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下面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翻译: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求行动。
B.唯大王命之。翻译:只有大王掌握着命运。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翻译:去了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翻译:秦王用一千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17 09:44: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注)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刀锯余人:宦官。③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洋溢之意,其字 “丝”,则是极少、细微之意。
B.文中的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极高,是众妃嫔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正宫”“中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D.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中的“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宫禁中。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盎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
(2)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劝学》)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天赋。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黄泉:地下的泉水。
C.于其身也,则师焉 耻:羞耻。
D.其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不及。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风雨兴,月出于东山之上
B.吾尝跂望矣   则群聚笑之
C.善假物也     游是乎始
D.筋骨强 穷山高而止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
A.蚓无爪牙之利B.渺渺兮予怀C.而又何羡乎D.师不必贤于弟子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学习要“善假于物”,以常见的生活现象作类比,阐明借外力来学习的重要。
B.韩文以“其皆出于此乎”“吾未见其明也”“其可怪也欤”之句,显示了说理层进之势。
C.荀文从学习的作用、方法和态度来论求学之道;韩文针对耻学于师的现实言从师之理。
D.选文都运用三组对比以加强论证的力量。荀文强调改善自己,韩文旨在倡导从师风气。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操曹。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愈自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操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颇厚,均子锷凡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人交,荣悴四不易。少时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愈不避寒暑,称荐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常以为自魏、晋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起矣。故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注]①量移:唐宋时,被贬至偏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②荣悴:兴衰。多指荣宠与失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洎举进士,文于公卿间 投:投送
B.故相郑余庆颇为之誉   延:延请
C.均子锷凡  鄙:鄙陋
D.二人名位未  振:显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此论喧朝列  称荐公卿间
B.功授刑部侍郎 愈自才高
C.执政览其文而怜 荆南节度使裴均馆颇厚
D.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B.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背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C.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D.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体现韩愈直率、坚正性格特点的一组是(   )
①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  ②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③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④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  ⑤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⑥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A.①③⑥B.④⑤⑥C.②③④D.①④⑤
【小题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父兄:指的是父亲的亲兄弟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即伯父、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
B.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称进士。
C.元和初:元和是皇帝的年号,初表示时间。古代常用死亡后的皇帝的年号纪年。
D.刑部:中国古代官署,六部之一,掌法律刑狱,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在考取进士时,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替他传布声誉,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
B.韩愈曾写几千字的奏章诉说宫市的弊端,触怒了皇上。皇上就把韩愈贬到偏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把韩愈调到江陵任职。
C.掌管政事的人看到韩愈的《进学解》很同情他,认为韩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做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让他编写史书。
D.本文叙述了韩愈在仕途上起伏的经历,称赞了他真诚、直率的品格和他取得的文学成就,但也写了他高傲自大的性格特点。
【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2)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