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訾①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②,侍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以此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释:①訾:通“赀”“资”,钱财。②狗监:汉代内官名,主管皇帝的猎犬。A.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 |
B.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 |
C.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 |
D.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日/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 |
A.孝景帝,是汉景帝的谥号。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用来高度概括或评价人物生平意义的称号。 |
B.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铺陈、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在汉唐时与诗并举。 |
C.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西汉时期尚书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文书及群臣章奏。 |
D.婚,文中是结婚的意思。婚姻在古代有明确的指代,婚是指女婿的父亲,姻是指儿儿媳的父亲。 |
A.司马相如仰慕蔺相如,但因为汉景帝不喜欢辞赋,再加上他又生病,所以就辞官旅居梁国。 |
B.司马相如所写的《子虚之赋》,是与邹阳、枚乘、忌夫子等读书人相处好多年后才写的。 |
C.《子虚之赋》是借助“子虚、乌有先生、无是公”三个人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规劝皇帝的。 |
D.司马相如是一个能明察灾祸和事情将要发生的人,并且懂得如何躲避,所以天子也很惊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