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初夏江村
高启①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明初著名诗人。诗人曾于吴淞青丘隐居,一日傍晚外出散步,有感而作此诗。②纬车:缫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小题1】下面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一项是(   )
A.首联交代行踪,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
B.颔联炼字准确, “翻”和 “拂”表现出江村动物的生机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C.颈联写农家劳动的生动画面。捕鱼的小艇停在渡口,人们自然可以想象白天渔夫劳动的欢欣,而树林外不时传来缫丝的纺车声,可见农妇们正夜以继日地辛苦劳作。
D.尾联点明黄梅时节,以雨后一路蛙鸣声增添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小题2】全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1-20 09:16: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云先生传

明钟惺

①林古度曰:白云先生陈昂者,字云仲,福建莆田黄石街人也。所居所至,人皆不知其何许人。自隐于诗,性命以之。
②其后,莆田中倭,城且破,先生领妻子,奔豫章,织草履为日。不给,继之以卜。泛彭蠡,憩匡庐山,观陶令之迹,皆有诗,已入楚,由江陵入蜀,附僧舟佣爨以往。至市辙佣于僧,遂遍历三峡、剑门之胜,登峨嵋焉。所佣僧辄死。反自蜀,寓江陵、松滋、公安、巴陵诸处。至金陵,姚太守稍客之,给居食。久之,姚太守亦死,无所依,仍卖卜秦淮。或自榜片纸于扉,为人佣作诗文。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无则又卖卜,或杂以织屦。而林古度与其兄楙者,闽人,林孝廉初文子,寓居金陵者也。一日,兄弟过其门,见所榜片纸于扉者色有异, 突入其室,问知为莆田人,颇述其平生。一扉之内席床岳灶,败纸退笔,错处其中。检其诗诵之。是时古度虽年少,颇晓其大意, 称之。每称其一诗,辄反面向壁流涕悲咽,至于失声。其后每过门,则袖饼饵食之,辄喜。复出其诗,泣如前。居数年,竟穷以死。其子仓皇出觅棺衣,舁之中野。古度兄弟疾走索其集,无所得,得先生手书五言今体一帙,其自序略云:“昂壮夫时,尤嗜五言,第家贫无多古书,得王右丞即诵读右丞,得杜工部即诵读工部。闲取其所中规中矩者,时或一周旋之,又时或一折旋之,含笔腐毫,研精殚思。”
③论曰:明自有诗,,而二三君子者自有其明诗,何隘也?画地为限,不得入。自缙绅士夫,非其所交游品目,不使得见于世者多矣,况老贱晦辱之尤如陈昂者乎?近有徐渭、宋登春,皆以穷而显,然未有如昂之穷者也。吾友张慎言曰:“自今入市门,见卖莱佣,皆宜物色之,恐有如白云先生其人者。”甚矣,有激乎其言之也。
注①中倭:遭到倭寇攻击。②席床缶灶:以草席作床,以瓦罐作灶。③“时或”两句:指经常揣摩王维,杜甫的诗歌,进行创作。④品目:评品称道。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遂遍历三峡、剑门之  (2)之中野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或自片纸于扉
A.公文B.张贴C.捆绑D.标榜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皆宜物色
A.访求B.看到C.神色D.景色
【小题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其后每过门,则袖饼饵食之,辄喜。复出其诗,泣如前。居数年,竟穷以死。
【小题5】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
B.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
C.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
D.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
【小题6】林古度为什么向作者介绍陈昂其人其诗?请分析其原因。
【小题7】全文取材有多种,请分条概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独坐轩记

(明)桑悦

①予为西昌校官,学圃中筑一轩,大如斗,仅容台椅各一,台仅可置经史数卷。宾至无可升降,弗肃以入,因名之曰“独坐”。

②予训课之暇,辄憩息其中,上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次窥关闽濂洛数君子之心①,又次则咀嚼《左传》、荀卿、班固、司马迁、扬雄、刘向、韩柳欧苏曾王之文,更暇则取秦汉以下古人行事之迹,加褒贬,以定万世之是非。优哉悠哉,以永终日。轩前有池半亩,隙地数丈,池种芰荷,地杂植松桧竹柏。

③予坐是轩,尘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挟东海,而万间之广厦也。且坐惟酬酢千古②,迎圣人则为弟子之位,若亲闻训诲;迎贤人则为交游之位,若亲接膝而语;遇乱臣贼子则为士师之位,若亲降诛罚于前。坐无常位,接无常人,日觉纷挐纠错,坐安得独?虽然,予之所纷絮纠错者,皆世之寂寞者也。而天壤之间,坐予者寥寥,不册之独,亦莫予同。作《独坐轩记》。

(注释)①关闽濂洛:指宋代理学的主要学派,其代表人物为关中张栽,闽中朱熹、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②酬酢:宾主相互敬酒。为古礼仪的一种。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加褒贬(____________)   (2)而万间之广厦也(___________)
【小题2】桑悦给自己的书房命名为“独坐”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3】第②段划线句对独坐轩周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4】对第③段“尘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挟东海”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心无杂念、胸怀开阔是因其将家安置在太行山脚、东海之滨。
B.如果能够来到太行山、面朝东海,那么就可以摈弃世俗烦扰之事。
C.作者心中没有俗念,并想象自身处于太行山和东海,故心胸开阔。
D.作者不想凡俗之事,心胸越来越开阔,就像左靠太行,右对东海。
【小题5】文中说“予之所纷絮纠错者,皆世之寂寞者也”,那么你觉得作者“寂寞”吗?为什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

守令之誉,出于私爱狎昵者,固不足信;见于贤士大夫之称许,宜若可信矣。然君子好扬人之善讳称人之恶,故犹有不足征者。然则如之何而可?亦惟闾阎之细民,田野之鄙夫,心不留毁誉,言不知触讳,感悦而归之,斯可信矣。此古之观风者所以采民谣而识循吏,知教化也。

余友王韦庵,永乐中为深泽令,在县且二十余年,示民以教化,之如子,民实爱戴之如父母。尝坐擅发官廪赈民,逮于理,得输役以赎。民驱牛车二百辆代役,弥月而竟,迎令还治,歌舞填道。又尝疾遘几危,民彷徨奔走,以香燃膊祷于神,谒医救疗之,无不至。疾间,则刲羊豕,巷歌醉饱以相庆。其得民若此类者不可殚纪。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后为东朝官,营居室于长安西门,其民有不远数百里,操畚锸负砖瓦来趋其事者数十人,不浃旬而成。此余所目见者也。

及出为松江同知,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劬力于民隐,如居深泽时。细民悦而归人,亦如深泽之民。每由公事至旁郡,求直者累累然相于道,至拥其舟不得行。若是以观,君之所为,其得誉人,非惟不出于私爱狎昵者之中,而见称贤士大夫之文章,亦非过情矣。不知视古之循良又何如邪?

内艰服除,来朝京师。大司马王公素知其贤,言于上,以为职方郎中。国家太平六七十年,内外军政虽有成法,然历年既久,宁无蔽欺之弊?皇上所以究心于此,分遣大臣巡行四方清理,正欲辨别其是非真伪,以为取舍,庶使军之部伍有稽,民之版图不乱,其法甚良而密,而职方实莅其事。今大司马既委君以此任,君当知己者用,则将忘己之利害,以别白其是非,使枉者直,抑者伸,无告者依依有所赖,亦如深泽、松江之民,则君之才之德,为大臣之所荐闻,天子之所举用,可无负矣,岂不毅然大丈夫哉!慎毋致人曰:“功名不及于居守令时。”则甚不可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于私爱狎昵者    狎昵:亲昵
B. 之如子 字:养育
C. 不知视古之循良又何如邪  直:只
D. 累累然相于道    属:嘱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然君子好扬人之善讳称人之恶 / 庶使军之部伍有稽,民之版图不乱
B. 君当知己者用 / 天子之所举用
C. 民驱牛车二百辆代役 / 分遣大臣巡行四方清理
D. 其得誉人 / 而见称贤士大夫之文章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小题4】本文是一篇赠序,请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目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个题。

《诗归》序

(明)钟惺

选古人诗,而命曰《诗归》,非谓古人之诗,以吾所选者为归,庶几见吾所选者,以古人为归也,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如是而已矣。昭明选古诗,人遂以其所选者为古诗,因而名古诗曰“选体”,唐人之古诗为“唐选”,鸣呼!非惟古诗亡,几并古诗之名而亡之矣。何者?人归之也,选者之权力,能使人归,又能使古诗之名与实俱之,吾岂敢易言选哉。

尝试论之,诗文气运,不能不代趋而下,而作诗者之意兴,虑无不代求其高。高者,取异于途径耳。夫途径者,不能不异者也;然其变有穷也,精神者,不能不同者也,然其变无穷也操其有穷者以求而欲以其是与气争吾以为能为是而终不能为高其宪途径穷而开者与之俱究不办愈劳西愈逶乎此不夹支人真诗之过也。

今非无学古者,大要取古人之极肤极狭极熟便于口手者,以为古人在是。使捷者之,必于古人外,自为一人之诗以为异,要其异,又皆同乎古人之险且僻者,不则其俚者也;则何以服学古者之心。无以服其心,而又坚其说告人曰,千变万化,不出古人,问其所为古人,则又向之极肤极狭极热者也世真不知有古人矣。

惺与同邑谭子元春忧之。内省诸心,不敢先有所谓学古不学古者,而第求古人真诗所在,真诗者,精神为也,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于喧杂之中;而乃以其虚怀定力,独往冥游于寥廓之外,如访者之几于一逢,求者之幸于一获,入者之欣于一至,不敢谓吾之说,非即向者千变万化不出古人之说,而特不敢以肤者狭者热者塞之也。

书成,自古逸至隋,凡十五卷,曰《古诗归》;初唐五卷,盛唐十九卷,中唐十一卷,晚唐四卷,凡三十九卷,曰《唐诗归》。取而覆之,见古人诗久传者,反若今人新作诗,见己所评古人语,如看他人话。仓卒中,古今人我,心目为之一易而茫无所止者,其何故也?正吾与不得不有所止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几见吾所选者    庶几:或许可以
B.又能使古诗之名与实俱之  徇:通“殉”,消亡
C.使者之 矫:矫正、纠正
D.取而之 覆:回复、答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其心目有所止     激于义而死者也
B.而又坚其说告人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予人
C.真诗者,精神为也   若属皆且为
D.见古人诗久传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诗歌的形式变化有限,而诗的精神变化无穷,后世诗家若想超越前代,追求更高发展,应更多地去师法前代诗歌的精神。
B.文章指出了“学古者”与“捷者”两类诗家的弊端:学古者侧重于对古诗形式技巧的模仿,而“捷者”又刻意求异,诗歌大都流于俚俗。
C.作者认为,真正的诗是精神创作出来的,补救时弊的方法是寻求古诗真正的精神所在,达到性灵相通,古今为一,精神有所寄寓的境界。
D.此序文气贯通,首尾相映一气呵成,援引实例,有破有立,在逐层剖析中,深入浅出地阐发求“真诗”的论题,丰实了诗歌创作的理论。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操其有穷者以求变而欲以其异与气运争吾以为能为异而终不能为高其究途径穷而异者与之俱穷不亦愈劳而愈远乎此不求古人真诗之过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其所为古人,则又向之极肤极狭极熟者也。
②仓卒中,古今人我,心目为之一易,而茫无所止者,其何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