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是有关文化常识的要素,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1)阴历三月三   (2)寄托祛病长寿   (3)饮雄黄,插艾斗草
(4)做禊事,洗濯嬉游   (5)阴历五月五   (6)预祝五谷丰盈
(7)阴历六月六   (8)祈求平安健康   (9)佩茱萸,登高观菊
(10)看谷秀,沐浴晒物   (11)阴历九月九   (12)寄寓祈福消灾
A.(7)-(10)-(12)B.(5)-(3)-(8)
C.(11)-(9)-(6)D.(1)-(4)-(2)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19 02:27: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举于乡,署盐城教谕,坐事罢归。起陕西苑马寺万安监录事,量移黄州照磨,摄黄安县事。甫三日,群贼奄至,坚守八日夜,始解去。崇祯十一年,擢知房县。罗汝才①率九营之众请降于熊文灿②,文灿受之。汝才犹豫,景春单骑入其营,偕汝才及其党白贵、黑云祥歃血盟。汝才诣军门降,分诸营于竹貉、保康、上津,而自与贵、云祥居房县之野。当是时,郧阳诸属邑,城郭为墟,独房赖景眷拊循,粗可守。及大众杂处,居民日惴惴。景春乃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修守具,辑诸营。明年五月,张献忠反谷城,约汝才同反。景眷子呜銮,诸生也,力敌万夫,谓父曰:“吾城当贼冲,而赢卒止二百,城何以守?”乃擐甲诣汝才曰:“若不念香火盟乎?慎毋从乱。”汝才佯诺。呜銮觉其伪,归与道选授兵登陴,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击斩其将上天龙。遣使缒城乞援于文灿,凡十四往,不报。已而贼大至,献忠兵张白帜,汝才兵张赤帜,俄二帜相杂,环城力攻。贵、云祥策马呼曰:“以城让我,保无他也。”献忠又以张大经谕降,景春大骂碎之。鸣銮且守且战,阅五日,贼多死。乃 负 板 穴 城 城 将 崩 鸣銮 热 油 灌 之 又 击 伤 献 忠 左 足 杀 其 所 爱 善 马 乃 用 间 入 垒 阴 识 献 忠 所 卧 帐 将袭 擒 之 指挥张三锡启北门揖汝才入,道选巷战死。大经使汝才说景眷降,怒不答。问库藏储蓄安在,叱曰:“库藏若有物,城岂为汝陷!”贼怒,杀一典史、一守备恐之,卒不屈,与呜銮俱被杀。仆陈宜亦死之。邦闻及其家人并不屈死。事闻,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道选等亦赠恤。已,帝召见辅臣贺逢圣,备述其死事状,改赠太仆少卿。三锡后为官军所获,磔死。

(选自《明史·郝景春传》,有删改)

(注)①罗汝才: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②熊文灿:时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崇祯十一年五月,文灿招抚张献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负板穴城/城将崩/鸣銮热油/灌之又击伤献忠左足/杀其所爱善马/乃用间入贼垒/阴识献忠所卧帐/将袭擒之/
B.乃负板穴城/城将崩/鸣銮热油灌之/又击伤献忠左足/杀其所爱善马/乃用间入贼垒/阴识献忠/所卧帐将袭擒之/
C.乃负板穴城/城将崩/鸣銮热油/灌之又击伤献忠左足/杀其所爱善马/乃用间入贼垒/阴识献忠/所卧帐将袭擒之/
D.乃负板穴城/城将崩/鸣銮热油灌之/又击伤献忠左足/杀其所爱善马/乃用间入贼垒/阴识献忠所卧帐/将袭擒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足
A.歃血,是古代盟会中的一种仪式,盟约宣读后,参加者微饮牲畜的血或将血涂于口旁,表示诚意。
B.主簿,是官名,汉以后中央各机构及地方郡、县官府大都设置,负责文书簿籍,掌管印鉴。
C.诸生,指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亦指学生。
D.檄,指檄文,是古代用于晓谕、征税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景春履职多地,贼至能守。他是江都人,被乡里举荐,代理盐城教谕;历任万安监录事、黄州照磨,在黄安县任职时遭受群贼攻城,坚守八日夜,方才解围。
B.郝景春颇为勇武,防备有方。他任职房县期间,单骑入营,与罗汝才等盟誓,以打消其顾虑;郧阳的城郭都已成为废墟,只有房县靠郝景春安抚而勉强可以守备。
C.郝鸣銮识势有谋,明辨真伪。他认为守城有困难,劝说汝才,亦察知汝才品性为人,归后与杨道选作准备,后来守兵出击杀死了张献忠部将上天龙。
D.郝景春父子有节,不屈被杀。张献忠与罗汝才合攻县城,郝景春大骂,拒降;郝鸣銮守战,伤张献忠;张三锡叛变,放罗汝才入城,郝景春不惧贼人恐吓,父子一同被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城当贼冲,而赢卒止二百,城何以守?
(2)遣使缒城乞援于文灿,凡十四往,不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和:唱和,同声相应。
B.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诚:确实。
D.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比:比较。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疑其有改悔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 皆白衣冠以送之 以其无礼于晋
C.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 仆所以留者 所以游目骋怀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是中国古代封建君王的嫡长子或预备继位的儿子。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 “世子”。
B. 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竖子”是对人的贱称,“仆”是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C.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D. “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例如文中的“乃朝服,设九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