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云先生传

[明]钟惺

①林古度曰:白云先生陈昂者,字云仲,福建莆田黄石街人也。所居所至,人皆不知其何许人。自隐于诗,性命以之。
②其后,莆田中倭,城且破,先生领妻子,奔豫章,织草履为日。不给,继之以卜。泛彭蠡,憩匡庐山,观陶令之迹,皆有诗,已入楚,由江陵入蜀,附僧舟佣爨以往。至市辙佣于僧,遂遍历三峡、剑门之胜,登峨嵋焉。所佣僧辄死。反自蜀,寓江陵、松滋、公安、巴陵诸处。至金陵,姚太守稍客之,给居食。久之,姚太守亦死,无所依,仍卖卜秦淮。或自榜片纸于扉,为人佣作诗文。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无则又卖卜,或杂以织屦。而林古度与其兄楙者,闽人,林孝廉初文子,寓居金陵者也。一日,兄弟过其门,见所榜片纸于扉者色有异, 突入其室,问知为莆田人,颇述其平生。一扉之内席床岳灶,败纸退笔,错处其中。检其诗诵之。是时古度虽年少,颇晓其大意, 称之。每称其一诗,辄反面向壁流涕悲咽,至于失声。其后每过门,则袖饼饵食之,辄喜。复出其诗,泣如前。居数年,竟穷以死。其子仓皇出觅棺衣,舁之中野。古度兄弟疾走索其集,无所得,得先生手书五言今体一帙,其自序略云:“昂壮夫时,尤嗜五言,第家贫无多古书,得王右丞即诵读右丞,得杜工部即诵读工部。闲取其所中规中矩者,时或一周旋之,又时或一折旋之,含笔腐毫,研精殚思。”
③论曰:明自有诗,,而二三君子者自有其明诗,何隘也?画地为限,不得入。自缙绅士夫,非其所交游品目,不使得见于世者多矣,况老贱晦辱之尤如陈昂者乎?近有徐渭、宋登春,皆以穷而显,然未有如昂之穷者也。吾友张慎言曰:“自今入市门,见卖莱佣,皆宜物色之,恐有如白云先生其人者。”甚矣,有激乎其言之也。
[注]①中倭:遭到倭寇攻击。②席床缶灶:以草席作床,以瓦罐作灶。③“时或”两句:指经常揣摩王维,杜甫的诗歌,进行创作。④品目:评品称道。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遂遍历三峡、剑门之  (2)之中野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或自片纸于扉
A.公文B.张贴C.捆绑D.标榜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皆宜物色
A.访求B.看到C.神色D.景色
【小题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其后每过门,则袖饼饵食之,辄喜。复出其诗,泣如前。居数年,竟穷以死。
【小题5】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
B.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
C.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
D.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
【小题6】林古度为什么向作者介绍陈昂其人其诗?请分析其原因。
【小题7】全文取材有多种,请分条概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9 05:06: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借竹楼记徐渭①

①龙山子既结楼于宅东北,稍并其邻之竹,以著书乐道,而自题曰“借竹楼”。方蝉子往问之,龙山子曰:“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则买邻之地而宅之;今吾不能也,则借邻之竹而楼之。如是而已。”

②方蝉子起而四顾,指以问曰:“如吾子之所为借者,特是邻之竹乎?非欤?”曰:“然。”“然则是邻之竹之外何物乎?”曰:“他邻之竹也。”“他邻之竹之外又何物乎?”曰:“会稽之山,远出于南,而迤于东也。”“山之外又何物乎?”曰:“云天之所覆也。”方蝉子默然良久。龙山子固启之,方蝉子曰:“子见是邻之竹,而乐欲有之而不得也,故以借乎?非欤?”曰:“然。”

③“然则见他邻之竹而乐,亦借也;见莫非邻之竹而乐,亦借也;又远见会稽之山与云天之所覆而乐,亦莫非借也,而独于是邻之竹。使吾子见云天而乐,弗借也;山而乐,弗借也;则近而见莫非邻之竹而乐,宜亦弗借也,而又胡独于是邻之竹?”

④龙山子矍然曰:“吾知之矣。吾能忘情于远,而不能忘情于近,非真忘情也,物远近也。请子易吾之题,以广吾之志,何如?”方蝉子曰:“胡以易为?乃所谓借者,固亦有之也。其心虚以直,其行清以逸,其文章铿然而有节,则子之所借于竹也,而子固不知也!其本错以固,其势昂以耸,其流风潇然而不冗,则竹之所借于子也,而竹固不知也!而何不可之有?”龙山子仰而思,俯而释,使方蝉子书其题,而记是语焉。

(选自《徐渭集》,有删减)

(注)①徐渭: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有青藤老人等别号。

【小题1】第①段“方蝉子往问之”的“之”是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的表达效果。
【小题3】第④段龙山子“请子易吾之题”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龙山子执意请求方蝉子说说对借竹的看法。
B.龙山子建书楼渐渐兼并了一些邻居的竹林。
C.方蝉子认为竹与人是互赏互鉴,互相学习。
D.本文借事说理,通过对话的形式揭示主题。
【小题5】根据文意,概括龙山子最终“使方蝉子书其题,而记是语”的意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丘子行者,太末人也。其先为宋太学生,遂家钱塘。至子行,三世。子行嗜古学,通经史百家言,工于篆、籀,其精妙不在秦唐二李,而于音律尤精。然性放旷,不事检束。眇左目,右足跛,而风度特蕴藉,一言一笑皆可喜。对客辄吹洞箫,或弄铁如意,或援笔制字,旁若无人。僦居陋巷中,教生徒常数十人,未成童者坐之楼下。宾客谈笑,喧动邻舍,而楼上下之徒常肃然。达官贵人闻子行名,款门候谒,非其意,斥弗与见。或从楼上遥与语,弗为礼。或与为礼矣,送之,弗下楼也。东平徐公子方,海内大老也,所蓄古器物款识,多莫能辨,咸以为非子行无能知。徐公即命驾访子行,子行一一鉴定之,徐公未尝不叹服其精敏。于是人皆谓徐公能下士,而子行非果于傲世者矣

子行为诗不纯守法律,而喜著书。其修辞立论,皆识见超诣,人所弗及。故用是自负,藐视一世。其所称许者,惟钱唐仇仁近,永康胡汲仲、穆仲三人,于他诗人文士,悉少许可,动加讥刺,不顾人喜恕。不知者,不堪其谑侮;知者,以其类乎滑稽,不也。

初,子行年四十未娶,买卖酒家孤女为妾,不久即死。死久,人或诬告子行妾,尝为己妻。有司逮妾母,而妾母已再人,居他州,及来,死子行所。又逮妾母后夫,后夫来,复舍子行,而坐伪钞事觉,竟连子行。知情,子行惧,后三月,知子行已投水死。其弟子为招魂以葬。

为说者曰:篆、籀之学,自宋,其弊极矣。国朝以来,始子行倡其说,以复于古,而吴兴赵文敏公实和之,其学乃大明。子行可谓博雅之士哉!子行既殁,得其学以名世者,宛丘赵子期、濮阳吴孟思。

(取材于王祎《王忠文集》卷二十一)

注释:①秦唐二李:秦朝的李斯、唐朝的李阳冰。②僦:租赁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子行,三世    比:接连
B.以其类乎滑稽,不  恤:怜悯
C.而妾母已再人    适:出嫁
D.自宋季   季: 末年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咸以为非子行无能知/求人可使报秦
B.子行一一鉴定之/大王不取也
C.死久,人或诬子行妾/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D.知子行已投水死/精思傅会,十年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工于篆、籀,其精妙不在秦唐二李下
擅长篆书、籀文,书艺精妙不在秦朝李斯、唐朝李阳冰之下
B.达官贵人闻子行名,款门候谒
达官贵人听到子行的名声后,纷纷登门等候拜见
C.于是人皆谓徐公能下士,而子行非果于傲世者矣
对此人们都称赞徐子方能礼贤下士,而非议子行果真是一个藐视当世的人。
D.于他诗人文士,悉少许可,动加讥刺
对于其他的诗人文士,他都很少称赞认可,动辄加以批评讽刺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子行教学有方,他的学生即使在喧闹的环境中,也能严肃认真地学习。
B.子行精通音律,写诗不完全受格律的限制,喜欢著书立说,见识高远。
C.子行被人诬告在先,受人牵连在后,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祸不单行。
D.宛丘人赵子期、濮阳人吴孟思继承了子行倡导的篆、籀之学,享名于世。
【小题5】阅读选文第一段,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子行“性放旷,不事检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