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成都十余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废,乃可击也。”汉乘利,遂自将步骑二万余人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丰因围之。汉乃召诸将厉之曰:“吾共诸君踰越险阻,转战千里,所在斩获,遂深入敌地,至其城下。而今与刘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其祸难量。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若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可立;如其不然,败必无余。成败之机,在此一举。”诸将皆曰“诺”。于是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自旦至晡,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及薨,有诏悼愍,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
B.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
C.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
D.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亭长:秦汉时,十里设一亭,设亭长,主管地方治安警卫,缉捕盗贼,调处民间争讼等。刘邦、刘备都曾担任过亭长。 |
B.燕蓟: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历史上其称谓和辖制区域曾有多次变化,如燕都、蓟城、涿郡、幽州等,但皆以北方地区战略要地而闻名于世。 |
C.衔枚: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枚”形如筷子,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 |
D.《后汉书》:该书由南朝宋范晔所撰,它撷取众家之长,有条不紊地叙述了东汉一朝的兴亡大势。作为“正史”,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虚心听取部下意见。吴汉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他率领轻装的骑兵冲上去,与敌人作战,结果没有取得胜利,但通过诸位将领的劝说,吴汉情绪振作起来,鼓舞将士。 |
B.吴汉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敌人在夜里进攻吴汉的营垒,军中士兵受惊而一片混乱,而吴汉仍然卧着不动,率兵给皇帝送信寻求帮助,不久士兵们就安定下来。 |
C.吴汉善于激励士气,省得战士爱戴。吴汉随从皇帝征讨时,诸位将领看到作战阵势不利,有的很惶恐,失去他们的常态;吴汉神情自若,就将修理武器,激励官兵,使他们振作起来。 |
D.吴汉作战勇猛,多谋善断。吴汉叫士兵在夜里衔枚前进。他带着士兵与刘尚合并了兵力,谢丰等没有发觉。第二天,吴汉全部的士兵迎战敌人,于是大败敌人。 |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