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2-20 04:53: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武技

李超,字魁五,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口:“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挪,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日:“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一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之     易:轻视
D.偶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到……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超武艺不精的一项是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②僧忽一脚飞挪,李已仰跌丈余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⑤李舁归,月余始愈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憨和尚为了教导李超,在与李超交手时,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离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谦逊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多次通过“笑”来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点描写了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2)众相顾,迄无应者。
(3)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
B.顾吾念之 顾:回头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D.相如引车避匿  引:调转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A.相如每
B.大王必欲
C.而相如叱之
D.以国家之急而私仇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是随侍在王公贵族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东西两汉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B.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九宾,宾,同“傧”。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D.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译文: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啊。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文: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不过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文:我实在害怕看见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家玉,字元子,东莞人。崇祯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李自成陷京师,被执。上书自成,请旌己门为“翰林院庶吉士张先生之庐”,而褒恤范景文、周凤翔等,隆礼刘宗周、黄道周,尊养史可程、魏学濂。自称殷人从周,愿学孔子,称自成大顺皇帝。自成怒,召之入,长揖不跪。缚午门外三日,复胁之降,怵以极刑,卒不动。自成曰:“当磔汝父母!”乃跪。时其父母在岭南,家玉遽自屈,人咸笑之。贼败南归。阮大铖等攻家玉荐宗周、道周于贼,令收人望,集群党。家玉遂被逮。明年,南都失守,脱归。从唐王入福建,擢翰林侍讲,监郑彩军。出杉关,谋复江西,解抚州之围。顺治三年,风闻大兵至,彩即奔入关,家玉走新城。大兵来攻,出战,中矢,堕马折臂,走入关。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广信。广信已失,请募兵惠、潮,说降山贼数万,将赴赣州急。会大兵克汀州,乃归东莞。四年,家玉与举人韩如璜结乡兵攻东莞城,知县郑霖降,乃籍前尚书李觉斯等赀以犒士。甫三日,大兵至,家玉败走。奉表永明王,进兵部尚书。无何,大兵来击,如璜战死,家玉走西乡。祖母陈、母黎、妹石宝俱赴水死,妻彭被执,不屈死,乡人歼焉。西乡大豪陈文豹奉家玉取新安,袭东莞,战赤冈。未几,大兵大至,攻数日,家玉败走铁冈,文豹等皆死。觉斯怨家玉甚,发其先垄,毁及家庙,尽灭家玉族,村市为墟。家玉过故里,号哭而去。道得众数千,取龙门、博罗、连平、长宁,遂攻惠州,克归善,还屯博罗。大兵来攻,家玉走龙门,复募兵万余人。家玉好击剑,任侠,多与草泽豪士游,故所至归附。乃分其众为龙、虎、犀、象四营,攻据增城。十月,大兵步骑万余来击。家玉三分其兵,掎角相救,倚深溪高崖自固。大战十日,力竭而败,被围数重。诸将请溃围出家玉叹曰矢尽炮裂欲战无具将伤卒毙欲战无人乌用徘徊不决以颈血溅敌人手哉因遍拜诸将,自投野塘中以死,年三十有三。
(《明史》,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请溃围出/家玉叹曰/矢尽炮裂/欲战无具/将伤卒毙/欲战无人/乌用徘徊不决/以颈血溅敌人手哉
B.诸将请溃围出/家玉叹曰/矢尽炮裂欲/战无具将伤/卒毙欲战无人/乌用徘徊不决/以颈血溅敌人手哉
C.诸将请溃围/出/家玉叹曰/矢尽炮裂/欲战无具/将伤卒毙/欲战无人/乌用徘徊不决/以颈血溅敌人手哉
D.诸将请溃围/出/家玉叹曰/矢尽炮裂欲/战无具将伤/卒毙/欲战无人/乌用徘徊不决/以颈血溅敌人手哉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玉遽自屈,人咸笑之 咸:都
B.彩即奔入关,家玉走新城   走:逃跑
C.乃籍前尚书李觉斯等赀以犒士 赀:财产
D.家玉过故里,号哭而去 过:拜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张家玉曾经上书,要求李自成表彰抚恤范景文、周凤翔等人,用厚礼对待刘宗周、黄道周,尊奉侍养史可程、魏学濂。
B.凭着个人的威信,张家玉曾到惠州、潮州一带去招募士兵,他成功地劝降了几万名的山贼,并凭借着这些人一举攻打下了赣州。
C.在清兵进攻家乡的时候,张家玉逃走了,他的祖母、母亲和妹妹被迫投水自杀,妻子被捕后不屈而死,而家乡的人全都被消灭了。
D.在增城,张家玉的部队和清军大战了十天,后来兵败被围困。在武器残缺、官兵死伤无数的情况下,张家玉无奈地投水自尽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阮大铖等攻家玉荐宗周、道周于贼,令收人望,集群党。
(2)家玉好击剑,任侠,多与草泽豪士游,故所至归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与同县崔铣及寇夭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入为御史。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陛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具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不报。出按凤阳。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二于驺前,号为“赐棍”,每以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奷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久之,擢知州。世宗立,诏复故宫,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要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卒于官。

(选自《明史·张士隆传》,有删改)

(注)①梃:棍棒。②驺:古代给贵族掌管车马的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呢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且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B.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呢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C.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呢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D.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呢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小题2】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亦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在京城和各省城举行一次,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正德”为年号。中国古代往往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改换年号称“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C.锦衣,即“锦衣卫”,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设置,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
D.“从弟”即“堂弟”。唐以前,往往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唐宋以后,则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士隆弘治八年乡试中举,和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交往,以学问和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
B.张士隆性情耿直,多次弹劾不法官吏,河东盐运使刘愉贪污、织造宦官史宣滥杀无辜、锦衣千户廖铠非法牟利,因张士隆的弹劾都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C.因弹劾廖铠一事,张士隆得罪了钱宁,钱宁趁着张土隆调查薛风鸣案件的机会,让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审案不公,张士隆被关进监狱并贬官。
D.世宗即位后,张士隆官复原职,并出任陕西副使,做了一些对百姓有利的实事如肃清盗匪、修筑堤堰灌溉田地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
(2)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