都是诗歌的体裁。
D.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王戌之秋,七月既望”中“既望”应指农历十六日,“晦”指农历每月三十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19 05:08: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提拔官职。如李密《陈情表》提到“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中的“擢”,“擢”与“拔”同义。
B.食邑,又称采邑、封地,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C.南巡,指帝王到南方巡视。与此相对,北狩,指帝王到北方狩猎,也是帝王被掳到北方的婉辞。
D.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治民、进贤、决讼、检奸,但不能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同类题2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太尉,中国秦汉时期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宋徽宗时是武官的高级官阶,如高俅,他是殿帅府太尉。
B.古人常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如《滕王阁序》中“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宿中翼、轸的分野。
C.古人无论男女的,名一般是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取字,表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 ”。
D.古代每个季节的三个月分别叫做“孟”“仲”“季”;每个月的月初月中月末称为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同类题3
文化常识积累
(1)十二郎
(2)季父
(3)孤
(4)所怙
同类题4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父,指最小的叔叔。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B.百贾,指各种行业的商人。在古代,“商”就是开店铺有固定地址卖东西的人,“贾”就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所以称“行贾坐商”。
C.督邮,官名,始置于西汉中期,郡守属吏,汉时拥有重权。«三国演义»中,曾经有位督邮向刘备索贿不成,想要陷害刘备,被张飞痛打。
D.论弃仲孙市,意思是将许仲孙在街市上处决。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示众,称“弃市”,后以“弃市”专指死刑。
同类题5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文字,叫“墓志铭”。
B.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C.骈文又称“四六文”,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讲求辞藻华丽,注重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但内容较空,远离社会生活,其价值不大。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秦汉。
D.在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姓名称谓
天文历法
文史典籍
阅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