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他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去叶,反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 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
(节选自《孔子世家》)
乙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李陵既生降,聩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节选自《报任安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道不倦,诲人不厌 厌:满足,厌烦 |
B.丘不与易也 易:改变 |
C.若望仆不相师 望:怨恨、责怪 |
D.聩其家声 聩:发扬、扩大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仆窃不自料其卑贱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
B.乐以忘忧 亦足以畅叙幽情 |
C.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季氏富于周公 |
D.流俗之所轻也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下车问路,长沮说:“是知津矣。”意思是孔子周游列国,无处不到,应该很熟悉道路情况。这是对孔子的讥讽。 |
B.司马迁推李陵之功,“只为广主上之意”,却不料龙颜震怒。这表现了司马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也表现了帝王对李陵一事的愤怒。 |
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孔子对自己为人的一个评价和概括。孔子认为,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大道忘我不悔的追求。 |
D.恨“鄙陋没世,文采不表是作者当时生存状态最真实的写照,这样的生比死还难,选择这样的生比选择死更需要勇气。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陵 未 没 时 使 有 来 报 汉 公 卿 王 侯 皆 奉 觞 上 寿 后 数 日 陵 败 书 闻 主 上 为 之 食 不 甘 味 听 朝 不 怡 。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
(2)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